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DNP低剂量多次皮下注射法及一次大剂量给药法,诱发移植于裸小鼠(NC系nu/nu)皮下的成人及人胚鼻咽粘膜癌变。结果(1)人胚鼻咽粘膜移植存活率(100%)较成人者(73.1%)为高。(2)DNP可诱发鼻咽粘膜上皮的增生、乳头状瘤、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异型鳞化、原位癌及早浸癌。(3)人胚组增生性改变较成人者  相似文献   

2.
将22例病理确诊为鼻咽粘膜慢性炎症的鼻咽活检组织移植于26只裸小鼠皮下,分别于移植后15、30、45及60天取材检查,结果19只有鼻咽上皮生长,存活率为73.1%。所有存活鼻咽上皮组织均呈囊腔样生长。随时间推移,囊腔由小变大,柱状上皮亦由多层、厚层,时有核分裂或鳞状化生变成薄层、扁平。实验表明移植后15及30天上皮增生较活跃,为进一步诱癌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用抗P_(21ras)蛋白单克隆抗体Y_(13-259)及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多种良恶性鼻咽上皮(包括胚胎、正常、单纯及异型增生柱状上皮、单纯及异型化生鳞状上皮、鼻咽癌)及鼻咽癌裸鼠移植瘤中P_(21ras)蛋白的表达。结果提  相似文献   

4.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无吸烟史的健康人、中度吸烟组、重度吸烟组、口腔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的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应用图像软件分析细胞膜表面的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以探讨吸烟对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超微结构的影响机制,寻找预测口腔癌发生的早期检测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吸烟指数的增加,细胞外形逐渐不规则,癌细胞异型性较大;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峰值、表面积差值呈增大趋势.证明吸烟影响口腔鳞状上皮细胞膜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TgN(p53mt-LMP1)/HT转基因小鼠癌前病变鼻咽黏膜超微结构特征并观察益气解毒方的干预效应。方法将模型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模型组(MG)、益气解毒方组(YG)、维A酸组(TG);同品系C57BL/6J鼠24只作正常对照组(NG)。各组均单用诱癌剂二亚硝基哌嗪73 mg/(kg.次),每周2次,连续14周。采用HE染色法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鼻咽黏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MG组鼻咽黏膜异型性增生明显,TG、NG、YG鼻咽/鼻腔黏膜表现轻度增生。MG组细胞膜呈伪足样改变,线粒体变形、出现空泡样结构,YG、TG及NG上述改变不明显。结论线粒体的改变可能与鼻咽黏膜癌前病变相关,而益气解毒方可有效逆转转基因小鼠鼻咽黏膜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FoxO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食管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 FoxO3定位在细胞核,在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表达与患者的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 FoxO3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比低表达患者延长15.1个月。COX模型分析表明, FoxO3表达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这一研究提示FoxO3表达下调可能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用抗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对28例人鼻咽上皮(包括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和75例分化程度不同的鼻咽癌细胞进行了角蛋白检测。结果全部为阳性表达,其中鼻咽上皮表层细胞染色强度明显,基底层细胞染色较弱,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别(P<0.01);鼻咽癌细胞以高分化鳞癌表达最强,未分化癌表达最弱,高、低,未分化鼻咽癌细胞之间的角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5),表明角蛋白表达与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CK 19、PCNA、P 53在甲状腺病变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甲状腺病变(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14例,甲状腺瘤10例)中CK 19、PCNA、P 53蛋白的表达。结果:CK 19在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阳性表达,多为强阳性;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乳头状增生中3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阳性表达者为伴有真乳头的乳头状增生;10例甲状腺瘤中4例阳性,呈小灶性阳性和点状阳性表达,阳性表达者为增生活跃的小滤泡腺瘤和不典型腺瘤。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30例PCNA阳性,多为中等或强阳性表达,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4例PCNA阳性,10例甲状腺腺瘤中3例PCNA阳性,多为弱阳性,PC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15例P 53阳性,多为弱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中P 53均呈阴性表达,经两两比较的z检验,三种病变中的P 5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局灶性CK 19阳性可见于良性病变,弥漫性阳性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有助于隐匿性乳头状癌与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和甲状腺组织内是否存在微小转移灶的判断。PCNA对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起参考作用,P 53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典型增生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癌周组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及52例伴有癌周组织的甲状腺癌标本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分析病变结构.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不典型增生病例为6.3%,其中轻-中度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例分别为5.3%和0.96%;癌周组织中伴有不典型增生病例为13.5%,其中轻-中度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病例分别为7.7%和5.8%.结论不典型增生是甲状腺癌的癌前病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不典型增生病例应密切随访,以防癌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p53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鳞状上皮原位癌及浸润性鳞状上皮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30例,原位癌25例和浸润性宫颈鳞状上皮癌30例中bcl-2、p53表达情况。结果:bcl-2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26.67%、44.00%和43.33%,在不典型增生与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53在上皮瘤样病变、原位癌、浸润鳞状上皮癌中表达率分别为6.67%、8.00%和26.67%,角化型和非角化型鳞状上皮癌之间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和鳞状上皮癌中均有bcl-2和p53表达,且p53异常表达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和宫颈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薄切片、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等技术,对临床上96例犬子宫蓄脓病例卵巢和子宫作显微、超微结构的观察,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病犬的子宫内膜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囊性增生(CEH)和炎症变化;卵巢有持久黄体或囊性黄体.开放型病犬多表现子宫壁增厚;闭锁型多表现子宫内膜萎缩,子宫壁极薄,子宫内膜腺体发生CEH时,其上皮表现鳞状化生和腺瘤样病变.此外,闭锁型病例其子宫与卵巢肉眼可见的、显微及超微组织病理学变化均较开放型严重.  相似文献   

