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温11.0~20.0℃、盐度35‰和pH值7.5的条件下,将初始平均体质量为3.46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iaponicusSelenka)幼参放养在容水300L的塑料水槽中,A组投喂含90mg·kg-。β-胡萝卜素+60mg·kg-1维生素E(VE)的饲料,B组投喂含60mg·kg-1虾青素和60mg·kg-1VE的饲料,以不添加上述3种物质的基础饲料作对照(C组)。饲养80d后,将A、B,及C组幼参直接放人盐度(用淡水和海水或加入海水晶,配制成盐度为0、5、10、15、20、25、30、35、40、45,及50)、氨(用NH4Cl配制成氨浓度(Nn3-N)0、0.5、1.0、2.0、4.0、8.0,及10mg·L-1)、温度(0、4、10、15、20、25、30、35,及40℃)急剧变化的1500mL的白色聚乙烧杯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存活率和体腔液中SOD活力等指标。应激处理期间,不投喂,24h换水一次并吸出排泄物。96h后,盐度、氨处理组的仿刺参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存活仿刺参体腔液中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A、B组仿刺参在低温应激时,存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90mg·kg-1β-胡萝卜素+60mg·kg-1VE或60mg·kg-1虾青素+60mg·kg-1VE均能显著提高仿刺参对盐度和氨应激的抵抗能力(P〈0.05),但抗低温应激的效果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饲料中分别添加30(C组)、60(B组)、90(A组)mg/kg的β-胡萝卜素。A组仿刺参肠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42.67μg/g),B组次之(12.07μg/g),对照组第三(11.76μg/g),C组最低(10.45μg/g),A组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0),其他3组相差不明显(P〉0.050),可以看出高剂量β-胡萝卜素添加时仿刺参肠中可大量储存β-胡萝卜素。体壁中,B组仿刺参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1.61μg/g),A组次之(1.58μg/g),对照组第三(1.55μg/g),C组最低(1.54μg,/g),四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0),可知β-胡萝卜素对仿刺参体壁中β-胡萝卜素没有显著性影响。粪便中β-胡萝b素含量:A组〉B组〉C组,D(对照)组,且与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有良好的相关性,说明仿刺参的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与排泄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水产品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醛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采用抗氧化剂焦性没食子酸保护,酸化乙腈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旋转蒸干后乙腈定容,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97+3,检测波长457 nm,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 18柱(4.6mm×150 mm,粒度5 μm).实验结果表明β-阿朴-8′-胡萝卜素醛在0.02~10.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5);检出限0.01 mg/kg,平均回收率62%~107%之间,平行样品的标准偏差≤6.1%.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β-胡萝卜素强化对卤虫(Artemia)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的影响,以渤海湾卤虫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β-胡萝卜素强化剂梯度(1、3、5、7、9 mg·L-1),并设1个不添加β-胡萝卜素的对照组,分析添加不同浓度β-胡萝卜素强化剂对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体内类胡萝卜素组成和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强化后,卤虫体内检测到β-胡萝卜素、角黄素和海胆酮3种类胡萝卜素;卤虫无节幼体和成虫体内β-胡萝卜素含量随着强化剂量增大显著上升(P<0.05);无节幼体体内海胆酮和成虫体内角黄素含量变化大致上与β-胡萝卜素强化剂梯度变化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饥饿12 h后,强化组体内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下降,但依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现出较好的富集效果。因此,通过营养强化的卤虫,不仅可以作为外源类胡萝卜素的生物载体,还可以利用其体内代谢转化,为养殖苗种提供多级类胡萝卜素营养。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β-胡萝卜素对于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蝌蚪生长、幼蛙形态和运动表现及肝脏酶活的影响。将镇海林蛙蝌蚪(Gosner 25~26)288尾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各组分别添加0、50、500和1 200 mg/kgβ-胡萝卜素,直至镇海林蛙蝌蚪变态发育完全。结果显示:(1)不同处理组间蝌蚪发育中期的体重、体长和尾长组间差异不显著,而蝌蚪中期发育的历期在组间差异显著,对照组中期发育的历期显著快于β-胡萝卜素处理组。(2)不同处理组间蝌蚪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变态率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变态时间显著短于β-胡萝卜素处理组,β-胡萝卜素处理组则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变态时间缩短。(3)不同处理组间幼蛙体长、头长、前臂及手长和后肢长差异显著,但幼蛙体重差异不显著。(4)不同处理组间幼蛙平均跳跃距离差异显著,50和500 mg/kgβ-胡萝卜素处理组幼蛙平均跳跃距离显著大于另外两组。(5)幼蛙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50 mg/kgβ-胡萝卜素组的酶活显著大于其它处理组,但是幼蛙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  相似文献   

6.
