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宝应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了宝应湖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对研究区污染源的调查,计算了区域污染物入河、入湖量及构成,并预测了2020年污染物入河量。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规划范围内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源于生活污染源;随着国家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和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将有所下降。最后提出了保障饮用水源安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强化管理能力建设等治理目标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江苏省宝应湖鱼类组成进行研究。[方法]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通过标本采集和走访调查的方法对扬州市宝应湖鱼类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宝应湖鱼类有41种,隶属7目、14科、33属。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鲤形目,达26种,占调查鱼类物种总数的63.41%。从相对重要性指标(IRI)来看,宝应湖鱼类的优势种分别为鲫鱼、红鳍原鲌、条、贝氏条,多数优势种的平均体重为8.63~18.31 g。[结论]宝应湖鱼类种数减少,低龄化、小型化严重。  相似文献   

3.
于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采用样线法对江苏扬州宝应湖湿地冬季鸟类的区系组成进行调研,调查期间共记录到鸟类56种,隶属11目28科。冬季鸟类组成中,留鸟31种,冬候鸟19种,旅鸟6种。古北界鸟类24种,东洋界鸟类20种,其余12种为广布型,鸟类的区系组成兼有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的特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比较分析显示,湖岸生境较敞水区生境的鸟类多样性程度高。调查期间未发现大型雁鸭类。结果表明,保护区域内越冬鸟类的多样性,必须权衡满足当地居民对淡水资源的合理需求与尽可能多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宝应湖水质状况。[方法]于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采集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8种,隶属3门6纲14科。其中,软体动物19种,占67.9%;节肢动物6种,占21.4%;环节动物3种,占10.7%;优势种为赤豆螺、纹沼螺、梨形环棱螺、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和长角涵螺;2012年秋季宝应湖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生物量明显高于2013年春季;湖体水质状况良好。[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宝应湖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宝应湖湿地公园近年来养兔户的规模迅猛发展,兔球虫病日益严重,农户存在容易误诊,用药不当的问题,引起兔群特别是幼兔的大批死亡,成为当地养兔业的一最难题。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笔者在2012~2013年对湿地公园的几起球虫病进行了诊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衡水湖湿地是华北平原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享有燕赵最美湿地的美誉,对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衡水湖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和规划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衡水湖湿地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衡水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就关系衡水湖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工湿地修复黔灵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人工湿地对黔灵湖的水质进行生态修复,将废水中的氮和磷转化为生物体组织中的氮和磷,从而减少排入到黔灵湖的污染物,达到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人工湿地修复黔灵湖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黔灵湖水质变坏的根源可以追溯到黔灵湖的上游小关湖,影响水质的根源是养猪废水,其中,主要污染物质为氮、磷、无机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在小关水库的下游建造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首先应选择一些去污力强,又宜于本土生长,根系发达,茎叶繁茂,具有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抗病虫能力强的植物,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用人工湿地技术可以除去上游养猪废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等,将废水中的氮和磷转化为生物体组织中的氮和磷,从而减少了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的“水华”导致黔灵湖水质变坏。同时,通过生物循环可获得一系列的生物产品(小关湖种植凤眼莲、浮萍等浮游植物可以为养猪提供饲料;在小关水库养殖的鱼、虾和贝等和在小关湖下游的湿地种植藕、菱、芡和茨菰等是富有营养的副食品;有些湿地动植物还可入药或作为发展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还可以美化黔灵公园,从而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剑湖湿地湖滨带功能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定位采样及室内试验分析,对剑湖湿地湖滨带水质净化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湖口和湖滨带前端水质的多项指标与湖滨带后端及出水口相比均较高。其中,湖滨带前端总磷、总氮、氨氮的含量分别是湖滨带后端的2.68、3.07、1.43倍。剑湖湿地湖滨带通过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系统的过滤、渗透、吸收、滞留、沉积等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效应,控制、减少了来自地表径流的溶解性污染物质,达到了降解环境污染、净化剑湖水质的目的,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分别介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并提出湿地的利用方法和保护措施,以期人们能够充分认识湿地的功能价值,学会尊重湿地、爱护湿地和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12.
衡水湖湿地土壤氮素利用细菌区系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分布情况为氨化细菌>脱氮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固氮细菌;水平分布数量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及硝化细菌是东湖芦苇湿地>西湖芦苇香蒲沼泽,反硝化细菌与脱氮细菌分布则相反;垂直分布数量为氨化细菌及硝化细菌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固氮细菌、反硝化细菌及脱氮细菌随土层加深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13.
剑湖湿地保护区土壤特性及其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云南西部澜沧江流域的高原湿地剑湖的土壤特性,以及人为活动干扰对其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围湖造田及毁林开荒,50年间湖面积减少1/3,蓄水量降低近2/3,沼泽土垦为旱耕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损失43.03%和60.7l%,垦为水稻土分别损失6.4%和21.43%,使入湖处水的全氮和全磷分别为湖心的3~10倍,NH4^ ,NO2^-,NO3^-约为4倍,水体渐趋混浊,悬浮物增加了1倍.分析了剑湖湿地土壤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提出了剑湖湿地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武汉上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保护区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对保护区进行了规划,将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明确了各功能分区的主要任务,并对保护区如何开发利用提出了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义和寨保护开发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铜山湖国家森林公园义和寨进行研究,提出保护措施与开发利用建议,以为全国森林公园内的古寨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下渚湖湿地是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原生状态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湿地之一。通过基于3S技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查方法,将下渚湖湿地2008-2010年冬季卫星影像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在近3 a中湿地总面积减少了0.160 km2,沼泽湿地面积增加了0.014 km2,沼泽化程度由4.751%上升到5.333%,下渚湖湿地面积和质量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下降。在保护工作中应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湿地面积和质量的影响,可采用水位控制、水体连通等措施,来增强湿地环境抗干扰能力。图2表2参14  相似文献   

17.
王翔 《农村科技》2012,(8):74-75
柴窝堡湖湿地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40千米处,是著名风景名胜区,2009年被批准建立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它是乌鲁木齐市最大的淡水湖,全市30%的自来水来自这里,然而由于人为破坏和保护力度不够,柴窝堡湖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30平方千米,缩减到25平方千米,湖面水深由6米下降了近3米。因此,保护柴窝堡湖湿地迫在眉睫。一、柴窝堡湖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1.风对湿地的危害柴窝堡湖湿地地处风口带,风大浪急,既有偏西大风的危害,又有干旱的东南大风,尤其在春季,西北大风和东南大风经常交替出现,导致湖中泥沙被风浪卷起,透明度下降,严重影响湖中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湖里鱼类的饵料资源,造成鱼类生长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8.
实地调查了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对其水生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网湖水生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调控,存在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导致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正朝着退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发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时,建议本着严格保护、合理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进行,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9.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地调查了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对其水生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网湖水生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和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调控,存在对资源的过度利用现象,导致资源和水生生态系统正朝着退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开发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时,建议本着严格保护、合理规划、科学开发的原则进行,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20.
宋鄂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624-8625
对沉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和研究,从湿地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方面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对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得出:沉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改善区域环境、维持武汉地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