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6,(7):1-8
近年来,瓜菜类作物病原细菌的耐药性日益增强,增加了瓜菜相关病害防治的难度。存在于瓜菜作物病原细菌中的外排泵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与细菌的耐药性及细菌/植物互作关系密切。笔者根据有关文献综述了RND外排泵的结构与功能、细菌/植物互作过程中外排泵的作用以及外排泵抑制剂(EPIS)的相关研究进展,为瓜类和蔬菜类作物病原细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苹果轮纹病又名粗皮病、轮纹烂果病,是我国苹果三大病害之一。对苹果轮纹病的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对于轮纹病的病原一直存在争议。1907年,日本最早报道梨果实轮纹病。1921年,原摄祜把轮纹病病原鉴定为Macrophama kawatsukai  相似文献   

3.
木霉生防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化学防治成本较高和易污染环境,而且病原物易对杀菌剂产生耐药性甚至抗药性,所以,在植物病害防治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探索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解决植物病害问题,生物防治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尤其是拮抗木霉(Tri2 choderma spp.)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倍受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1果树病虫害发生原因1.1病原引起果树病害原因被称之为病原~([1]),病原可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两种。生物性病原主要有细菌、病毒、真菌、线虫、寄生性种子等,它们被称为病原物;非生物病原包括一切不利于果树正常生长和发育的气候、营养、土壤、有害物等因素。病原物的存在与大量繁殖和传播是果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要防治果树病虫害,消灭和控制病原物是关键。1.2环境条件随着全球变暖,气候出现一些无规律  相似文献   

5.
采用组织分离、稀释纯化的方法,从月季黑斑病病斑上分离出病原,再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条件、光照条件和不同的酸碱环境,研究环境条件对月季黑斑病病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黑暗(0h光照)等不良光照条件下有利于病原的生长;病原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30℃,低于10℃或高于35℃生长均受到抑制;适宜生长的酸碱环境为pH 7~9的中性和弱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6.
苹果垢斑病和煤点病近年在云南省丽江、昆明等地发生严重,发病率高达90%,描述了垢班病和煤点病症状。经病原鉴定垢斑病病原为仁果粘壳孢菌Gloeodes pomigna(Schu)Colby;煤点病病原为仁果裂盾菌Schizothyriumpomi(Mont)v.Arx;两病多混合发生,气候冷凉,雨量多,湿度大,日照少,果园地势低洼,树龄15年以上发病严重;海拔2800m以上,8月份平均气温15℃以下的地区很少发病;金冠对两病均感病,富丽、红星较抗病;药效试验百菌清和波尔多液效果好,防效达90%以上,可作大面积防治选用药剂。  相似文献   

7.
(续)2.后期(1973─1982)1967年,日本科学家土居发现几种黄化型、丛技型病毒病的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菌原体。之后,各国科学家对这类病害的病原纷纷进行再研究,到70年代初,有近百种病毒病被重新认定是类苗原体引起的。由叶蝉传播的柑桔顽固病和由木虱传播的青果病均在其中。1973年重新组织的广西柑桔黄龙病防治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l)实验证明黄龙病对四环素族抗生素敏感,初步证明黄龙病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类苗原体,并用四环素防治病害。[l‘·l。j对四环素敏感是类菌原体病害的一个重要特征。1973—1977年来用四环…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植物寄主与病原真菌的互作,指出植物寄主在受到病原真菌的侵害时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阻止病原真菌的侵害;同时,病原真菌通过发生变异或改变毒性达到侵染植物的目的,从而摄取营养、生存繁殖。由此形成了植物寄主与病原真菌在相互斗争的同时也在协同进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病原真菌对葡萄采后果粒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从采后落粒的葡萄果实上分离的7属病原真菌, 分别回接健康果实的方法, 比较分析了各种病原真菌对果粒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 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链格孢菌(Alternaria ssp. ) 和镰刀菌(Fusarium sp. ) 是引发葡萄果实采后落粒的主要病原。通过田间与采后的防菌措施对葡萄采后脱落进行了控制处理, 进一步证明了病原真菌在葡萄采后果粒脱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1—2015年采后处理旺季,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赣南5个县境内10个具有代表性的柑桔采后处理厂区空气中病原微生物进行收集、培养及统计分析;同时,对采后处理厂贮藏90d的果实腐烂率进行统计,分析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与果实腐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赣南柑桔采后处理厂区的空气中病原菌以青霉菌为主,其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果实腐烂率与空气中病原菌总数和青霉菌数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 1988年之前在青岛地区的一些巨峰品种葡萄园发现了一种新病害,使葡萄叶片变黄枯死,造成大量落果,一般减产50%以上,重者减产80%左右,对葡萄生产威胁很大。作者于1988—1991年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病原鉴定和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EPNs)是一类专门寄生昆虫的线虫,属自然天敌。无毒、无害、无污染、杀虫谱广,能工厂化批量生产,可与多种农药、肥料混用。特别对土栖和钻蛀性害虫有特效,是当今具有发展潜能的生防因子。昆虫病原线虫的发育分为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其中第3龄期幼虫一般滞育不取食,是线虫生活史中具有侵染能力并可自由生活于寄主体外的唯一  相似文献   

