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茶叶籽油的营养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茶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与生理功能茶叶籽油脂肪酸组成比较合理,饱和脂肪酸≤18%,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2%,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烯酸(ω6/ω33.5~4:1)],优于油茶籽油、橄榄油,(油茶籽油、橄榄油的多烯酸中亚油酸成分比茶叶籽油含量低),也就是讲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举办的"中国茶叶籽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茶叶籽油高峰论坛的举办,适时的为这个新兴产业发展号脉,为产业的去向引航。我国现有茶园面积200万hm2,茶叶籽是茶树的种子和精华,长期以来,茶叶籽作为茶叶生产的副产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茶叶籽制油,为国家增产食用油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茶叶籽制油,为国家增产食用油脂,促进茶叶籽油产业的发展,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主办,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支持,浙江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茶叶籽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今天在北京召开。首先我代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欢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参加此次高峰论坛,共同探讨我国茶叶籽油产业未来  相似文献   

4.
茶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醇油摩尔比为9∶1、催化剂氢氧化钾用量占油重1.0%的条件下,研究了60℃和70℃下茶叶籽油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动力学,采用Origin软件拟合曲线方程,建立了茶叶籽油甲酯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籽油甲酯化反应为1.3级反应,活化能为29.22KJ·mol-1·K-1,频率因子为2.5×104mol·L-1·min-1。   相似文献   

5.
茶叶籽油富含天然茶多酚、角鲨烯和维生素E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其营养价值媲美橄榄油。茶叶籽采摘后容易霉变,霉变茶叶籽会造成茶叶籽油中的苯并芘含量过高,从而影响成品油的品质和口感。目前,茶叶籽破壳清选大多采用半手工半机械操作,根据茶叶籽的结构特性,对茶叶籽脱壳、清选和色选自动化加工技术进行探析,分析茶叶籽分选过程中的壳仁分离不彻底、茶叶籽人工霉变筛选效率低和成本高等问题,促进茶叶籽油产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1以健康为突破口提升茶叶籽油价值,营造产品新卖点(1)深入研究茶叶籽油的保健功能,取得SFDA保健食品批文,为市场拓展提供科技支撑,树立消费者信心。(2)深入研究茶叶籽油的美容抗衰功效,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美容护肤品原料或终端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印度Leh地区沙棘籽油中脂肪酸各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沙棘种子含油量为17.61%,籽油富含油酸(23.012%)和亚油酸(30.162%).  相似文献   

8.
牡丹籽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牡丹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提取牡丹籽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油得率的5个影响因素(筛分粒度、CO_2流量、压力、温度和时间)进行考察.以油得率为响应目标,对3个主要影响因素(筛分粒度、压力和温度)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法,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确定了超临界C_O2萃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筛分粒度60目,CO_2流量20L/h,压力35MPa,温度45℃,时间120min.在较优提取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可达到24.2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3.34%和66.85%.  相似文献   

9.
牡丹籽油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的响应面法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优化牡丹籽油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超声波功率、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为自变量,牡丹籽油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条件为:液料比11 mL/g,超声波功率300 W,处理时间60 min,处理温度54℃,提取次数为3次.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得率达24.12%.GC-MS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2.78%和64.14%.  相似文献   

10.
油用紫苏籽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我国油用紫苏籽资源分布、紫苏籽主要成分及理化性质、紫苏籽成分营养价值以及其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开发情况,为我国进一步多方位的开发利用油用紫苏籽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石榴籽油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提高石榴籽油得率,利用超声波及有机溶剂浸提联用技术研究了石榴籽油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及有机溶剂浸提联用技术提取石榴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较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 mL/g、超声波功率225 W、超声波处理时间15 min、超声波处理温度50℃.在该条件下石榴籽油得率为23.84%.  相似文献   

