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单胃动物小肽的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娟  王永才 《饲料研究》2006,(1):19-20,26
由于小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文中主要对小肽的提出、小肽的来源、小肽的吸收部位、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刍动物是以小肽吸收为主要形式的,这是由于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本文从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吸收途径、吸收机制、反刍动物对小肽的利用以:及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小肽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动物对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的营养价值、小肽的生理活性和影响小肽吸收利用的因素加以论述,并提出对小肽吸收、转运、代谢机理和生理意义不清楚的地方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水解产物中的小肽具有明显的吸收优势,小肽完整被吸收的理论对传统的蛋白质吸收理论可能既是补充也是完善。国内外对小肽已进行了不少研究,本就小肽的吸收机制、营养作用及影响小肽释放、吸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肽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在氨基酸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小肽与游离氨基酸的吸收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转运系统,与游离氨基酸相比,小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不易饱和,且各种肽之间转运无竞争性与抑制性等特点。本文综述了小肽在单胃和反刍动物体内的转运机制的特点,介绍了小肽转运载体(Peptidestransporter)分子生物学特性和其转运肽的过程.分析了对小肽吸收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肽是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重要物质;小肽的吸收部位除小肠外,还有瘤胃、瓣胃等;小肽的转运机制与氨基酸明显不同;小肽吸收具有耗能低、速度快、载体不易饱和等优点,小肽吸收具有降低游离氨基酸间的吸收竞争、促进氨基酸(除蛋氨酸外)的吸收等作用;小肽还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矿物质元素的吸收代谢。蛋白质的种类、消化酶的活性、小肽本身的性质都会影响小肽的释放、吸收及代谢。  相似文献   

7.
肠道小肽吸收利用机制及其营养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肽是动物降解蛋白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其吸收在总饲粮蛋白质的吸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肠道对小肽的吸收利用及其调控机制,肠道小肽感应与胃肠激素分泌和摄食调控,肠道小肽利用对肠道健康的调控,以及小肽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重点讲述活性小肽应用于家禽饲养中,小肽对家禽肠道发育、消化酶、微生态、机体免疫力、生长性能等影响;小肽吸收机制及部位及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9.
寡肽在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传统蛋白质消化吸收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小肽营养的研究进展 ,小肽完整吸收的理论对传统蛋白质理论可能即是补充也是完善。文章详尽地总结了小肽的营养作用 ,并提出了小肽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0.
动物营养中小肽的营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肽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消化产物,在氨基酸消化,吸收和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动物对小肽的吸收机制与特点,小肽的营养作用和小肽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小肽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反刍动物小肽吸收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内降解成游离氨基酸和肽类后被吸收。试验表明,反刍动物以肽吸收为主要形式。这一点与单胃动物以氨基酸吸收为主不同,原因是反刍动物存在肽的非肠系膜吸收系统。近年来,对寡肽(Oligo-Peptide,OP)特别是小肽(Small—Peptide,SP)在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中的作用有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本文回顾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3只瘘管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研究氮源的分子形式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其蛋白合成的影响。使用人工模拟瘤胃体外培养氯化铵、寡肽(3000u)、小肽(500u)、游离氨基酸等4种形式的氮源底物。结果表明:培养液pH在6.4~6.9之间变化,氨基酸组平均pH最低为6.61,氯化铵组最高为6.79;培养液氨氮浓度变化范围为11.60~29.45mg/100mL,均值以寡肽组最低,为15.70mg/100mL,氨基酸组最高,为19.15mg/100mL。微生物蛋白产量以氯化铵组的最低,为(0.2701mg/mL),且与其他3组差异极显著(P0.01),较氨基酸组下降了54.50%,两肽组数值上都高于氨基酸组。氯化铵组微生物区系原虫∶细菌(P∶B)最低为77.49%,对原虫的抑制较大,小肽组P/B最高为104.50%,利于原虫的生长,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综上可见,氮源的分子形式对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不同区系(原虫和细菌)的蛋白质合成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测定我国四川、山东、河北省(包括京津冀地区)蛋鸡养殖场产蛋高峰期配合饲料中镉(Cd)、铬(Cr)、铅(Pb)含量,评估蛋鸡养殖大省3种重金属污染程度。采集四川、山东、河北省67个养殖场268份蛋鸡配合饲料,采用高分辨率连续光源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HRCS FAAS)测定其Cd、Cr、Pb含量。结果表明:1)四川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最大检出值所在城市分别为成都、乐山、乐山,最大检出值分别为0.48、15.94、14.12 mg/kg;Cr、Pb含量最高超标率所在城市分别为乐山、崇州,超标率分别为30%、50%。2)山东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最大检出值所在城市分别为青岛和日照、菏泽、日照,最大检出值分别为0.45、5.88、4.11 mg/kg。3)河北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最大检出值所在城市分别为张家口、张家口、保定,最大检出值分别为0.45、15.38、8.38 mg/kg;Cr、Pb含量最高超标率所在城市分别为张家口和保定,超标率均为20%。4)3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平均含量分别为,四川:0.24、5.01、3.67 mg/kg;山东:0.26、4.19、2.61 mg/kg;河北:0.25、5.66、3.25 mg/kg。参照我国《饲料卫生标准》,3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含量及山东省Cd、Cr、Pb含量均未超标;四川、河北省Cr、Pb含量超标率分别为9.38%、17.19%和6.73%、14.42%。5)河北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r、Pb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山东省(P0.05);大规模养殖场配合饲料中Cd、Cr、Pb平均含量显著低于小规模养殖场(P0.05)。综上所述,山东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Cr、Pb含量均未超标。四川、河北省蛋鸡配合饲料中Cd含量未超标,但有超标风险,Cr、P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超标,Pb含量超标最为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2年的牦牛放牧试验表明:除不同植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外,降水和地温是影响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绝对生长率的关键因素。小嵩草高寒草甸两季草场地上总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1999年在7月份最大;1998年,冷季草场各放牧处理的绝对生长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的对照组和轻牧组在7月份最大,中牧组和重牧组在8月份最大。不同植物类群地上生物量生长率的变化不尽相同。1998年,冷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暖季草场禾草和莎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7月份达到最大,且9月份出现了营养的再次积累;1999年,冷季草场禾草地上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和8月份出现了两个峰值,暖季草场禾草地生物量的绝对生长率在7月份达到最大。对杂草类而言,1998年冷季草场的绝对生长率6月份最大,暖季草场重牧组的绝对生长率8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7月份达到最大;1999年重牧组杂草的绝对生长率在6月份达到最大,其他各处理杂草在8月份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5.