13.
<正> 迄今为止,已见报道的葡萄病毒(病害)达40余种,有些已明确病原,有些则尚未搞清,有些病害公布广,经济为害严重,有些则地区性严重发生或为害较小。下面从病原学、传染方式及分布等方面对这类病害做一简述。一、病原已知的病毒病1.葡萄扇叶病(Grapevine fanleaf disease):是最严重的葡萄病毒病之一,世界分布。Rozier(1800)首次报道,Hewitt(1950)确认它为病毒病,1956年分离成功,病原为葡萄扇叶病毒(GFLV)。属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Nepoviruses)。摩擦接种传染多种草本植物。Xiphinema index为主要传毒线虫,有人报道X.vuittenezi,X.italiae也可传毒;花粉传毒。侵染所有欧亚品种,引入欧洲的北美种群许多品种及其杂交种和亚洲的观赏葡萄。  相似文献   

14.
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发生及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1~2004年对沾化冬枣果实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其生物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芽是病原的主要越冬场所;病害的初侵染是从花后幼果期开始,在谢花后至田间病果出现前的果实中分离得到多个病原菌株,表明了果实黑斑病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其中花后10天带菌果率为1.4%~3.0%,花后20天、40天带菌果率分别为8.5%~15.0%和11.7%~19.5%;病果于7月中旬(即谢花后20天)左右开始出现,至8月达高峰;生物杀菌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化学药剂,4年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赵靖 《现代园艺》2014,(19):102-103
<正>随着保护地的快速发展,棚内蔬菜病害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使得广大菜农应接不暇。蔬菜发生病害的原因统称病原,根据病原的不同,蔬菜病害可分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两大类别。侵染性病害与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不同点:(1)病原不同:侵染性病害的病原为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而非侵染性的病原为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6.
报刊摘引     
葡萄卷叶病病原研究葡萄卷叶病(GLR)全世界均有发生,是我国最重要的葡萄病害之一。感病植株叶肉变红,叶片反卷,重病株果粒变小,含糖量低,果穗无商品价值,不能酿制高档酒。关于葡萄卷叶病的病原,国内过去尚未见报道。1989年9月,我们对病叶经离心处理,电镜观察,发现有弯曲丝状颗粒物,宽约12毫微米,长2000毫微米,其形态、大小与美国 F·Zee、瑞士 P·Gugerli 等的描述相似,属于黄化病毒组的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严重危害银耳栽培的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和对该病原菌敏感的杀菌药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为好食脉孢霉;病原菌初步敏感药剂筛选表明,稀释400倍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好食脉孢霉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为91.1%,但随着药剂浓度降低,抑制效果明显下降;三唑酮和百菌清的抑制作用较强;代森锰锌和高纯蓝粉的抑制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8.
<正>果树病害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次发病的过程。病害循环发生是果树病害防治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有准确掌握病害循环发生的规律,才能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病害循环中通常有活动期和休眠期交替,活动和越冬,初侵染和再次侵染,以及病原物的传播等环节。1病原物的活动与越冬果树进入休眠期后,病原物如何度过休眠期,并引起下一生长季节的侵染危害,就是病原物的越冬。病原物的越冬、活动场所,也就是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玉竹叶斑病病原菌一系列分离、纯化、接种试验进行病原鉴定,并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玉竹叶斑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查阅中国科学院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中国真菌志》第16卷链格孢属,初步确认病原为日光兰链格孢(Alternaria asphodeli);适宜菌落生长的碳源为木糖;适宜菌落生长的氮源为硝酸钾;适宜菌落生长温度为25℃;适宜菌落生长的pH为6~7;全光照条件下适宜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20.
樱桃黑色轮斑病的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樱桃黑色轮斑病是甘肃省陇南地区樱桃盛果期树的重要病害。2000-2001年对该病害进行了病原鉴定,同时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害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真菌,链格孢属的樱桃链格孢(Alternaria cerasi);病原菌在5-35℃均能正常生长,而以25-35℃生长最好;病原菌在pH值为4.5-8.5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分生孢子萌发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35℃,当温度低于5℃或高于45℃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相对湿度在93%以上分生孢子才能较好地萌发,在水滴中萌发最好。病原菌对樱桃叶片的侵染受温度、湿度以及接种部位等条件的影响较大;在较高的温度、湿度下在叶片反面接种,发病最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