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是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学习《邓小平文选》三卷的一点体会梅泰和历史的经验证明,农民和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基本问题。进入新时期以后,小平同志就尖锐地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  相似文献   

2.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来看,我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改革浪潮迭起,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最大推动力。农村改革初期,我们就认识到,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强调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特别重视农业,在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农业发展思想体系。本文对小平同志关于农村改革、农业地位、农业科技和农村稳定问题进行了学习与再认识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业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特点 我国农村改革是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始标志,改革20年来,我国农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改革、农业技术改革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特征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近年来的经济改革,受到了世界各方面人士的广泛重视。我作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学家,能有机会在这里向各国同行作有关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报告,是十分荣幸的。 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其基本任务是要完成从自然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力。 1978年以前,中国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实行了“左”的农村经济政策,集中表现在企图超越商品经济,实现产品的社会直接分配。事实证明,商品经济是不可逾越的。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也是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08,(8):3-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8年7月14日公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中国农村进行的又一次重大产权制度改革。将对农村社会及经济产生深远影响。本期特推出“林权改革”专栏,介绍部分和农民密切相关的政策内容,供参考学习。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改革40年: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端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不仅带来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化,而且有力地支持了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农村改革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我国成功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为世界一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将对中国农村改革40年的历程、成就和经验作一个初步的回顾和总结,并对今后一段时期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基本看法,并围绕农村改革八个需要着力推进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平同志曾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而现在,我认为正是小平同志所言的这“一天”,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土地问题。自1956年农业集体化运动以来,农村全部土收归国家和农村集体所有。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成我国农村统一的土地制度。尤其是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一个关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重点研究方向是土地制度改革应该确立怎样的政策方向和实施路径?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获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也是我国教育包括农业教育战线改革与发展产生重要转折的一年。去年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10月十四大胜利召开,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积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好十四大的精神,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工作,开创农业高教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精髓。要求我们的思想认  相似文献   

11.
二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使中国农村乃至全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和成果,无论其深度、广度、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可以预见,从中国农村改革实践中产生并被实践不断修正的发展理论,必将为世界发展经济学说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做出重要贡献。1、市场化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村金融的地位愈加重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单是一个金融问题,必须把金融同国家发展战略、制度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校办产业要有新突破──农业部属高校校办产业现状分析农业部教育司李水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崛起,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迎来了高校校办产业的异军突起。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改革与开放,部属农业院校的校办产业发展较快,尤其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来,以科技...  相似文献   

13.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改革率先拉开帷幕,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进了温岭农村大地。温岭市以改革总揽大局,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争先,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新农业》2018,(22)
正发端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如果用一个词来"回望"这40年农村的改革之路,那一定是"探索"。农村改革,先于城市和其他产业,前无古人经验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正是这种探索精神,让农村改革探出一条适应时代需求,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到稳定完善农村经济经营制度;从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到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从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改革农  相似文献   

15.
16.
《农业质量标准》2004,(2):11-12
始于1978年的农村改革,至今经历了26年风雨。针对改革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问题,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6个“一号件”,顺应和指导了农村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简称“一号件”)一出台,便立即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中的知识产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中国农村建设改革发展概述 自1978年安微凤阳小岗村的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叩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起,就显示出了中国农民的智慧,也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20世纪80年代中末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吸纳了12亿个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推动了农村工业化,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农民工进城,给城市工业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农民穷、农村苦、农业真危险”,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口基写信,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业税制度,它对我国积累社会主义建设资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农业税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农业税制度已经成为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通常来说,税收的目的在于规范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分配关系、筹集财政收入进而为社会公众提供适度的公共产品及服务。而现有农业税制度的目的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农业税制度的性质不清晰;另一方面农业税的管理混乱,农村税费负担比较重。本文从农业税的目的及性质出发,分析我国农业税制运行中的问题,指出我国的农业税制度改革涉及到整个农村的税费改革,并根据我国的客观经济情况分析我国农业税制发展的方向。作为农业国家,中国过去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维护农民的利益,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不仅仅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保护农民的利益,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减轻农民的税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农村扶贫: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由于政府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大规模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官方的贫困线估计,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年均下降8.4%。采用世界银行一天一美元的收入标准来算,贫困人口数量从1981年的4.9亿减少到2004年的7600万,年均下降7.8%。  相似文献   

20.
张静宜  王欧 《古今农业》2019,(2):114-119
2018年12月1日,2018年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潍坊科技学院等单位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农村改革四十年历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魏琦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陈晓华致辞讲话。会上,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院长王思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龙登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郑有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逸、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秀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分别作了题为《衰落中的“增长”与增长中的“衰落”--明清以来中国农业的历史变迁》《土改前夕地权分配的检验与解释》、《四十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成就、经验》《路径依赖:新时期乡村史研究的新路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国农业转型:成就与挑战》《1978年以来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的主题报告。会议还对当代农史的学科发展和研究工作开展交流讨论。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