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粳稻种质资源芽期耐盐性综合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土壤盐渍化是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水稻种质资源发芽期耐盐性,筛选耐盐指标,培育耐盐品种,对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25 mmol/L Na Cl溶液对64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于胁迫后3 d测定发芽数;胁迫5 d、10 d后,测定发芽数、芽长和根长,并计算相对芽长、根长、发芽势、发芽率、盐害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各种质资源的芽期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典型耐盐和盐敏感种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特征。【结果】相对盐害率与相对根长、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极显著负相关;除相对芽长外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将64份粳稻种质资源划分成4个类群。第Ⅰ、Ⅰ类群分别为典型的盐敏感和耐盐类群,第Ⅱ类群为弱耐盐种质为主的混合类群,第Ⅲ类群主要由耐盐种质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将7个评价指标转换为3个主成分,应用隶属函数和权重,获得了客观评价粳稻种质资源耐盐性的综合评价值D。分别选取D值最高和最低的5份种质资源进行芽期耐盐指标的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种质资源盐胁迫5 d的各评价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0 d的评价指标除相对芽长外,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水稻芽期对盐胁迫较为敏感,且耐盐性不同的种质间差异显著。利用逐步回归和主成分分析获得发芽指数、相对根长和相对盐害率3个指标,可作为快速鉴定粳稻种质资源芽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评价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学  周璇  曾兴  张林  王振华  邸宏 《玉米科学》2015,23(1):115-121
以9份不同耐盐级别的玉米自交系为试材,在芽期和苗期分别采用4种不同盐浓度进行处理,5种评价方法进行玉米耐盐性鉴定,依据各种方法的鉴定结果与试材实际耐盐级别的符合程度,筛选出最佳的鉴定方法和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芽期相对盐害率和盐害指数鉴定法的鉴定结果与已知自交系耐盐性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和0.45;苗期盆栽鉴定法的两种评价方法鉴定结果与供试材料耐盐性级别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85,苗期水培鉴定法的相关系数为0.67。采用苗情、株高变化率和干重变化率为指标的苗期盆栽耐盐性鉴定方法最适宜大量玉米种质资源的耐盐性筛选。  相似文献   

3.
为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中筛选出耐盐种质,对来自墨西哥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141份人工六倍体小麦材料,采用水培法,在小麦芽期和苗期进行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0、100、150和200 mmol·L-1),筛选适合耐盐性鉴定的盐胁迫浓度,并通过表型及生理指标测定、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系统聚类等方法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的多数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根系干重和鲜重及根冠比受盐胁迫影响较大,对盐胁迫敏感性较强。100 mmol·L-1NaCl为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耐盐性筛选的理想鉴定浓度。通过系统聚类将141份材料划分为四类,其中高耐盐材料17份(占12.06%),耐盐材料61份(占  43.26%),中度耐盐材料48份(占34.04%),盐敏感材料15份(占10.64%)。  相似文献   

4.
部分美国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抗性的优质小麦资源,对通过前期抗病性和品质鉴定筛选出的7份优质美国冬小麦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盐胁迫下7个小麦品种的发芽率、相对根长、相对芽长、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相对质膜透性和胞间CO2浓度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Hitch、TVT0PL-9和对照西农509为高耐盐品种;NE09L-47、NE09L-60-2和TVT09L-1为耐盐品种;NE09L-12和TVT09L-16为中耐盐品种;对照中国春为盐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主栽小麦品种的耐盐性,采用室内芽期和盐碱地田间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以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为对照,研究长江中下游冬麦区7个主栽小麦品种和黄淮冬麦区7个主栽品种的耐盐性。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14个主栽品种中有2个中耐、2个高感和10个敏感;黄淮冬麦区7个主栽小麦品种平均耐盐性略强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7个主栽小麦品种,其相对盐害率平均差值为3.01%;黄淮冬麦区各品种间相对盐害率变幅为32.08%,其中良星99和良星66耐盐性较为突出;长江中下游麦区各品种间相对盐害率变幅为29.07%,宁麦13耐盐性稍强。  相似文献   

6.
对山东省290份花生种质资源在芽期和苗期进行了耐盐性筛选鉴定。以l%NaCl溶液作发芽试验和苗期试验,芽期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9份,2级6份;苗期用耐盐1级的9份材料进行试验,仅有1份材料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相似文献   

