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  杨茂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97-11898
[目的]为评价和充分利用食蚜瘿蚊的控蚜作用。[方法]将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分别设置5个密度,并用甘蓝蚜作种内干扰竞争试验,研究食蚜瘿蚊对3种蚜虫的捕食作用。[结果]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食蚜瘿蚊对甘蓝蚜、桃蚜、蔷薇长管蚜一昼夜的捕食上限分别为13、11、12头,猎物密度相同时对甘蓝蚜的寻找效应始终高于桃蚜和蔷薇长管蚜。食蚜瘿蚊幼虫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平均捕食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大逐渐减少。[结论]食蚜瘿蚊的捕食数量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寻找效应随蚜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食蚜瘿蚊对甘蓝蚜的捕食量最高,捕食率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外及国内食蚜瘿蚊研究情况,指明食蚜瘿蚊是蚜虫的重要天敌,适于开发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为国内首次记录,本文记述其形态、分布、捕食对象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4种杀虫剂对天敌昆虫食蚜瘿蚊的安全性,试验采用浸叶法、喷雾法、药膜法对食蚜瘿蚊幼虫、蛹、成虫进行药剂安全性测定。结果显示:4种杀虫剂对食蚜瘿蚊幼虫的致死率大小为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藜芦碱,所选药剂对2龄幼虫的影响高于3龄幼虫;对蛹的安全性由高到低为吡蚜酮(88%)>藜芦碱(84%)>啶虫脒(70%)>噻虫嗪(46%);对成虫的致死率由大到小为噻虫嗪>啶虫脒>藜芦碱>吡蚜酮,成虫死亡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中噻虫嗪、啶虫脒均超90%,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吡蚜酮对成虫死亡率影响最小,处理48 h后与其余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选择吡蚜酮试剂作为防蚜药剂可有效降低食蚜瘿蚊死亡率,增加两者的联合防控效率。  相似文献   

5.
温棚条件适宜,往往蚜虫猖獗。利用食蚜瘿蚊防治温棚蔬菜蚜虫,在每平方米放蚊8-12只情况下,经10d防效达89%-91%,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一项有发展前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我国蚊母树叶片虫瘿致瘿蚜虫的种类及其种群遗传分化情况,从湖南、重庆、江苏、浙江4地区的蚊母树叶瘿蚜标本中提取DNA进行线粒体COI、COI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合GenBank同源序列进行了分子鉴定,并构建了基于COI、COII基因序列的蚜虫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南京中山植物园蚊母树叶瘿蚜基因片段序列与湖南省长沙、娄底、永州种群的完全相同,即共享1个单倍型;重庆、杭州地理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仍以长沙、南京标本的单倍型为主,且各单倍型样本之间的遗传距离非常小。序列分析结果支持4地区6个城市的蚊母树叶瘿蚜均为蚊母新胸蚜(Neothoracaphis yanonis Matsumura),杭州新胸蚜(N. hangzhouensis)是蚊母新胸蚜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7.
2006~2007年,在衡水市饶阳县索庄棚室番茄上应用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粉虱(白粉虱、烟粉虱)的同时,加放食蚜瘿蚊防治蚜虫(菜蚜、瓜蚜),并结合用欧洲雄蜂授粉开展技术示范。不仅有效控制了害虫,而且经济效益突出。  相似文献   

8.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近几年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1.危害症状 以幼虫危害嫩叶为主。初期危害症状与梨二叉蚜危害相似。嫩叶叶尖或叶缘先受害。嫩叶受害后,叶面向内侧卷曲,然后叶的一边或两缘纵卷呈筒状。被害叶逐渐退绿,质地硬脆,最后变黑脱落。严重时还可引起秃梢。现我省所有栽培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但以金水1号梨受害最重。受害梨树的春梢、  相似文献   

9.
竹山青麸杨倍子形态及倍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调查,采集,鉴定,发现竹山青死者杨上有纺锤形,长枣形,小枣形及佛手形4种倍手和肚倍蚜,红小铁枣蚜及佛手倍蚜3种倍蚜,其中纺锤形与长枣形是主要类型,且均由肚倍蚜致瘿成倍,但2种倍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比例是不同的。小枣形倍子内的致瘿蚜虫经鉴定为红小铁枣蚜,佛手形倍子是由一倍蚜新种致瘿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烟田烟蚜的天敌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烟田烟蚜的天敌有33科84种,其中,烟蚜茧蜂、黑带食蚜蝇、食蚜瘿蚊和龟纹瓢虫是主要天敌,对烟田烟蚜有一定的自然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