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9):137-138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母猪屡配不孕,妊娠母猪流产,仔猪发病死亡,成年猪潜伏感染,长期带毒并排毒。g E基因是PRV的主要毒力基因,PRV g 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在我国的大规模免疫应用,对预防和控制PR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自2011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感染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可引起妊娠母猪繁殖障碍、流产、产死胎、呼吸道症状;新生仔猪除出现神经症状、腹泻、呕吐、生长不良等临床表现外,死亡率很高;中大猪表现发热、呼吸道症状,并易并发细菌性感染。猪在耐过PRV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PR)临床上以仔猪的神经症状、呼吸道系统疾病及种猪发生流产等繁殖性障碍为特征,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是引起PR的病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的一种猪复杂的呼吸道疾病,PRV也是引起PRDC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之一。近年来规模化猪场对PRV的免疫均选用了基因缺失苗,使用基因缺失苗能更好地利用针对特异性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将缺失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感染动物或常规疫苗免疫动物区分开。2010年10月,我们对涪陵区19个使用过猪伪狂犬病gE缺失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PRV病原抗体和疫苗抗体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正猪伪狂犬病(Pseudrabies,PR)是伪狂犬病病毒(Pseudrabies Virus,PRV)所引起的猪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猪PRV被确认为猪甲型疱疹病毒,为双链DNA病毒。1902年匈牙利奥杰斯基首次报道,因此又称奥杰斯基病病毒。迄今,从世界各地分离的毒株均呈现一致的血清学反应,即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强弱之分,毒株的致病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PRV感染不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不同,仔猪出现高热、腹泻、鸣叫,四肢划水样姿势等精神症状,死亡率较高;公猪表现为睾丸炎,精液品质下降;成年猪及育肥猪初期有高热、呼吸困难症状耐过后通常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猪伪狂犬病是OIE通报疫病,该病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现至今,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猪的重要传播疫病.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9):138-13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以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哺乳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疫苗对PR进行免疫预防,通过检测g E抗体鉴别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从而能有效监测猪群中PRV野毒感染情况,逐步淘汰PRV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7.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疫病~([1])。我国通过广泛推广应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以及配套的鉴别诊断技术曾一度有效控制了PRV的流行,但自2011年以来,PRV变异毒株开始在全国猪场陆续暴发流行,其抗原性发生了改变,毒力和致病性均显著增强,传统疫苗对其不能提供完全保护~([2]),业界甚至普遍认为PRV将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产业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病毒性传染病。免疫接种疫苗是防控伪狂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群中接连暴发了新的伪狂犬病疫情,主要原因是由于伪狂犬病病毒发生了新的变异,新的PRV流行变异株与传统的PRV相比抗原性已发生较大变化。本文从PRV的特征、PRV变异株流行情况、PRV变异株主要毒力蛋白及其遗传变异、PRV变异株疫苗的研制及PRV感染的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PRV流行变异株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型猪伪狂犬病流行情况及净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1月份我国发生新型猪伪狂犬病疫情,导致中大猪、母猪出现典型的伪狂犬症状而死亡。目前,各地分离到的猪伪狂犬病毒(PRV)流行毒株基因组同源性非常接近。通过PCR检测新分离的伪狂犬病毒,测序后发现毒株出现基因变异,与Bartha株比较,其毒力相关基因RR基因第31~36位出现6个连续碱基的缺失,免疫原g B基因的第224~232位发生9个碱基GCCCCGGCC的缺失。毒力基因的变化导致PRV毒株的毒力明显增强。针对我国新型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发生原因以及该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讨论,对新型伪狂犬病的毒株变异现象、临床新表现、病理新变化以及诊断方法作了阐述,并提出了新型伪狂犬病的防制和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6,(6)
为配合PRV(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缺失疫苗的推广应用,及时、准确地淘汰PRV强毒感染猪,逐步实现PRV的净化,急需加强PRV强毒株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文章就近年来针对PRV强毒株各种鉴别诊断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PR(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以发热、奇痒、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普遍采用PRV 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接种,PR的发生与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2])。但2011年以来,我国猪场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陆续爆发了由PRV变异株导致的伪狂犬病疫情~([3-5]),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伪狂犬病病毒广西B、W株gE基因的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已鉴定了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11种糖蛋白中,gE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非必需糖蛋白,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毒力基因,它在介导感染细胞的融合,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病毒粒子的释放等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影响伪狂犬病病毒神经嗜性和毒力方面的作用。利用PRV gE基因缺失疫苗,结合血清学方法可以区分疫苗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  相似文献   

13.
正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中猪最敏感,发病也最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危害性可见一斑。近年来,猪伪狂犬病暴发来势汹汹,但养殖户对伪狂犬病缺乏认识和重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就伪狂犬病病原及其危害作简要介绍。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毒(PRV)引起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多种动物都可感染PRV,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兽医学报》2016,(6):902-907
为了解山东省使用Bartha-K61疫苗免疫猪场猪伪狂犬病(PR)流行的原因,本研究对2013和2014年采自山东省免疫猪场的PR疑似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毒株的毒力基因gE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到12株PRV,TCID50介于10~(-7.1)/0.1mL与10~(-9.5)/0.1mL之间。12株PR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9%~100.0%和99.7%~100.0%;与亚洲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高于欧美毒株。gE基因的氨基酸进化树分析表明,包括本研究分离的12株PRV在内的所有42株亚洲毒株属于GⅠ型,所有欧美毒株属于GⅡ型。这2个基因型之间分别在第58,105,148,178,180,214,215,470,500,505,518,522,569位氨基酸存在明显差异,可作为鉴别PRV欧美毒株与亚洲毒株的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猪伪狂犬病(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对养猪生产危害严重,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笔者结合实践体会,基于PR的介绍,阐述了规模猪场PR的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并在文末附带猪伪狂犬病净化示例,以实证探析PR防控对策与净化方案的可行性。1病原PRV为猪甲型疱疹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置于干燥条件下,尤其是通过阳光直射,可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7,(3)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以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我国于1947年首次发现此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PRV 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PRV的发生与流行得到了一定控制,但自2011年底以来,我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发的高致死率的一种急性传染病。PRV变异株的出现使得PR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传,其发病特征和致病性也变得十分严重,并且现有疫苗起不到完全的保护作用。本文对PRV变异株的致病性、分子特征和分子基础及PRV变异株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RV的防控和净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养猪》2015,(5)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危害家畜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急性脑髓炎等典型神经症状并具有致死性的急性传染病[1]。PR能引起母猪流产或产弱仔,引起弱仔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缺失PRV g E基因的弱毒疫苗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使PR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发现正常免疫PRV Bartha-K61疫苗猪场仍暴发PR,即出现了PRV的变异株[2-4]。  相似文献   

19.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1],给全球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2-3]。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cirus,PCV)有2种基因型,其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cirus type2,PCV-2)是主要的致病毒株,该病毒可以潜伏感染,引起免疫抑制[4]。PRV和PCV-2均属于DNA病毒,在临床上有很高的感染率,这2种病毒常呈混合感染状态。研究发现,在规模猪场2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达到14%以上[5-8],为了建立一种PRV和  相似文献   

20.
董云宝 《广东饲料》2022,31(3):48-51
猪伪狂犬病(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以生产性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2018年我国发现第一例非洲猪瘟以来,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非洲猪瘟的防控上,忽视了 PR的防控,因而使PR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本文从分析PRV特点入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