9.
苗期是盐碱伤害最敏感的时期苗期是盐碱伤害最敏感的时期。为了筛选耐盐大豆材料,用120 mmol的Nacl溶液对49个大豆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个大豆品种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通过苗期耐盐性鉴定,从中筛选出苗期耐盐品种10份份,分别是青皮平顶香别是青皮平顶香、文丰1号号、鲁豆10号号、冀豆19、、晋豆29、、齐茶豆2号号、邯豆3号号、水里站、Lee和Osage。。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种子萌发后根系的长度、侧根数量、根的干重和鲜重与品种的耐盐性密切相关种的耐盐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耐盐性鉴定及分子标记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挖掘小麦-近缘物种耐盐种质,对215份小麦-近缘物种染色体系进行了耐盐性筛选与鉴定。结果表明,小麦-高大山羊草6S~l附加系和小麦-纤毛披碱草1Y~c附加系的萌发期耐盐性显著优于普通小麦中国春(CS),但仅后者的幼苗期耐盐性显著优于CS,说明纤毛披碱草1Y~c染色体上可能含有耐盐基因。为了获得1Y~c染色体特异标记,以小麦-纤毛披碱草1Y~c附加系及CS为材料,筛选染色体第一同源群PLUG引物,结果显示,TNAC1007、TNAC1028和TNAC1034为耐盐小麦-纤毛披碱草1Y~c附加系的特异引物,扩增条带大小分别为500bp、700bp和500bp。利用上述3对引物对一套小麦-纤毛披碱草附加系进行扩增,结果发现,上述3个多态性PLUG片段为纤毛披碱草1Y~c和1S~c染色体共有的分子标记,可用于辅助筛选与鉴定小麦-纤毛披碱草1Y~c或1S~c染色体重组体。  相似文献   

11.
大豆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耐盐性是决定盐碱地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盐浓度对大豆芽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盐浓度的耐受能力,以合豆3号、徐豆14、中黄55和临豆10号大豆品种为材料,在芽期,设置50,75和1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苗期设置100,200和250 mmol·L~(-1)盐浓度处理。记录大豆芽期生长指标和苗期形态生理指标,并以各指标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对4个大豆品种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主根长、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重、根鲜重、活力指数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期根干重、根鲜重、MDA含量、株高的耐盐指数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的盐耐受分析中,不同生育时期的大豆耐受性表现不同;芽期4个大豆品种耐盐程度大致相同。苗期徐豆14、临豆10号耐盐性较强,中黄55耐盐性中等,合豆3号耐盐性较弱。在耐盐指标筛选分析中,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生物量、根鲜重和主根长的耐盐指数可作为大豆芽期耐盐鉴定指标,而MDA含量和株高的耐盐指数则可以作为大豆苗期耐盐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盐碱胁迫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制约农作物产能的提升。本试验以国内外引进的40份小麦品种(系)和新疆2个主栽品种为材料,在0、300、600、900 mmol·L-1 NaCl浓度下模拟盐胁迫环境,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小麦芽期农艺表现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结果表明,测定的8项生长指标在42份种质资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对耐盐系数以及综合耐盐系数分析,鉴定出1份极耐盐品种(宁春45),1份耐盐品种(新冬39),2份较耐盐品种(濮兴5号和济麦21),这4份种质材料可用于南疆盐碱地小麦耐盐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3.
以具有粗厚山羊草(Aegilops crassa 6x)细胞质的异源细胞质小麦为材料,采用加盐培养基进行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生长)、盐溶液种子发芽、盐溶液幼苗培养和戍株模拟盐池生长等方法研究了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效应,旨在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材料。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对小麦的耐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效应,其效应值的性质、大小与核亲本品种的基因型有关,在特定的核质组合中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可明显提高小麦的耐盐性。异质系Ae.crassa 6x-鉴26和Ae.crassa 6x-SMH1694在幼穗愈伤组织诱导、种子发芽阶段和三叶期的耐盐性比相应核亲本明显增强。返青期和成熟期的鉴定结果表明,一些经核基因型改良的粗厚山羊草细胞质小麦的耐盐性超过或接近抗盐对照品种科遗26。进一步研究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提高小麦耐盐性的遗传机制,必将拓宽小麦耐盐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氮高效利用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是大豆高产育种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78份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水培养法,分析正常氮(氮浓度为7.5 mmol/L)和低氮(氮浓度为0.75 mmol/L)条件下大豆生物量和耐低氮指数。根据地上部干重、总干重、耐低氮胁迫指数初步筛选出3份耐低氮材料(2011-X-559、2011-X-618、2011-X-639)、3份低氮敏感材料(2011-X-472、2011-X-531、2011-X-547)和2份中间型材料(吉育86、东农53)。进一步复筛测定8份大豆种质材料的叶绿素含量、生物量、氮含量和根系形态构型等17个氮利用相关指标,通过对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总干重、整株氮含量、整株总氮、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6个指标可作为大豆苗期耐低氮评价关键指标,并依此鉴定出耐低氮材料2011-X-618和低氮敏感材料2011-X-531。本研究为大豆耐低氮机制解析和氮高效育种提供了优异种质资源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大豆科学》2007,26(2):127-133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62份,用以研究不同生态区大豆苗期根系性状的遗传特点、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以及与逆境胁迫的关系.大豆苗期一级侧根数、主根长、根干重、总根长和根体积等性状,在品种间、各苗龄间均存在显著遗传变异.不同生态区间生长进度不同,长江中下游晚熟品种的根干重、总根长、根体积发育速度较快,而北方早熟品种的根系发育较慢.根系性状与整株干重呈高度相关;根干重、根总长和根体积的相对值与耐旱平均隶属函数值,一级侧根数、主根长、总根长、根体积、根干重的相对值与耐铝毒平均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相关,且根系性状的相对值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变异,可用做耐逆性选择的根系指标.黄淮海区品种的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值高于长江中下游区品种,表明耐旱种质的相关根系性状具有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花生幼苗期耐盐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花生幼苗的相对主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地上部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等为指标,鉴定了49份花生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幼苗各个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中,除干重以外,0.5%NaCl及以上浓度胁迫条件下所有性状受到盐害的明显抑制。以0.5%NaCl处理条件下的相对主根长、相对苗高等6个性状作为耐盐评价指标,筛选出4份耐盐品种和2份盐害敏感品种,为进一步开展耐盐花生品种的培育以及耐盐机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复合盐胁迫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及耐盐阈值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Na2SO4和NaCl组成的复合盐对小麦萌发期的胁迫效应,选择5个耐盐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进行复合盐胁迫处理,研究在不同浓度复合盐胁迫下,春小麦品种在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数、主根长和苗鲜重等指标上的差异,并采用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筛选最适复合盐萌发期处理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盐各盐分浓度升高,小麦萌发期各指标的相对耐盐系数急剧下降,且发芽势、发芽率、苗高、主根长和苗鲜重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但复合盐对小麦根数的影响较小,在低盐浓度下差异不显著。在Na2SO4浓度为0.05mol.L-1、NaCl浓度为0.1mol.L-1时,5个品种的发芽率、苗鲜重、苗高的相对耐盐系数在50%左右,发芽势和主根长趋近于30%,同时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可以作为小麦萌发期耐盐鉴定的适宜复合盐胁迫浓度。  相似文献   

