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淡紫拟青霉的培养和对南方根结线虫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筛选出椰子汁及麦麸为大量繁殖淡紫拟青霉的最适培养基质。室内测定这种真菌对番茄南方根结线虫早期发育阶段卵的寄生率为54%。在室温移栽时,用4克和8克稻谷培养的菌剂处理,50天后线虫卵寄生率分别是35.3%和41.2%。蔬菜塑料大棚小区处理结果表明,移栽前一个月施用这种菌的麦麸加沙培养物,番茄植株平均高度比对照高4~5cm,花果数增加,根结根数和幼虫数量仅为对照的1/3到1/4。  相似文献   

2.
淡紫拟青霉MCWA18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寄生和防治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试用双温测定法,室内测定淡紫拟青霉MCWA18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效果,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2.6%。在温室盆栽试验中,用剂量为5g/m2和10g/m2固体菌剂处理,93日后番茄根围土壤中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群体密度比对照分别降低62.3%和66.9%,番茄株高分别增加17.2%和49.6%,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100%和145.9%,MCWA18菌剂防病和促生效果均高于剂量为4.5g/m2益舒宝处理。  相似文献   

3.
棉隆与淡紫拟青霉联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土壤熏蒸与生防微生物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联合作用效果,采用移栽前棉隆熏蒸处理后穴施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 YES-2-14生防菌剂的方法在温室大棚开展了联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棉隆用量为35 g/m~2时,24周拉秧时线虫数量减少90%以上,防效达到85.5%;移栽时穴施浓度10~7~10~8CFU/g的淡紫拟青霉菌剂,24周拉秧时防效为44.4%~59.6%;而当线虫初始密度达到674头/100 g土时,单一菌剂防效只有12.5%,但番茄长势和产量显著提高。棉隆熏蒸后再联合施用淡紫拟青霉菌剂,2个月和5个月时防效比单一棉隆处理分别提高14.1%和21.8%,比单一菌剂处理提高14.3倍和4.1倍,产量较对照、棉隆熏蒸和单一菌剂处理分别提高22.1%、9.5%和2.4%,且该处理地块线虫数量始终最低,与对照差异显著,而淡紫拟青霉数量则高于单一淡紫拟青霉菌剂处理。表明棉隆和淡紫拟青霉菌剂联合使用不仅能显著降低线虫数量,有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还能够促进植株生长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产生的几丁质酶能显著增加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孵化率。线虫卵用酶液浸泡后,其孵化率与酶的纯度呈正相关。经DEAE-22和SephcrylS-300两步纯化的几丁质酶处理卵2天和4天,分别使卵的孵化率增加222.3%和242.6%。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对南方根结线虫幼虫有一定的致死作用,纯化后酶液浸泡2天,卵中孵出的幼虫存活率下降53.5%。  相似文献   

5.
淡紫拟青霉对尖孢镰刀菌的拮抗作用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淡紫拟青霉次生代谢物质对尖胞镰刀菌的孢子萌发与菌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淡紫拟青霉与镰刀菌活体间存在明显的营养竞争作用;淡紫拟青霉菌能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和蛋白或多糖性质的拮抗性物质;此活性物质存在于胞内和胞外,胞外物质和胞内提取液-1对尖胞镰刀菌孢子生成的抑制率在90%以上,粗蛋白提取液和粗多糖提取液的抑制率在73%左右,丙酮提取液抑制率最低,仅为25.42%;淡紫拟青霉抑菌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水相中;活性物质对温度耐受力较差,100℃或80℃处理30 min,基本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同源克隆的策略对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γ-actin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淡紫拟青霉γ-ac-tin基因cDNA全长。该基因cDNA的ORF长1128bp,编码375个氨基酸,具有actin基因的保守特征序列。由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多个子囊菌的γ-actin蛋白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系统进化树显示其系统发育关系与传统的分类关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淡紫拟青霉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及2龄幼虫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研究了淡紫拟青霉M-14、IPC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14滤液及其菌丝内溶物、IPC滤液、ZnCl_2溶液等不同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代谢产物对卵生理活性的影响因试验菌株的不同而异,M-14菌株发酵滤液及其内容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的孵化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IPC菌株的影响则较弱。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在M-14发酵滤液原液及1倍稀释液中均表现为麻痹僵直,线虫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2h后幼虫死亡率分别达到96.8%和90.5%。将经M-14原液处理24h的幼虫置于清水中,仅有极少数能够恢复活性,证明M-14代谢产物具有很强的杀线虫活性。  相似文献   

8.
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幼虫对大豆根和根浸出液的趋化性以及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对其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对大豆根存在着一定的趋化性,而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J2存在明显的驱避性。在根浸出液、真菌滤液及其混合液剂处理下,大豆胞囊线虫J2在WA平板上靠近处理液的0~1cm区间中分布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 1),而加样时间(液剂与线虫同时放置或提前2 4h处理)对其分布率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幼根蘸取滤液后对线虫J2在该区间的分布与不经处理的幼根差异显著(P <0.0 5),证明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可以明显地降低线虫与大豆根的亲和力,并强烈抑制线虫对大豆根的侵染。  相似文献   

