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5 毫秒
1.
我国农村市民社会建设的途径及其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为农村市民社会的内源性发展释放了空间,但是由于特殊原因,农村市民社会内源性发展乏力以及非正常化发展,迫使农村市民社会建设走上了国家主导的外源性发展道路,而国家主导则在制度内卷与农民非制度参与的非良性互动中陷入困境。阐述了我国农村市民社会建设的核心与实质、途径及其困境,提出了我国农村市民社会建设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日本市民农园的出现和发展,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有政府政策的推动。经过50多年发展,日本市民农园已经粗具规模,并且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保护生态  相似文献   

3.
农民协会在我国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在现阶段重建农民协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重建农民协会却面临着如何保障和规制其发展的难题.随着农村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鲜明"第三部门"特点的农民协会在农村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制定一部《农会法》对于稳定、持续地发挥农民协会的该缓冲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建立农民协会不仅受宪法保障,而且是实行民主政治、建立有限政府、构建农村市民社会、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应通过准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身建设等途径,推动农民协会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5.
日本市民农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市民农园的出现和发展,既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也有政府政策的推动.经过50多年发展,日本市民农园已经粗具规模,并且在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市民对环境和农业的认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市民农园具有面积小、数量多,种类丰富,多集中在城市周边,开办者多为地方公共团体等特点.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促进市民农园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春晓 《甘肃农业》2014,(24):41-4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转型期,农村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民生问题。文章就甘肃平凉市民张村展开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面存在的生活条件恶劣、家务繁重、无人赡养等诸多困难以及造成问题的原因等了解此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独具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农民工整体素质的高低会最终决定他们能否由"乡下人"转变为"城里人"。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民工,进城后才能够既容易获得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取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又容易融入市民社会,培育市民观念,承担市民义务,得到市民社会及其管理者的认同。虽然目前我国农民工被称之为农村的"草根精英",但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这也就决定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在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粮不稳。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市民,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民,而国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更少不了粮食。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关系到全局的重大问题,就其成因来看,主要是中国长期推行的二元经济政策: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国家时农村、农业、农民和城市、工业、市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使资金、资源、技术、知识的配置持续地向城市、工业、市民倾斜;以及现行农村集体经济制度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了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制度.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对"三农"问题产生着巨大影响,而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制度,则是"三农"问题产生、延续的基础条件.因此,加大对于二元经济以及现行农村集体所有制问题的研究力度,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会大大加快"三农"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农民要求改善生活环境、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现代文明的愿望日益强烈。全国上下都在探索"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的路子。分析了山东省开展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的做法及农村变社区的意义,提出了农民增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大转型中。中国农村民事纠纷与城市纠纷相比,具有主体的熟知性、类型的多样性、利益冲突的易激性等特点,这些特定的因素决定了乡土社会纠纷与现代诉讼制度之间冲突的必然性。对乡土社会的调查和深入的实证研究表明:诉讼在解决农村民事纠纷实际运作中确实也发生了某种偏离:一方面各种纠纷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愈演愈烈,而现代化法律话语的诉讼却无法为纠纷的解决提供有效的途径,在乡土社会中诉讼及支撑诉讼的现代性法律知识和制度已被抵御、蜕变和整合。而ADR的灵活性、简易性、非对抗性、多样性等特性恰恰使其在解决农村民事纠纷时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代表国家权力的诉讼应当仅仅是解决乡土社会民事纠纷以达到社会和谐的其中一个途径.在ADR视野下构建中国农村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具有极具合理性和可行性。非诉纠纷解决机制在处理农村民事纠纷上仍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行以及农村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农村民间组织逐渐成为村民自治的主体之一,在农村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相关学者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公民社会理论以及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的研究,试图寻找出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产生作用的合理性基础,同时分析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各个环节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为实证层面上研究农村民间组织对村民自治产生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治社会的形成与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的分离有着密切的联系,市民社会与司法二者在发展中相互依托与协调,保证了社会架构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定,司法活动对于市民社会的维系具有重要意义。主管制度压缩了司法的作用空间,导致了司法功能的萎缩,进而可能动摇社会维系之根本,在市民社会逐步成长的背景下,取消主管制度是理性之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市民社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分析中,揭示了市民社会是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组织基础,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逾越的现实问题,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社会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 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数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鲤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己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民法精神的内涵,民法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以及如何培育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有多种有效路径可供选择,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工业反哺农业、促进政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发展战略重大转型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整体战略的转变中,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与发展的高度出发,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