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水稻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总被引:73,自引:6,他引:73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探讨了9个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处理下,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总量、收获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转移效率有着显著差异;在未施氮条件下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施氮的;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收获期生理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总量和氮素转移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稻谷产量、穗数、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孕穗期至黄熟期氮素吸收量在水稻不同基因型间有着显著差异,而在生育前期和中期氮素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由韭菜青×IR26杂交和自交构建的一个由220个家系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F8)的苗期吸氮能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进行了遗传分析。水稻苗期硝态氮吸收能力、铵态氮吸收能力和氮素生理利用率均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式控制。硝态氮吸收能力的主基因遗传率为6320%,多基因遗传率为20.64%,两对主基因之间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铵态氮吸收能力的主基因遗传率为55.67%,多基因遗传率为0.03%,两对主基因之间具有显性上位性效应;氮素生理利用率的主基因遗传率仅为19.47%,多基因遗传率达67.46%,两对基因之间具有重叠效应。对水稻氮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目前国内水稻氮素利用概况,详细论述了水稻植株和土壤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氮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氮素存在形态和损耗、植株与土壤对氮素吸收利用差异及水稻生产中氮素利用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水稻生产实际对如何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杂交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5×4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配制的20个组合的稳数、穗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重6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比较,不育系较恢复系高,尤其是穗数、稳粒数、穗实粒数和单株重;组合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大小不能完全由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所决定,是两亲本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杂种优势的产生是不育系和恢复系遗传基础互补为主,但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若干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明确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水稻性状表现的作用,并选育较好不育系和恢复系,选用4个不育系,3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组12个组合,了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杂交水稻大多数产量与性状主要受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的控制,同时受组合特殊配合力的影响,而垩白面积则主要受特殊配合力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7.
8.
以北方地区代表性水稻种质资源129份为试材,通过对植株、产量性状及氮素含量的调查和测定,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各种质资源氮素利用特性,并进行归类。结果表明,参试种质资源按照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可以分为4大类。第一类包括38个品种,属于氮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较低,氮吸收力、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都较高,并且在不同氮肥条件下差异较大的品种类型;第二类27个品种,在中氮条件下籽粒和茎叶含氮率较高、氮收获指数和氮生理利用率较低,高氮和中氮间氮吸收力和氮吸收利用效率差异较小的品种类型。第三类33个品种,在低氮和中氮间籽粒含氮率、氮收获指数、氮生理利用率差异较小的品种类型;第四类31个品种,属于茎叶含氮率、氮农学利用率和氮吸收利用效率较低,籽粒含氮率和氮收获指数较高的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氮肥调控对冬小麦干物质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河南省安阳地区冬小麦合理高效的氮肥调控模式,2008-2010年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基追比(10∶0和6∶4)和施氮水平(100、200和300kg·hm-2)下冬小麦干物质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促进了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形成,在基追比10∶0下,氮肥农学效率(NE)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在相同追施比例下,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氮素生理利用效率(PNU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以施氮200kg·hm-2时最高。在施氮100kg·hm-2时,提高氮肥基施比例更有利于增加干物质量、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伴随施氮量的增加,提高追肥比例能有效增加干物质量、籽粒产量、NE、PNUE和NUE。本试验中,在施氮200kg·hm-2、基追比为6∶4条件下,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配合力分析许旭明,余永安,张爱刚,黄显波,谢小丹(三明市农科所沙县365509)水稻不育系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70年代野败型不育系的选育成功,使我国杂交水稻实现了三系配套,至今珍汕97A、V20A仍然是杂交水稻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不... 相似文献
11.
两系杂交籼稻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6个新育成的恢复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配制36个组合,分别在海南和湖北进行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考查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配合力。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表明基因的加性作用大于非加性作用。5个新育成的不育系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对照不育系培矮64S;华885S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是参试不育系中产量配合力最好的亲本;华893S的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是提高每穗粒数的优良亲本;播始历期以华328S表现最好,以华328S作母本可以选育到生育期变化较大的组合,既可以培育中籼型组合,也可以培育晚籼型组合;株高一般配合力以华884S的负效应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显著大于组合平均值,表明用华884S作母本,容易选育出植株较矮、抗倒性较强的组合。恢复系中,华恢2185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最高,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千粒重、穗长、结实率和播始历期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排在参试恢复系首位,是一个理想的亲本;株高、每穗总粒数和着粒密度的配合力,以华1108表现最好。特殊配合力效应最大的前10个组合和单株产量最高的前10个组合顺序完全对应,表明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亲本之一有良好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另一个亲本或双方都具有良好的特殊配合力,就有可能育成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2.