9.
耐多菌灵淡紫拟青霉对线虫的致病力及其在土壤中的存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耐多菌灵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PL221菌株对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的致死率和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卵的寄生率,及其在土壤中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菌株PL221对拟松材线虫的致死率为75.6%,高于出发菌株36-1,两者有极显著差异;菌株PL221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为62.1%,也高于出发菌株36-1,但两者无显著差异。将菌株PL221以孢子液和固体发酵物的形式施入土壤,都可在土壤中存活至少60d,其中以固体发酵物的形式施入土壤中的存活量较高。菌株PL221在土壤中的存活量受降水量影响较大,二者关系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提取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的胞内、外多糖,分别以菌丝生长法与孢子萌发法研究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多糖对尖孢镰刀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DA平板上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尖孢镰刀菌菌丝局部膨大,细胞质浓缩,细胞壁消解等现象。淡紫拟青霉多糖对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有强烈抑制作用,并随多糖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放线菌SC11是一株从土壤中分离的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壮观链霉菌。平板对峙试验表明SC11能显著抑制离体灰葡萄孢的生长;盆栽试验表明,SC11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效果达到65.3%,高于对照药剂腐霉利(55.8%);对番茄植株内防御酶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测定表明,SC11处理可诱导植株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脯氨酸含量等升高,而MDA含量降低;SC11还能明显促进番茄幼苗的生长,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对照相比均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壮观链霉菌SC11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诱导植株防御酶活性的提高,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isopropylstilbene (3, 5-二羟基-4-异丙基二苯乙烯) 是发光杆菌Photohabdus temperata产生的一种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促进isopropylstilbene在农业抗生素领域应用价值的开发,采用固相萃取、柱层析等技术从发光杆菌P. temperata SN 35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了其纯度;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发光杆菌SN 35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初步研究了所分离化合物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离体抑菌活性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所分离的化合物为isopropylstilbene,纯度为93%;对发光杆菌SN 35摇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isopropylstilbene的产量是优化前的2.22倍。离体抑菌试验结果表明:isopropylstilbene对灰葡萄孢的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 (9.17 ± 0.17) μg/mL,但低于对照药剂百菌清[EC50值为 (0.90 ± 0.08) μg/mL];在10 μg/mL下,isopropylstilbene对灰葡萄孢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63.01%。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200 μg/mL下,isopropylstilbene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92.19%,与百菌清的防效 (97.63%) 相当,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2.12%,略低于百菌清 (81.61%)。本研究通过对isopropylstilbene发酵条件的优化,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该化合物对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为天然杀菌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 对主要防治药剂啶酰菌胺的敏感性水平及抗性机制,采用平皿法检测了采自上海市6个区县的195株草莓灰霉病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分析了其中20株不同敏感型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啶酰菌胺对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最小值为0.15 μg/mL,最大值大于110 μg/mL;对孢子萌发的EC50最小值为0.19 μg/mL,最大值大于50 μg/mL。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为29.74% (抗性水平大于10),高抗频率为20.51% (抗性水平大于100)。该抗性的产生与琥珀酸脱氢酶SdhB亚基发生H272R或P225F突变有关,其中H272R突变发生较为普遍。研究表明,上海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水平及抗性频率较高,主要抗性机制为病原菌琥珀酸脱氢酶SdhB亚基上的H272R突变。  相似文献   

14.
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毒力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毒力的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配比混合物对灰葡萄孢菌株DZ3(对多菌灵、乙霉威和嘧霉胺高抗)的毒力,以Wadley公式评价了其协同作用。选取最佳增效组合,采用黄瓜子叶喷雾法测定了其对其他5个菌株的毒力及田间防效。通过测定菌株DZ3分生孢子悬浮液中的溶氧量、电导率和菌丝中丙二醛的含量,研究最佳增效组合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不同质量比(9∶1、7∶1、5∶1、3∶1、1∶1、1∶3、1∶5、1∶7和1∶9)的混合物均对菌株DZ3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其中质量比为1∶3的组合增效最明显,增效系数达4.76,且对另外5个供试菌株的联合毒力也表现出增效;在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200~300 g/hm2时,质量比为1∶3的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8.05%~93.96%,同时其对菌株DZ3的呼吸抑制作用与单剂啶酰菌胺相当,但对细胞膜通透性和菌丝膜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均显著高于各单剂。本研究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唑胺菌酯以质量比1∶3进行混配,可用于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1409对番茄早疫病和辣椒疫霉病的防效和生防机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法测定了该菌株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对2种病害的盆栽防效以及对番茄和辣椒植株促生长效果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1409能明显抑制番茄早疫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生长,且导致菌丝发生畸变。10~8CFU/mL菌株B1409菌液对番茄早疫病和辣椒疫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为67.82%和61.22%,治疗效果分别为41.22%和56.43%。不同浓度B1409菌液均能促进番茄和辣椒植株生长,并能增强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且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明显。番茄和辣椒植株的平均干重分别在10~2CFU/mL和10~4CFU/mL B1409菌液处理后显著高于对照,增长率分别为42.35%和4.87%。番茄和辣椒植株经10~2CFU/mL B1409菌液处理后,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比对照显著增加,增长率分别为91.23%和19.58%。研究表明枯草芽胞杆菌B1409菌株可通过直接抑制菌丝生长及诱导植物体自身抗病性等方式来有效防治番茄早疫病和辣椒疫霉病。  相似文献   