珍珠与珍珠蚌内壳珍珠层具有相似的形成机制,已发现珍珠颜色与供片蚌内壳色显著相关。该研究以紫色、金色、白色3种色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为对象,设置β-胡萝卜素补充实验组和对照组,养殖90d后比较分析了不同色系三角帆蚌内壳色、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生长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紫色三角帆蚌内壳色较对照组色差值(dE)提高了21.48%(P0.05),明度值(L~*)降低了15.72%(P0.05),色度值(a~*)从0.48升至2.67 (P0.05),色度值(b~*)未见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金色三角帆蚌内壳色较对照组a~*从0.07升至1.52 (P0.05),b~*从1.37升至4.43 (P0.05),dE和L~*未见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白色三角帆蚌内壳色各参数较对照组均未见显著变化(P0.05)。3种色系三角帆蚌实验组肝胰腺TCC均大于对照组(P0.05);紫色和金色实验组外套膜TCC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5.29%和39.69%(P0.05),白色实验组较对照组未见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3种色系三角帆蚌各生长性状均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补充β-胡萝卜素可提升三角帆蚌的内壳色和促进生长,为珍珠养殖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β-葡聚糖广泛存在于一些真菌和植物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使用而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就β-葡聚糖结构和活性的关系以及在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探究补充不同类胡萝卜素对所育珍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淡水珍珠品质筛选出合适的类胡萝卜素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用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2种类胡萝卜素,对紫色系和白色系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育珠蚌进行为期120 d的补充投喂养殖实验,比较分析不同类型类胡萝卜素对不同色系三角帆蚌育珠蚌内壳色、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及所育珍珠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补充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对紫色系三角帆蚌内壳色色度值(b*)和色差(dE)均有显著影响,而明度值(L*)和色度值(a*)无明显变化;白色系三角帆蚌中投喂虾青素组个体内壳a*差异显著,其余颜色参数则未见显著变化。补充类胡萝卜素后,三角帆蚌肝胰腺和外套膜边缘膜组织TCC均有显著增加,中央膜组织仅紫色系三角帆蚌个体产生显著变化,斧足组织则均未见显著改变。紫色系三角帆蚌中,补充虾青素组所育珍珠L*、b*和dE存在显著变化;白色系三角帆蚌中,补充2种类胡萝卜素后,所育珍珠b*和d...  相似文献   

9.
10.
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alkanoates,PHB)是发现最早的一种聚羟基链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PHA),属于聚酯类化合物。1925年法国学者Lemoigne首次在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细胞中发现分离并提取出了聚β-羟基丁酸酯[1]。聚β-羟基丁酸酯具有热塑性、组织亲和性、光学活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多种优良特性,同时还可利用再生资源进行生物合成,在工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2]。有研究表明,聚β-羟基丁酸酯常在营养不均衡的条件下作为微生物细胞中能量和碳的来源[3]。  相似文献   

11.