18.
To screen for new sources of salinity tolerance, 688 traditional rice varieties from the Philippines and Bangladesh were obtained, and their tolerance to hypersaline conditions at the seedling stage was examined. A total of 29 Philippine lines and 15 Bangladeshi lines were scored as salt-tolerant.Morphological assessment(plant height, biomass and Na-K ratio) revealed that among the 44 salt-tolerant accessions, Casibon, Kalagnon and Ikogan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elative shoot length difference, relative shoot growth reduction and shoot Na-K ratio than the tolerant check FL478.Additionally, AC and Akundo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Na-K ratios than the other genotypes.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44 genotypes was assessed using 34 simple sequence repeat markers. A total of 133 alleles were detected across all loci.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AC, Akundo and Kuplod were clustered along with FL478, indicating a strong genetic relatedness between these genotypes. IR29(susceptible check) was singly separated. The haplotyp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none of the 44 genotypes had a similar allele combination as FL478. These accessions are of interest since each genotype might be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salinity-tolerant Pokkali.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小麦品种铜麦6号的耐高铵及耐盐特性,对铜麦6号、中国春及抗逆性较强的烟农19、三抗10号、矮优王、烟农21、山农25的发芽势和发芽率进行测定,发现铜麦6号的耐铵指数位列第一,耐盐指数位列第二。以中国春为对照品种,在高铵、高盐及其双重胁迫处理下,测定其苗期的叶片鲜重、根鲜重、主根和第一叶叶片长度以及根冠比,发现高铵、高盐及其双重胁迫处理7 d后,铜麦6号的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高于中国春(除铜麦6号的根冠比在高盐处理1 d后低于中国春外),说明铜麦6号具有较强的耐高铵和耐高盐特性。进一步采用qRT-PCR检测小麦苗期谷氨酰胺合成酶TaGS基因家族成员(根中TaGS1;1、TaGS1;2和TaGS1;3基因以及叶片中TaGS2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高铵、高盐及其双重处理均可诱导铜麦6号苗期TaGS基因上调表达,且高盐处理下上调表达更明显,其中除高铵与高盐双重处理7 d后的TaGS1;2基因以及高铵和高盐处理1 d后的TaGS2基因在铜麦6号中的表达量低于中国春外,其他三种处理不同时间点铜麦6号中这两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不同程度高于中国春。这些结果说明,铜麦6号苗期TaGS基因家族与其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