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食用菌而言,其生产产地和最终的消费场所通常不在一起,所以二者存在空间距离,如此便产生了运输问题。目前对食用菌所采取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针对新鲜食用菌的运输,其运输路线主要是从种菇农户到自由贸易市场或者食用菌加工企业,此类型运输通常距离比较短,对运输工具的要求也不高;另一种是针对加工以后的产品进行的运输,此类型运输通常由加工企业负责。由于食用菌本身含水量比较高,如果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则非常容易变质,所以大部分加工企业都选择冷链物流这种运输方式,来减少存储运输中造成的损耗。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推动食用菌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建立电商环境下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在讨论食用菌冷链物流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从第三方仓储公司的选择和冷链仓储管理的角度,对食用菌冷链物流体系的仓储子系统进行了设计。该设计方案可以有效提升食用菌冷链物流的仓储效率,促进了电商环境下食用菌冷链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青 《中国食用菌》2020,(1):140-142,146
食用菌作为一类新鲜食品,采后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处理,不仅营养成分会有所流失,其自身也容易发生腐败,合理的食用菌采后物流保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食用菌品质质量和保鲜期,详尽地研究并介绍了食用菌采后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希望可以促进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4.
解构冷链物流商和渠道商,前者可细化为"冷链运输企业、冷链配送企业",后者则细化为"批发商、零售商"。在新零售业态中,食用菌冷链物流中的渠道商可以归零。在大数据时代和新零售业态下,研究食用菌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的构建问题,可通过在食用菌产品供应源建立冷链物流共享平台、以合理的市场报价配置食用菌储运节点资源、厂商与第四方物流共享大数据强化合约管理、选择战略渠道合作商开展代储代供配送服务4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5.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一种食用菌冷链物流中杂菌交叉污染风险控制措施.研究乡村产地构建微型冷库,分析预冷后的食用菌储藏模式,构建由订货系统与配送系统构成的食用菌冷链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食用菌冷链的产品即时配送,缩短配送时间,降低杂菌交叉污染风险.集成无线传输、电子地图、温度检测、GPS技术,形成开放式食用菌运输定位监...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食用菌行业的转型升级,从冷链物流工程的角度分析了食用菌企业成本管控的问题。提出了冷链物流下食用菌企业在采购、冷藏、冷链运输和配送等4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以及一些成本管控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食用菌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在生活水平上显著提高。对更高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促使着食用菌这种健康食品的消耗量大增,尤其是高端类的食用菌品,更是一菌难求。消费者期望能购买到新鲜、安全和交易便捷的高端食用菌品,直接推动了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在食用菌品的培植、采摘、运输等过程中,冷链技术能够减少高端食用菌品的损失率,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证食用菌品的品质,保障食用菌品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则,减少损耗,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也能有效防止。不断推进高端食用菌品的物流建设,对提高服务品质、打造食用菌企业的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扬  张莉 《中国食用菌》2020,(1):114-117
针对传统的食用菌分类编码标准不统一、数据交叉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智能编码技术,采用分布式数据库HBase存储各个食用菌分类体系中的异构数据。统一了编码查询标准,提高了编码效率和查询速度;同时,针对食用菌冷链物流保鲜技术开展研究,通过对比3种食用菌的保鲜技术,比较了温度、呼吸强度、营养成份等对3种食用菌品质的影响,试验证明,食用菌低温冷链物流是一种有效的物流运输方法,可以有效延缓食用菌的变质衰老过程,增加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生鲜电商发展如火如荼,给冷库等冷链相关制冷设备带来无限商机。业内人士分析,冷库建设与规划直接影响生鲜电商收益。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冷链物流对生鲜电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短期内仍稳步提升,相关企业需抓住这一黄金发展期。发改委专家:"十三五"将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日前,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巡视员胡恒洋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确保建成8亿亩高  相似文献   