β-葡聚糖是酵母细胞壁成分之一,具有增强机体免疫、降低血糖、降低胆固醇、调节肠道健康等多种生理生化功能,且应用广泛。就酵母β-葡聚糖的生理生化功能及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以便为β-葡聚糖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木聚糖酶和β-甘露聚糖酶在蛋鸡日粮中应用的效果比较。方法:以完全随机分组法,将648只29周龄的健康海兰褐壳蛋鸡分为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鸡,对照组(基础日粮)、木聚糖酶组(基础日粮+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组(基础日粮+β-甘露聚糖酶),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期20周。结果:添加β-甘露聚糖酶试验组的平均产蛋率,分别比对照组和木聚糖酶组的平均产蛋率高出了0.71和0.58个百分点;料蛋比分别比对照组和木聚糖酶组低0.60和0.92个百分点。其中48~52周龄,β-甘露聚糖酶组与对照组的平均产蛋率相比,高出了0.73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因此,在蛋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500g/t的β-甘露聚糖酶,能改善蛋鸡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并且比添加木聚糖酶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微卫星标记在坛紫菜丝状体品系DNA指纹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必谦 《水产学报》2005,29(3):323-326
用从条斑紫菜EST数据库中筛选合成的微卫星引物对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进行微卫星DNA指纹扩增。5个微卫星引物共扩增出32条带,其中3对引物所扩增出的5个条带(AU192094—127、AU187410—335、AU187410—190、AU194267—203和AU194267—328)被用来构建8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的DNA指纹。在这个图谱中,每个丝状体品系都有独一的指纹模式,彼此很容易被区分开。所获得的DNA指纹图谱,可用来进行孟德尔分离研究,及为坛紫菜纯系鉴定提供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初始体质量(1.84±0.02)g的全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作为饲养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β-葡聚糖(添加量分别为0、0.5%、1.0%、1.5%、2%和4%),共设6个处理,饲养8周,研究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等生长指标的影响。8周后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感染实验,研究β-葡聚糖对奥尼罗非鱼存活率和免疫调节的影响。观察7天,计算存活率,测定头肾的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结果显示,饲养8周后各组成活率为96.67%~100%,添加β-葡聚糖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影响不显著,1.5%添加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0%添加组奥尼罗非鱼肌肉蛋白含量显著高出对照组和0.5%组分别为3.76和3.02个百分点(P<0.05);注射嗜水气单胞菌7天后,对照组的存活率仅为25%,β-葡聚糖添加组的存活率在60%~70%,1.5%的β-葡聚糖添加组可以显著提高(P<0.05)奥尼罗非鱼头肾组织ACP和LSZ的活性。结论,全雄奥尼罗非鱼饲料中β-葡聚糖的适宜添加量在1.0%~1.5%时,可以明显改善其生长性能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β-防御素是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人β-防御素SNPs、CNVs可影响基因的表达,与多种疾病易感性相关。本文主要介绍了人β-防御素基因SNPs和CNVs与克罗恩病、HIV感染等疾病的关系及畜禽β-防御素基因SNPs的研究进展。由于β-防御素显著影响疾病的抗性或易感性,对β-防御素基因SNPs/CNVs与畜禽疾病的关联分析,将为畜禽抗病育种中利用有效的SNPs/CNVs作为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水生动物存活率、病毒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0.0%、0.5%、1.0%、2.5%、5.0%、10.0%)的饵料,统计相同时间点对虾死亡数量、存活率、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并利用real-time PCR测定死亡对虾体内病毒绝对含量。结果显示,PHB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体内病毒拷贝数均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对照组(0.0%)相比,随PHB浓度的升高,实验组对虾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为82.23、90.71、95.55、91.15、85.56及79.40 h,1.0%浓度组实验对虾平均存活时间与0.5%及2.5%浓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累计死亡率均为100%。