论杂交稻育种的配合力选择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在选育一般配合力优良亲本的基础上,配组特殊配合力优良的组合,是国内外杂交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也是提高我国杂交稻育种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的优势表现和配合力成分,提出了加强杂交稻配合力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稻氮素生理利用率选择参数(英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植株从衰老营养体转运氮到产量部分的效率定义为水稻氮素生理利用率,其选择参数根据单位吸收氮的产量及从衰老营养体转运氮到产量部分的能力具有较高预期响应确定。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100个F2植株的单位吸收氮产量(G/Nt)、产量(G)、收获指数(HI)、收获期秸秆氮浓度(SN%)及稿秆氮含量(SN)。结果表明,G/Nt,G及HI与SN%及SN呈显著的负遗传相关。由HI,G,SN%及SN构成的三个选择参数的通径分析表明,HI,G,SN%及SN在选择参数中直接效应大干间接效应。由HI和SN%及G,SN%和SN构成的选择参数对G/Nt的预期响应高于以G/Nt本身为参数的选择并与G/Nt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适宜黄淮稻区的1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田间种植,设置4个施氮水平(0、225、300和375 kg/hm^2),研究各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各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其农艺性状差异显著;株高、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结实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谷重和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氮肥的施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隶属度函数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氮肥利用效率最高的3个品种为连粳16117、连粳15号和新粮12号. 相似文献
15.
陆稻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改良云南陆稻,选用国外半矮秆陆稻良种与云南高秆陆稻配成7×7不完全双列杂交作配合力、遗传力分析。配合力与材料有关,一般配合力(GCA)国外陆稻优于云南陆稻,国外陆稻着重选择有效穗数、结实率,云南陆稻重点选穗粒数。两类品种的特殊配合力(SCA)仅有效穗数、抽穗期、穗粒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用国外陆稻改良云南陆稻行之有效并得到育种实践证明;总结出低世代重点选株高、抽穗期和组合,高世代选有效穗数、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的复交、常规育种策略。同时对所用亲本作具体评价,选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亲本IRAT216、Tos2300、IRAT104和勐旺谷。就GCA、SCA对不同育种途径的作用、水陆交改良云南陆稻有效穗数的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粳稻杂种后代稻米垩白率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选用稻米垩白率不同的6个粳稻品种,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四,对杂种F1及F2的稻米垩白率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 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在F1及F2代均极显著,表明在本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GCA MS/SCA MS值在F1代和F2代均极显著,而且F2代又比F1 代大,因此,稻米垩白率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并且随着世代的增加,加性基因的作用越显重要。在总的遗传变异中F1代和F2代主要以加性变异为主,并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而非加性变异变小。稻米垩白率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F1和F2代的表现极为一致,F1和F2代间的秩次相关极显著。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各世代两者间的相关均极显著。因此,根据亲本稻米垩白率的高低可以估计其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的高低。但稻米垩白率较低的亲本间两者的表现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稳产性配合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多点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在AMMI模型分析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稳产性的配合力及其与丰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丰产性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均与试点存在交互作用,材料间稳定性差异较大;稳产性与丰产性间相关不显著;杂交稻F1的稳产性同时受双亲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作用,且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但均不可忽视。选育稳产性好的杂交稻组合,至少应有一个稳产性配合力高的亲本。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籼型水稻4个不育系和4个恢复系配组的4 ×4 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其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特性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 根系活力及其衰退值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85%,说明两者可以作为育种指标。(2)两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极显著,说明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根系活力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衰退值以加性效应为主。(3)龙特甫A和镇恢084具有较高的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可作为优良亲本利用。(4)根系活力及其衰退值均表现正向优势(衰退值负向优势为好),表明利用杂种优势改良根系生理活性这一性状比较困难,但通过亲本的适当选配仍能获得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提高,产量的提高要求更大的肥水投入和更优化的栽培措施。在我国肥水投入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优化栽培措施对水稻的增产增效意义重大。以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与常规粳稻武运粳24为试验材料,采取4种不同的栽培措施(氮空白、当地常规、增密减氮、精确灌溉),探讨了不同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精确灌溉等栽培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有效叶面积指数(LAI)、高效LAI,提高粒叶比,增加库容,提高氮素相关代谢酶活性,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