10.
张春翠 《中国食用菌》2020,(1):122-123,127
通过对食用菌物流保鲜现况的分析,深入研究了食用菌保鲜的生理基础,阐述了其保鲜的原则,并进一步阐明了影响食用菌保鲜的因素及具体的食用菌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果蔬冷链物流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果蔬具有易腐性,加之流通环节多、冷链设施不完备等诸多原因,导致果蔬的流通腐损率非常高。采用冷链物流可以有效地降低果蔬的流通腐损率、减少物流环节的消耗。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流通腐损率很低,但我国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比较滞后,冷链流通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发展果蔬冷链物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研究了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对各地区果蔬冷链物流现状进行了汇总,提出了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2016中国国际冷链技术及冷库设备展览会在长春召开,展会以"发挥冷链技术作用、开创冷链物流价值"为主题,将打造成产品展示、技术论坛为一体的专业化冷链行业展会,促进全球先进的冷链技术应用,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冷链市场的发展。机构预计,到2020年,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将达到4700亿元。冷链物流是冷藏冷冻类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  相似文献   

13.
发展果蔬现代物流是打造高端果蔬品牌、丰富产品结构和层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果蔬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果蔬产品的流通现状,总结了果蔬冷链物流产业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提升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强果蔬前沿学科研究、开展果蔬供应链的信息化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建议,有助于探索并构建适合山东各地发展的多元化流通模式,助力山东果蔬的减损增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食用菌出口中的物流因素影响,分析了食用菌出口现状。发现食用菌出口总量波动大,出口总值增速快,食用菌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对食用菌出口中的物流因素影响进行分析,包括食用菌出口中物流运输方式影响分析、物流损耗因素分析、物流成本因素影响分析以及物流质量因素分析。其中有关物流运输方式影响分析,通过灰色关联法实现,发现航空运输对食用菌出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公路。除此之外,考虑食用菌在运输与保存时所消耗的物流成本、质量损耗以及物流时间,在此基础上制定物流运输对策:加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损耗,提高食用菌质量;在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损失最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食用菌物流全过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从食用菌物流成本管理模式入手,提出控制物流运输成本和装卸搬运成本的方法,并提出采用GPS定位等新技术,对车辆行驶轨迹、车辆、货物和驾驶员位置等进行实时定位,可以使物流管理人员能够掌握车辆行驶轨迹,估算油耗成本,及时了解货物投递情况,应对客户查询。  相似文献   

16.
以食用菌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为基础,通过食用菌物流中心的历史大数据,对物流中心的吞吐量、仓储、物流业务需求、集装箱处理量进行了估算,对物流中心未来5年的进出车流量进行预算;并对物流交通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对未来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静 《中国食用菌》2020,(1):201-204
针对生态环境条件下食用菌机械低碳化可行性的问题,总结分析了我国食用菌机械低碳化的现状,从食用菌机械低碳化设计开发角度,提出从采用先进的机械设计开发工具、选择低碳材料等方法来设计开发绿色环保机械设备,以降低能耗、加强机械设备的回收循环利用;并从食用菌机械生产环境的低碳化改造角度,论述了食用菌机械低碳化的可行性。实践证明,在当前国家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只有不断探索改革,才能推进食用菌机械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食用菌的物流现状,并结合食用菌的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致使我国食用菌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流网络的流通过程不通畅,在当前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将物联网理念充分应用于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网络的智能化建设与管理中,可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食用菌养殖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威  侯准 《中国食用菌》2020,(6):100-102
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种类。通过详细阐述人工栽培食用菌供应链物流网络的构建措施,希望能通过食用菌供应链概况、供应链网络运行优势、提升供应链网络构建措施等版块加深对食用菌的认识,促进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食品的多样化和注重食品安全,由于季节时令性、食品易腐性以及物流需求量的增加,冷链物流在产品运输中越来越重要.通过对济南市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调研,发现济南市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满意度低、末端存在断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物流信息不对称等.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