12.
萝卜籽中富含油脂,而萝卜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保健功效和开发价值。综述萝卜籽油中脂肪酸、莱菔素、VE和甾醇以及芥子碱的生理功效,介绍萝卜籽油主要的提取方法,以期为我国萝卜籽油的深入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开发油用萝卜籽这一新的油料资源,本文重点分析检测了萝卜籽及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萝卜籽中黄酮及萝卜籽油中维生素E、甾醇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萝卜籽中黄酮含量为20.64mg/mL、维生素E的含量为1.20mg/g和甾醇的含量为13.94mg/g。萝卜籽及其油中活性成分含量丰富,作为一种新的油料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茶园土壤污染的影响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存在农药残留量和有害物质问题,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减少污染必须控制茶叶生产的污染源.研究表明,茶园土壤污染是茶叶受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控制茶园土壤污染源主要是控制茶叶生产过程的投入、加工和避免环境污染对茶园土壤的污染,应从施肥、灌溉和植保等方面控制对土壤的污染,以及茶叶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漏油和排气的有害物质对土壤的污染.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避免未经过处理的茶籽造成对茶园土壤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王庆 《农业机械》2012,(3):21-22
1 2010年全球茶叶产销概述2010年预计全球茶叶产量将突破400万t,其中:中国茶叶产量为147.5万t,同比增长了9.7%。印度茶叶产量96.64万t,同比下降1.29%;肯尼亚茶叶产量39.90万t,同比增长26.99%;斯里兰卡茶叶产量32.94万t,同比增长13.97%。  相似文献   

16.
以茶叶籽为原料,通过离心脱壳、控温螺旋低温压榨、植物酸络合脱涩、喷雾脱臭除苯并芘等工艺,开发了低温压榨茶叶籽油生产线,有效保留了茶叶籽中特有的功能性成份,避免了原有加工工艺营养过度流失的问题;开发了高档浸出茶叶籽油精炼生产线,达到了欧盟食品卫生标准;利用茶叶籽饼粕,开发了高纯度茶皂素和无公害有机复合肥,实现了茶叶籽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沙棘果油与籽油内含物之若干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油的医用研发,是以其内含物成分比较研究为基础的.报道果油和籽油及渣油内含物分类及含量与理化指数之比较.提示此研究是深化沙棘油医用研制与开拓市场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圣果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沙棘制品生产厂商.产品涵盖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沙棘黄酮、沙棘果粉、沙棘原汁、沙棘浓缩汁,以及各种沙棘提取物的复合胶囊和沙棘提取物的化妆品等.  相似文献   

19.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牛智有 《农机化研究》2012,34(8):116-119,123
为了探讨茶叶加工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以春季茶叶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103°恒重法、量筒法、仪器法、注入法和斜面法,研究探讨鲜叶、萎凋叶、杀青叶、揉捻叶、作形茶及成品茶的含水率、容重、孔隙率和休止角,以及茶叶与不同茶机材料静摩擦角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绿茶在加工过程中含水率从73.7%一直下降到4.2%,作形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显著,揉捻过程中含水率下降最少;绿茶加工过程中成品茶容重最大,鲜叶容重最小,各加工阶段茶叶的容重变化范围为74.5~210.3kg/m3;鲜叶的孔隙率最大,揉捻叶的孔隙率最小,茶叶在制品的孔隙率在0.696~0.732之间变化;在整个茶叶加工过程中,休止角都在50°~60°之间变化;茶叶在铝板上的静摩擦角最大,浸胶帆布带上的次之,而在铜板、镀锌钢、不锈钢和普通钢板上则相差不大,在所有茶机材料上,作形之后茶叶的静摩擦角最小。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落葵籽油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旋转回流提取(ME)和超临界CO2萃取(SCE)的提取率分别为20.14%和20.93%,明显高于索氏法(SE)的提取率15.37%;GC-MS分离鉴定,三种方法提取的落葵籽油均检测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酸共有成分为13种,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2.49%)明显高于SE法(24.73%)和ME(24.34%)法,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4.16%)却明显低于SE法(43.38%)和ME法(38.48%),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29.67%)略高于SE法(27.62%)和ME法(26.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