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徐京生 《动物保健》2005,(12):42-42
问:徐老师,您好!请问.220日龄的蛋鸡,1550只.现在产蛋率60%,已经持续50天了,现在采食95克,有花斑肾.精神很好.鸡冠尖部干瘪.零星出现腹水的鸡,有的鸡腹腔内,有干烙样坚硬吸收后的卵黄.并没有发现一直不产蛋的鸡.只是产蛋的时间间隔长.有的需要4天左右.18—60天,鸡一直漫呼,死亡100多只,装笼时.鸡大小不均.130日龄开产。  相似文献   

2.
某商品蛋鸡场存笼12万羽依莎鸡,1991年11月产蛋鸡群发生以鼻孔流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两眼发炎、厌食、产蛋迅速下降等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后确诊为鸡传染性鼻炎病.经防治,自1992年下半年至现在,该病再未发生.现将诊断和预防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舍存栏1.3万羽自繁的依莎商品代蛋鸡,于1991年11月4日(180日龄)开始发病,发病率达25%,产蛋率由发病前的83%下降至66%,死亡率2%左右.同时,该病迅速波及其它产蛋舍和后备会.全场存栏产蛋鸡的产蛋率由发病前的74.34%下降至63.52%.该病死亡率低,淘汰率较高,且多次复发,…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肉种鸡在感染某些疫病期间对其所产雏鸡质量的影响,提出雏鸡内在质量问题。并将阳性和阴性种鸡所产雏鸡分别投放到新、老饲养小区饲养,对比不同的雏鸡内在质量和饲养环境下的出栏效果,结果发现:新饲养区阴性比阳性种鸡群所产雏鸡入舍出栏均重提高0.141kg,高6.54%;而在老饲养区入舍鸡出栏均重0.214kg,高12.31%;新、老饲养区饲养阴性、阳性种鸡所产雏鸡入舍鸡出栏均重差值分别为0.343kg和0.416kg,分别高出17.56%和23.92%。  相似文献   

4.
蛋用雏鸡育雏育成期结束,由培育舍转人产蛋舍蛋鸡笼内饲养,其转人蛋鸡笼内时间一般要求是在17~18周龄,这样有利于新母鸡在开产前适应蛋鸡舍环境,防止个别开产鸡停产和卵黄破裂或落人腹腔发生腹膜炎,保证正常开产和产蛋。但生产中许多鸡场由于种种原因提前人笼,将8-12周龄的育成鸡转人蛋鸡舍笼内饲养。因蛋鸡舍的环境及蛋鸡笼的形式与育成舍环境及育成方式(有的网上平养、有的地面平养、  相似文献   

5.
济南市某鸡场今年三月份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一、二、四号鸡舍蛋鸡相继暴发了一种以鼻腔和鼻窦发炎.打喷嚏.流鼻液.颜面肿胀,结膜炎等为特征的疾病。最初第一号鸡舍零星发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5~7d后全群发病率高达80%,产蛋率严重下降,由85%下降为30%。二、四舍的鸡也相继感染,发病率也达到80%左右。其中二舍为两批不同日龄的鸡。发病后曾用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但总体治疗效果不明显,往往在用药时症状减轻,一旦停药.病情又迅速加重。发病鸡只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淘汰率增多和产蛋率下降,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笔者受邀进行了系统诊断,确诊为鸡感染了副嗜血杆菌所致传染性鼻炎。通过治疗,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用自然光照温室饲养AA肉种鸡父母代鸡30000.套。通过对整个饲养过程的观察测定结果表明:26周龄育成率95.34%,29周龄开产,270d累计产蛋481993枚。平均每只入舍母鸡产蛋160.66枚。产蛋率59.5%。合格种蛋率95.2%。受精率95%。入孵卵孵化率84.6%。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率均优于平房式鸡舍。  相似文献   

7.
1、发病经过及症状某养鸡专业户,养一批120日龄海兰褐蛋鸡2000只,分两舍饲喂,每舍1000只,每舍每天产蛋25一扣枚。此时发现一舍的鸡有轻微的球虫病,即用抗球王按说明书规定用量的2.5倍拌料防治,用药后第二天发现鸡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第三天症状开始加重,部分鸡...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调查农村养鸡户时,发现有的母鸡开产过早,蛋小,产蛋呈间歇性,产蛋率较低;有的鸡养到5个月体重还不到1公斤,貌似僵鸡,为低产鸡;有的鸡过肥,该产蛋时不见蛋,正式开产后产蛋率仅20%,只好当肉用鸡出售了。只有少数农户的鸡适时开产,高峰期产蛋率达到8...  相似文献   