16.
农药的沉积量是判定农药有效利用率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3种不同的喷雾器喷施防治灰霉病的化学药剂——10%环酰菌胺可湿性粉剂于大棚种植的番茄上,并于2 h后采集番茄叶片,通过构建气相色谱法(带UECD检测器),分析不同的施药器械对农药沉积量及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WB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3WJD-18静电喷雾器施药,环酰菌胺在番茄叶片上的沉积量分别为3.25和5.61 mg/kg,而采用TSP-60(S)热力烟雾器施药,环酰菌胺沉积量最高,达12.83 mg/kg;在防治番茄灰霉病方面,也以热力烟雾器的防治效果最好(对番茄叶片和果实上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3%和85.50%),显著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处理(叶防效73.88%,果防效74.03%),与静电喷雾器处理的叶防效(77.45%)差异显著,而与果防效(79.85%)无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TSP-60(S)热力烟雾器和3WJD-18静电喷雾器均能提高环酰菌胺在番茄叶片上的沉积量,并可提高对大棚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防治烟草灰霉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氟啶胺、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及代森锰锌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毒力,同时通过离体叶片评价这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氟啶胺和咪鲜胺对菌丝生长活性抑制最强,有效抑制中浓度ECjs50平均值分别为0.02、0.03 mg/L,苯醚甲环唑次之,代森锰锌最弱,EC_(js50)平均值分别为0.39、7.86 mg/L;氟啶胺对孢子萌发活性抑制最强,代森锰锌次之,有效抑制中浓度EC_(mf50)平均值分别为0.06、0.16 mg/L,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最弱,ECmf50平均值均大于25.00 mg/L。离体试验表明,氟啶胺对烟草灰霉病保护作用最强,浓度为50 mg/L时,防治效果为100.00%,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次之,防治效果分别为88.62%和76.46%,代森锰锌最弱,浓度为1 000 mg/L时防治效果仅为75.81%;氟啶胺对烟草灰霉病治疗作用最强,浓度为100 mg/L时的防治效果为85.75%,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次之,浓度为200 mg/L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47%和76.48%,代森锰锌最弱,浓度为1 000 mg/L时防治效果为70.24%。表明氟啶胺和咪鲜胺更适合烟草灰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空气湿度对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为了探明空气湿度对灰霉菌侵染番茄叶片的过程与机理,本研究以‘金棚14-6’番茄为材料,观察分析了高空气相对湿度(80%~95%)和低空气相对湿度(65%~80%)对灰霉菌侵染番茄叶片表型变化、细胞学差异、形态结构变化、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湿接种60 h大量芽管伸长出现在叶片下表皮细胞并分化菌丝,叶肉细胞间隙分布了大量的菌丝并伴随病斑出现,灰霉菌在60 h完成侵染;低湿接种108 h芽管伸长出现在叶片下表皮并分化菌丝,叶肉细胞间隙有少量菌丝分布,没有明显病斑出现。随着灰霉菌的侵染,低湿与高湿相比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结构从整齐紧密变为排列疏松的时间滞后;高湿和低湿处理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侵染后期低湿处理的叶片组织结构厚度显著高于高湿。随着接菌时间延长,高湿和低湿的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处于相对活跃的调整、适应的变化过程,大致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对照和接菌相比无显著差异,变化趋势维持在基本的振幅上。研究显示灰霉菌发生的环境条件:湿度80%~95%和侵染完成时间60 h,即控制高空气湿度的持...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竹红菌甲素(HA)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分别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电导率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镜观察法研究了HA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以及其对电导率、蛋白质和核酸相对泄漏度、菌丝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HA对番茄灰霉病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在12 000 lx光照条件下,抑菌作用显著,EC50值为17.16 mg/L,且随着HA浓度上升,抑菌率呈极显著增加趋势,40 mg/L下抑菌率达73.9%;番茄灰霉病菌细胞相对电导率、蛋白质与核酸相对泄漏度随HA浓度上升而明显升高;电镜观察可见,经34.32 mg/L的HA处理后,大多数菌丝出现畸形、膨大或缢缩等现象,细胞器几乎全部消失,细胞内出现大面积空腔,细胞遭到严重破坏。研究结果可为HA开发成绿色高效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