12.
子宫蓄脓犬的子宫和卵巢组织的显微及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薄切片、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等技术,对临床上96例犬子宫蓄脓病例卵巢和子宫作显微、超微结构的观察,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病犬的子宫内膜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囊性增生(CEH)和炎症变化;卵巢有持久黄体或囊性黄体。开放型病犬多表现子宫壁增厚;闭锁型多表现子宫内膜萎缩,子宫壁极薄,子宫内膜腺体发生CEH时,其上皮表现鳞状化生和腺瘤样病变。此外,闭锁型病例其子宫与卵巢肉眼可见的、显微及超微组织病理学变化均较开放型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信号传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肝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xL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蛋白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病变肝组织(P均<0.01或0.05).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cl-xL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肝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STAT3蛋白与Bcl-xL蛋白表达有密切关系(P<0.01).结论 STAT3高表达可能是肝癌发病机制中的早期事件;在癌旁肝组织中,那些STAT3蛋白阳性的肝细胞可能是潜在的癌前细胞.STAT3基因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Bcl-xL的表达,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乳腺增生组织中PTEN表达,并分析PTE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TEN在浸润性小叶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乳腺增生组织(P<0.01).PTEN表达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良性甲状腺疾病19例及正常甲状腺组织8例中CK19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CK19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一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与其他非癌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19基因mRNA在有淋巴转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明显增加且与转移有关,提示CK19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肿瘤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MMP)2、7(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良性甲状腺疾病27例患者的病变组织中MMP-2、MMP-7的表达。结果:MMP-2、MMP-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22.2%和42.2%,11%;MMP-2、MMP-7在癌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MMP-7与乳头状癌包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2、MMP-7的联合检测可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用一次小剂量二亚硝基哌嗪作始动因子,用能激活EB病毒的了哥王作促进因子,诱发大鼠鼻咽癌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二亚硝基哌嗪+了哥王组存活的23只大鼠中,有六例鼻咽粘膜发生癌变(二例为原位癌、四例为早期浸润癌),发癌率达26.1%。单独应用小剂量二亚硝基哌嗪或了哥王组均未见癌发生。认为了哥王在此诱癌过程中很可能起有促癌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RT-PCR检测50例鼻咽癌、20例癌旁黏膜和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eclin1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类型和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癌旁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85.0%、93.3%,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8±0.158)、(0.802±0.086)、(0.809±0.097);鼻咽癌组织中Beclin1阳性表达率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黏膜及慢性炎症组织(P〈0.05或0.01)。Beclin1 mRNA表达与鼻咽癌临床分型、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Beclin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改变可能对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抗ras p21蛋白的单抗及免疫组化法检测人多种良恶性鼻咽上皮及鼻咽癌裸鼠移植瘤中ras p2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提示ras p21蛋白的表达.是正常鼻咽上皮及鼻咽癌癌细胞分化的特点,在其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在异型增生的基底细胞中ras p2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是ras癌基因受到异常激活,在鼻咽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报道一种新ras p21蛋白表达方式——核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检测对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临床分流价值。方法对115例TCT(thin-prep cytology test)检查结果为ASC-US的病例进行HPV基因扩增分型检测以及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15例ASC-US患者中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炎症的有57例(49.6%),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22例(19.1%),CINⅡ~Ⅲ级27例(23.5%),浸润性鳞状细胞癌9例(7.8%)。其中高危型HPV阳性者52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在高危型HPV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发生率分别为50.0%和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基因分型检测对ASC-US病例有重要的临床分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