9.
当年育雏的蛋鸡,一般在深秋(10.11月份)即开始产蛋。在产蛋前(15.18周),必须将其从育成舍转入产蛋笼或产蛋舍,即转群。转群直接影响鸡产蛋性能的发挥和健康状况。为此,现将青年蛋鸡转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肉鸡饲养技术服务中发现许多种鸡场遇到了种鸡性成熟延迟的问题。尤其是那些7月份后开产,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鸡群,25星期产蛋率不能达到5%,开产推迟少则2-3星期,多则4~5星期。其表现是在25星期已达开产体重的情况下鸡只第二性征不明显,生殖系统发育迟缓,只问发育差异大。导致鸡只开产推迟及以后超重;鸡只进入产蛋高峰不集中,使高峰料及高峰后降料很难准确操作;每只入舍母鸡全期种蛋生产量和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在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产蛋高峰期的快大黄肉用种鸡,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0.3%(水平1)、0.4%(水平2)、0.5%(水平3)。结果表明,处于产蛋高峰期的快大黄肉用种鸡日粮中,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含量在0.4%时,无论是精神面貌、抗病力、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等生理和生产指标都为最佳。而含量过高(0.5%)或过低(0.3%)时,与对照组相比,对各项生理和生产指标的促进作用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鸡生产性能持续提高对美国加州共3700余群产蛋鸡的统计资料表明,至1991年为止的前18年中,60周龄入舍母鸡产蛋景增加45.4枚,平均每年递增2.5枚。平均饲养日产蛋率提高13.4个百分点,每年为0.74%。死亡率下降幅度为4.6%,每年为0.26...  相似文献   

13.
“痢特灵”(呋喃唑酮)不宜饮水给药。在饲料中加入0.01%-0.02%“痢特灵”可预防鸡白痢、禽伤寒、大肠杆菌病等。使用时用药量要准确计算,搅拌均匀,以防中毒。有的养鸡户将“痢特灵”放人饮水给药,但“痢特灵”几乎不溶入水,目.极易在水中发生沉淀,鸡饮后容易发生中毒。  相似文献   

14.
边全 《中国家禽》2001,23(18):37-38
我公司1997年4月8日从北京爱拔益加育种公司引进AA父母代种鸡22451套,经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选育,24周末育成合格种鸡21609套,育成率96.25%,66周末累计产合格种蛋4062492个,平均入舍鸡只产蛋188个,产健雏3549415只,平均入舍鸡只产雏164.26只,各项指标都已超出了AA公司的生产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高产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1严格限饲,控制体重1.11~2周自由采食,充分饲喂,促使雏鸡多吃高蛋白营养的育雏料以充分发育骨架,并使母鸡在2周…  相似文献   

15.
蛋鸡开产前后是指开产前三周至产蛋率达65%左右这段时间,一般为18~24周龄。这时期,青年鸡由育成舍转入产蛋鸡舍,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都有所改变,因此,这个阶段的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蛋鸡开产日龄的迟早和以后产蛋量的高低。1转群准备1.1测定体重在15~16周龄时,要测定青年鸡体重,看是否能在以后1~2周,达到该品种上笼时的标准体重。1.2调整饲养把体重过重和过轻的鸡分开,重新组合鸡群;体重过轻的鸡,应加强饲养管理,使它们处在一个较高营养水平下生长;体重过重的鸡,使它们处在饲料控制的状况下。上笼…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0月18日,滨州市彭李乡张课村915只产蛋率达90%的罗曼蛋鸡,成功地转到了滨州农校养鸡场。在转群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使转群工作达到了理想效果。提前1周对宝鸡舍进行彻底清扫,用QD15-1型汽油喷灯对鸡笼进行火焰消毒,对鸡舍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按14ml/m’、7g/m’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密闭30分种,空舍6天待用。提前3天给鸡群饮水中添加0.5%的电解多维,以提高鸡的抗应激能力。转群于18日晚上10点开始,鸡舍灯泡换成绿色,工作人员双手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消毒后开始工作。开笼后抓住鸡的胚部提起,放…  相似文献   

17.
鸡脂肪肝多发生于高产鸡群和笼养产蛋母鸡。病鸡多数精神、食欲良好,但明显肥胖,体重比正常水平高出20%~25%,喜卧,腹大而软绵,腹下垂.冠、肉髯苍白,贫血,产蛋率明显下降。急性病鸡表现为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病鸡受刺激后死亡数会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8.
《湖南畜牧兽医》2001,(5):34-34
近年来农村家庭养殖业蓬勃发展,但有的地方农户受场地制约,又想多养一些畜禽,就把鸡圈与兔舍建在一起。有的甚至盖成二层楼式的圈舍,上面是兔舍,下边是鸡圈,美其名曰“立体养殖”并当作经验推广。其实这种鸡、兔同舍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其主要原因是:1有害气体多。由于鸡圈在兔舍下面,相对来说养殖群体密度增大,加之粪便比较集中、积聚后产生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浓度高,圈内湿度大。鸡受有害气体的危害,产蛋明显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肉兔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增加慢,毛兔产毛量下降,种兔生产性能差。2易…  相似文献   

19.
蛋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备母鸡的培育。实际生产中,养殖者只重视育雏和产蛋阶段的饲养管理.而疏于对育成期的管理.特别是在环境温度和营养方面。造成育成鸡合格率低、后备鸡体重不达标准,严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这也是当前蛋鸡生产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育成鸡是指7周龄到开产前的鸡。雏鸡7周龄时转入育成舍开始进入育成阶段.该阶段培育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蛋鸡性成熟后的体质和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产角蛋白酶菌株D5的最佳培养条件,试验通过测定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角蛋白酶的酶活,确定产角蛋白酶菌株D5的最佳培养基为:新鲜鸡羽毛粉2.00%,酵母膏2.00%,磷酸二氢钾0.05%,硫酸铵0.05%,蛋白胨2.00%,硫酸镁0.04%,氯化锌0.01%;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7℃,pH6.5,装量80mL/250mL锥形瓶,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