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棘球蚴(包虫)病流行与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6年3~6月份,对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的细粒棘球绦虫的感染情况和家畜棘球蚴病和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羊1700只,阳性818只,感染率为48.12%;牛96头,阳性54头,感染率为56.25%;犬63条,阳性22条,感染率为34.92%;同时对人包虫病的感染率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表明共和地区属棘球蚴病高发流行区。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本省部分地区连续发生牦牛和藏羊流产、死胎等现象,给当地牧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我们对流产现象较严重的海晏和贵南两县的流产牦牛群和藏羊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进行了实验室检验。为摸清本省牦牛和藏羊衣原体病的发病范围和危害程度,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持,2009-2014年间,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对牦牛和藏羊开展了衣原体病的血清学监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4-5月份,青海省贵  相似文献   

3.
<正>绵羊多头蚴病,又称绵羊脑包虫病,常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里,多头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绵羊脑内引起的一种严重寄生虫病,近年来,羊多头蚴病在青海省流行区域逐渐扩大,感染率逐年上升,给养羊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防治绵羊多头蚴病,保护养羊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对青海省刚察地区三角城种羊场进行了绵羊多头拗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与探讨。1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自然概况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位于青海省刚察县境内,坐落在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调查方法,对中国北方羊泰勒虫病流行的9省区部分县市进行了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除陕西省陇县未发现本病外,其余各地均有流行,其发病季节主要在3~7月份,8~10月有少数羊只发病,病症较轻.现已确认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州隆德县及甘肃省甘南州境内羊泰勒虫病的传播媒介为青海血蜱,初步鉴定河北省和辽宁省羊泰勒虫病的媒介蜱是血蜱属的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西香卡地区马骡流行一种以结膜炎为主要特征的眼病,发病率高,传播快,使役能力降低。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笔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细菌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万成霞 《当代畜牧》2022,(12):28-29
为了进一步掌握青海省共和县牦牛牛皮蝇病的感染情况,笔者于2021年的3月和5月对青海省共和县辖区范围内养殖的3500头牦牛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月和5月,牦牛牛皮蝇病的感染率均在40%以上,并且随着外界温度的逐渐回升,感染率逐渐增加。牦牛牛皮蝇病主要寄生在背脊部,其次是腰部,然后是肩胛部位,寄生部位多种多样。需要养殖者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对该种疾病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7.
<正>为全面掌握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全省部分地区开展布病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本省牛、羊的空怀率分别为9.49%、3.56%,流产率分别为0.66%、0.85%,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0.06%。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病,也是公认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近几年,本省布病  相似文献   

8.
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并发地区分布及流行病学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均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类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两者分布范围极其广泛,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氟中毒和碘缺乏病交叉流行的现象。在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并发地区,儿童智力水平显著下降,甲状腺肿发生率明显升高。氟碘关系复杂,其对脑组织和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是广泛的,作用机理扑朔迷离。文章综述了氟中毒和碘缺乏病并发地区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儿童智力水平和甲状腺肿的流行病学调查等,为进一步研究氟碘对中枢神经系统和甲状腺损伤作用机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牛皮蝇病是牛皮蝇幼虫寄生于牛的背部皮下组织内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感染后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牛的生产性能。为了及时掌握本地区牛皮蝇感染情况以及防治效果,笔者在2017年3~4月份对共和县廿地乡放牧的牛牛皮蝇情况进行了调查。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2017年3~4月份共抽检共和县廿地乡切扎村、羊让村、曲什纳村、拉龙村、廿地村不同年龄放牧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藏羊包虫病的流行现状,为包虫病净化和综合防治工作奠定坚实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屠宰检查和血清检查的方式,对辖区范围内藏羊包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对铁盖乡23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和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提供的藏羊及屠宰藏羊开展藏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2018、2019年研究的藏羊数量分别在2333、432和2456、321只。调查结果能看出当地包虫病的发生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整体防控形势较为严峻。2018、2019年屠宰场和养殖场的感染率在5.32%、9.37%和4.98%、8.31%,藏羊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还是需要继续加大对包虫病的防治投入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防控知识,加强对犬科类动物的有效管理,定点屠宰牛羊,有效防范包虫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1.
<正>为掌握共和县牛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2013-2017间,逐年应用间接血凝(IHA)试验对牛血清1600份、羊血清2460份进行了衣原体病血清学检测,检出牛血清阳性146份,阳性率为9.13%,羊血清阳性292份,阳性率为11.87%。结果表明共和地区牛羊群中有衣原体病感染,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羊、牛等多种动物的传染病.临床病理特征为流产、肺炎、肠炎、多发性关  相似文献   

