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枣树缩果病(烂果病),属细菌性病毒,又称束腰病,烧茄子病,是泊兴市枣区果实的重要病害。受害症状为初期果皮上出现浅黄色晕黄病斑,环内略凹陷,后期果实表皮皱缩凹陷,颜色发暗,质地松软,果肉土黄,在成熟前造成大量落果,严重影响枣果品质,给果农造成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5.
6.
生理病害的造成是苹果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某种元素而使营养元素供应失调,尤其一些土质极差的贫瘠山地、盐碱地、涝洼及沙地等果园,发病较重。其病症表现为枝叶干枯、树长势不旺,产量大幅度下降、果实品质降低,外观有多种凸凹不平的畸形,甚至整株树萎蔫枯死,严重时大片死亡、绝产等。一旦果树有生理病害的发生,短期内很难治愈,因此较非生理病害对果园造成的危害更大。现将湖北省鄂东地区的重点果园几年来的发病情况及取得的防治经验简述于下。1小叶病(1)症状:病树春季发芽晚,生长迟缓,节间缩短,叶片狭小,细叶簇生成丛状,叶质…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12.
13.
<正>1症状与危害枣缩果病主要危害果实,引起烂果和提早落果。受害果先是在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晕圈,逐渐扩大,成凹型不规则淡黄色斑,进而果皮呈浸润水渍状,有疏散针刺状圆形褐色小点,果肉土黄松软,病组织呈海绵状坏死,外果皮暗红,无光泽。病果个小、皱缩,干瘪,果肉黄色、味苦,含糖量降低,不堪食用。该病害引起果腐和提前脱落。病菌侵入后,病程从直观上可分为晕圈、水渍状、提前着色、萎缩和脱落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2012 ~2014年连续3年调查新疆兵团第二师各团枣产区枣缩果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主栽品种灰枣和骏枣缩果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一般7月初开始出现病株病果,缩果率7月底至8月上旬达高峰期,9月上中旬还可能出现一小发病高峰.灰枣比骏枣抗枣缩果病能力强;年度中,枣缩果病发生时间的早晚与4~6月份≥10℃的有效积温的多少呈显著负相关,病害始发期、高峰期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27和R=-0.9388,即有效积温多或少,缩果病发生时间就早或晚,且能影响始发期病害的重或轻;缩果病发生轻重与7月份日照时数的多少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9951;与7月的空气相对湿度高低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 =0.5190. 相似文献
15.
今年泊头市7月9—15日连续7天阴雨天气造成枣树光合作用减弱甚至停止.以致不能制造足够营养物质.树体贮藏营养也消耗殆尽。连续阴雨后天气突然放晴.气温上升.高温高湿.树体各器官生长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生理病害。病树发芽较晚,抽叶后,叶片狭小,生长停滞,节间缩短,细叶簇生成丛状。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②结合施基肥,每株果树追施硫酸锌0.5~1kg;③发芽前树上喷3%~5%硫酸锌液。④花后20天左右,喷0.2%硫酸锌和0.3%~0.5%尿素混合液,对减轻病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19.
‘元氏1号’是在河北省元氏县发现的‘婆枣’变异单株,抗枣缩果病、裂果病性能显著强于当地主栽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优良的制干、鲜食兼用型品种。果实圆柱形,平均单果重13.7 g,最大果重19.8g,果个大小均匀。果皮赭红色,果肉厚、浅绿色,肉质细脆,汁液中等,酸甜适口。鲜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0.7%,最高可达34.0%,可滴定酸含量0.64%,维生素C含量为2 284 mg/kg,品质上等。可食率95.8%,制干率50.4%。2015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万荣县光华乡小屈村有一片2.7hm2的冬枣、梨枣园,近2~3a(年)枣缩果病发生严重,最严重时几乎绝收。2007年,该园使用了从大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购买的“靓枣”调理液,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其使用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