体外胚胎生产作为一项高效的辅助生殖技术,对优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及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但与体内生产胚胎相比,体外生产胚胎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生长发育缓慢、卵裂率低、凋亡比例增加等问题,移植后伴随着胎盘肥大、孕期延长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早产、出生体重降低、巨胎综合征(LOS)等,这与基因表达异常和表观遗传修饰异常有重要关系。文章简单回顾了近年来表观修饰学在体内、外生产胚胎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印记基因的表观修饰、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乙酰化在哺乳动物体内、外生产胚胎之间的差异,简述了微阵列技术在体内、外生产胚胎之间的应用,以期找到导致体内、外胚胎质量差异的关键印记基因及其作用途径,探讨体外生产胚胎质量低于体内胚胎的原因,进而改善体外胚胎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1(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1,GDF11,又名BMP11)在胸腰椎数变异中的作用,本试验克隆了该基因包含外显子2在内的部分编码区,并进一步采用RT-PCR技术对其在猪胚胎和初生仔猪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5d的猪胚胎中,后肢、牙龈、脑、肝脏、肾脏、胸椎、腰椎各组织均有明显的表达,而在前肢、眼、心脏、肺脏中的表达较弱,在颈椎和荐尾椎中没有观察到GDF11的表达。在45d猪胚胎的后肢、脑、眼、胸椎组织中GDF11的表达较强,而在前肢、牙龈、肺脏、肾脏、腰椎和荐尾椎的表达相对较弱,在肝脏中的表达极其微弱。在心脏和颈椎中没有检测到GDF11的表达。在55d的猪胚胎中,前肢、后肢、脑、眼、肝脏、颈椎、胸椎、腰椎组织中有明显的表达,肺脏和肾脏组织中的表达较强,牙龈和荐尾椎中的表达较弱,而在心脏中没有检测到GDF11的表达。3d仔猪的后肢、牙龈、脑、肾脏和腰椎组织中GDF11有明显的表达,脾脏组织的表达量较高,前肢、肝脏、心脏、背腰最长肌和肺脏中的表达相对较弱,在眼、颈椎和荐尾椎中的表达极弱,在胸椎中没有检测到表达。在所检测的不同时期的所有组织中,脑和肾脏组织表达明显地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吉林省东部山区(东区)、中部平原农业区(中区)、西部工业石油开采区(西区)猪体内、饲料及土壤中Cr、Pb、As、Hg、Cd 5种元素含量,探讨了三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中5种元素含量,西区>中区>东区;(2)饲料含量,Cr、Pb、As西区>中区和东区,其中Pb中区>东区;Cd、Hg相近;(3)猪体含量,Cr、Pb、As西区>中区>东区;Cd西区>东区>中区;Hg东区>西区>中区;(4)5种元素对3个区土壤、饲料、猪体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污染,以西区最重.饲料吸收富集土壤中5种元素的作用显著,土壤与饲料间元素含量(除Cd外)均呈正相关(r>0.70);(5)猪体内元素含量随饲料含量增加而增加.有相当一部分肝、肾元素含量超出食品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羔羊小肠pH及主要消化酶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对小尾寒羊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pH及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乳糖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小肠不同部位内容物pH不同,回肠pH显著高于空肠,空肠和回肠pH显著高于十二指肠,羔羊1月龄后,小肠各段pH变化不大;小肠不同部位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不同,空肠段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段,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增加,3月龄后各消化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P<O.05);羔羊小肠不同部位乳糖酶活性不同,空肠乳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回肠,随着羔羊日龄的增长,小肠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基因表达调控是动物被毛生长和发育的决定性因素。microRNA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基因调控元件,在多种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中均有表达,并在转录后水平调节皮肤和毛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从microRNA水平上解析绵羊、山羊及羊驼等被毛生长特点及发生机理,为提高毛用型经济动物的毛发品质和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更深入地研究皮肤组织中microRNA的功能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作者主要针对目前已报道的在绵羊、山羊及羊驼等哺乳动物皮肤及毛囊发育中microRNA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