12.
绵羊螨病在共和县青海湖地区和南部山区普遍流行,是本县长期重点防治的寄生虫病之一,近年来调查数据显示绵羊螨病的发病率呈回升趋势,全县11个乡镇年年发生,给农牧民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的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制定科学的治疗和防治方法,笔者于2011年春季、秋季对全县7个乡镇进行了流行现状调查及分析。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5,(10):155-156
<正>采用PCR方法对2011—2013年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县及海北州海晏县采集的227份发病猪的临床组织病料和548份健康猪血液样品进行了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的病原学调查,旨在为青海省部分地区PCV2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也为我国PCV2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丰富资料。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2011—2013年采自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湟源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县近几年来,随着社队以烧砖瓦为副业的发展,在一定地区内因遭受氟物质的污染而流行耕牛慢性氟中毒。本病主要以侵害牙齿和骨骼,发生釉斑齿(氟斑齿)和氟骨症为特征。我国很多地区也有此病流行,因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地方性,故又称地方性氟病。为了摸清发病规律,制订有效防治措施,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协作下,于1982年12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兹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氟中毒对家畜是一种危害深广的常见病之一。目前该病遍及30多个国家,在我国有20多个省区。羊的氟中毒症主要表现为跛行,易于发生骨折,氟斑牙,长、短牙。有的病羊牙齿松动、脱落或发生齿槽炎等,因咀嚼障碍,病羊日渐消瘦,严重者无法采食,  相似文献   

16.
慢性地方性氟中毒是人畜共患病,我省西部11个县市有本病流行,其中以肇东和安达两市尤为严重。本病在我国虽早已存在,但在家畜中只是在近十多年才开始受到重视和进行实验研究,主要是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对牛、羊的诊断研究。国内虽有马匹发病的调查研究,但多系工业污染所引起的,而地方性氟中毒则报道的较少。因此,结合我省情况,对马匹慢性地方性氟中毒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慢性氟中毒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中毒性疾病,主要侵害牙齿和骨骼,发生釉斑(氟斑牙)和氟骨症。许多国家都有此病报导。我国很多地区也有此病流行,因其发生具有一定的地方性,故又称地方性氟病。过去我国的地方性氟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饮水而发生的。近年来随着工业  相似文献   

18.
羊脑多头蚴病又被称为脑包虫病,是由多头幼绦虫幼虫寄生在绵羊脑组织中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为进一步掌握中岭乡羊脑多头蚴病的流行现状,于2017—2018年,对该地区的藏羊脑多头蚴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2年分别调查藏羊1323只和2122只,感染率分别为1.74%和2.26%,从感染情况分析,当地脑多头蚴病的发生相对较为严重,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制定更加完善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珲春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羊泰勒虫病在吉林省珲春地区流行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方法对珲春地区130份羊的血液样本进行了羊泰勒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与血液涂片染色镜检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该地区羊泰勒虫病的PCR方法检测阳性率为29.23%,而血涂片染色镜检法的阳性率为15.38%。不同牧地,不同年龄和不同品种间的感染率则无显著差异。通过调查表明,吉林省珲春地区是羊泰勒虫病的流行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 氟中毒是全世界广泛存在的一种人畜慢性中毒病,据报道,我国除上海市没有氟中毒外,其它各省市、自治区均不同程度存在本病,有的地区,氟中毒给畜牧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或延缓本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氟中毒是长期从环境中摄入过量氟所致,因此解决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将过量氟阻止在体外,然而限于地理,技术及财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全世界大面积氟病流行地区,仍需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来减少氟在消化道吸收或促进其从尿中排出或改变氟的生物活性使其毒性减弱以及通过纠正氟产生的某些副作用或通过改善机体的整体机能达到减轻症状或延缓其发生之目的。下面就有关氟的拮抗剂或有缓减氟中毒作用的一些药物研究复习一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