另外还发现各组平均病毒拷贝数为1.08×107,1.15×107,4.75×107,1.27×107,1.14×107,3.29×106个/ng DNA;对照组与1%浓度组病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PHB能提高中国明对虾抗WSSV的能力且1%PHB浓度为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β-葡聚糖在饲料中添加或注射或制成β-葡聚糖-嗜水气单胞菌油乳剂灭活疫苗(β-AH)对黄河鲤[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免疫应答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的抵抗能力。选择体质量为(32.33±0.21) g的健康黄河鲤1 800, 随机分为12(Ⅰ–Ⅻ),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添加0(ⅠⅦ–Ⅻ)150300450600750 mg/kgβ-葡聚糖的基础日粮(Ⅱ–Ⅵ)、注射每千克体质量150 mg450 mg750 mg β-葡聚糖(Ⅶ–Ⅸ)和注射β-AH(1.50 g/L4.50 g/L7.50 g/L, Ⅹ–Ⅻ), 进行为期42 d实验。于实验的第714283542 天取样, 测定各组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PI)、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及凝集抗体效价。第43, 各组选取50, 每组再分2小组, 每小组25, 进行2×LD50 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 计算14 d内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PS)。结果表明, 3种方式使用β-葡聚糖均显著提高黄河鲤的PILZM活性和RPS。饲料中添加450 mg/kg β-葡聚糖, 35 d黄河鲤的PILZM活性最大, 而且RPS也最好, 然而凝集抗体效价无显著影响; 添加750 mg/kgβ-葡聚糖对黄河鲤的PILZM产生抑制效应, 但凝集抗体效价增强。注射β-葡聚糖和β-AH组的LZMPI和投喂结果相似且凝集抗体效价明显增高, 35 d 达到最大, 但是注射高剂量的组PILZM对比中等剂量组偏低。攻毒实验显示, 投喂β-葡聚糖剂量在150~450 mg/kgRPS显著提高, 再增加反而降低, 最大RPS85.46±7.71。注射β-葡聚糖, RPS随剂量增大而提高, 最大为92.96±2.89。注射β-AH显示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黄河鲤饲料中β-葡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450 mg/kg, 腹腔注射葡聚糖和β-AH, 可以明显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 TPS)是海藻糖合成的关键酶,在生物体逆境胁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高温胁迫转录组测序的Unigene序列为基础,采用直接PCR扩增的方法,获得了TPS部分cDNA (完整的ORF和部分UTR)序列(LvTP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vTPS序列包含1个2529 bp的开放阅读框,可编码84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95.4 kDa,等电点为6.17。LvTPS具有Glyco-transf-20和Trehalose PPase 2个功能结构域。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LvTPS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相似性最高,为63.73%;系统进化树显示,凡纳滨对虾与中国对虾亲缘关系最近,并与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等无脊椎动物聚为一支,脊椎动物单独聚为一支。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LvTPS在鳃、肝胰腺、眼柄、心脏、神经和肌肉6种组织中均表达。鳃和肌肉表达量基本相同,为最高;眼柄、心脏和神经表达量次之,显著低于鳃和肌肉中的表达量(P<0.05);肝胰腺中表达量为最低,显著低于其他5种组织中的表达量(P<0.05)。与26℃温度下的凡纳滨对虾相比,水温升至32℃时,眼柄和心脏中的LvTPS显著上调表达(P<0.05);水温升至38℃时,鳃、肝胰腺、眼柄和心脏中LvTPS显著上调表达(P<0.05)。其中,在肝胰腺中表达量变化较显著。之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其表达量总体呈下调趋势。回温至32℃和26℃时,6种组织中LvTPS基因表达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在神经和肌肉中,不同温度胁迫下的LvTPS基因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vTPS与凡纳滨对虾应对高温胁迫过程密切相关。本研究可为解析凡纳滨对虾应答高温胁迫机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解析17β-HSDs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对贝类性腺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调控机制,本文综述了17β-HSDs的种类和功能,对迄今已报道的所有亚型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贝类等水产动物中17β-HSDs的克隆表达、功能阐述、机制推测进行了调研总结。目前,虽然17β-HSDs调控贝类生殖过程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重要的科学问题尚待解答,需要重点加强“发现贝类中17β-HSDs新亚型、分析时空表达特征、解析构效关系、明晰环境污染物的影响、制定相应对策、指导产业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本综述结合了其他物种的成熟研究和最新成果,为深入探究17β-HSDs调控贝类性腺发育和生殖内分泌的机理及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