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IL-1β和IL-6在公鸡生殖器官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拟揭示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定位IL-1β和IL-6在其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部位。【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作正常生理状态下公鸡生殖器官切片,观察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生殖管道上皮细胞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定位IL-1β和IL-6在生殖器官的部位。【结果】实验表明,附睾中的管道在公鸡生殖管道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生殖管道的上皮细胞的变化特征与其输送精液高度适应;IL-1β和IL-6主要定位于附睾近端输出管上,且IL-1β主要定位于短皱褶的近端输出管,IL-6主要定位于长皱褶的近端输出管上。【结论】结果表明附睾的输出管,尤其是近端可能是清除生殖道中的异常精子、脱落细胞等异物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IL‐1β和 IL‐6在公鸡生殖器官免疫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拟揭示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定位 IL‐1β和 IL‐6在其生殖器官中的表达部位.[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制作正常生理状态下公鸡生殖器官切片,观察公鸡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以及生殖管道上皮细胞变化规律;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定位 IL‐1β和IL‐6在生殖器官的部位.[结果]实验表明,附睾中的管道在公鸡生殖管道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生殖管道的上皮细胞的变化特征与其输送精液高度适应;IL‐1β和 IL‐6主要定位于附睾近端输出管上,且 IL‐1β主要定位于短皱褶的近端输出管,IL‐6主要定位于长皱褶的近端输出管上.[结论]结果表明附睾的输出管,尤其是近端可能是清除生殖道中的异常精子、脱落细胞等异物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巯基乙醇(-βME)对牛卵母细胞核成熟和孤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向OMM和SOF中添加0,0.05,0.10和0.15 mmol/L-βME,并在牛卵母细胞激活后,分别于1-细胞期、8~16细胞期、桑葚胚期向SOF中添加0.1 mmol/Lβ-ME,通过比较胚胎体外发育水平确定添加β-ME的最佳时期。【结果】-βME对牛卵母细胞核成熟无显著影响(P>0.05);0.05和0.10 mmol/Lβ-ME均可显著提高牛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发育水平,但以0.10 mmol/L-βME添加组的效果较佳;牛孤雌胚胎发育到1-细胞期和8~16细胞期前,添加0.10 mmol/L的β-ME,均可显著提高囊胚的发育水平(P<0.05),但1-细胞期添加-βME时的囊胚率、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8~16细胞期组(P<0.05),故1-细胞期是添加-βME的最佳时机。【结论】-βME对牛卵母细胞核成熟无促进作用,但可提高牛孤雌胚胎的卵裂率并促使囊胚发育,且在8~16细胞期前添加-βME均可提高囊胚发育水平,但以1-细胞添加0.10mmol/Lβ-ME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胡婕  苗向阳  冯浩咏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1):2388-2396
 【目的】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筛选猪早期体内发育胚胎和体外孤雌激活胚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影响胚胎发育的分子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孤雌激活和手术(猪体内发育)的方法收集2细胞、4细胞、8-16细胞时期的胚胎,利用SPEDDRT-PCR挑选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产物,将所获得的产物按照片段大小分离纯化后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去除假阳性条带。将阳性条带克隆入T载体中,经过PCR鉴定后挑选其中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筛选了11个代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的cDNA片段,编号为DDD1-DDD11。经过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DDD3、DDD11没有同源序列信息,提交数据库获得GenBank登录号(EU597224、EU597228),其余序列发现相似性较高的数据。【结论】对体内正常发育胚胎和孤雌激活胚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体内4细胞期和体内8-16细胞期各有1个片段为新基因片段,为进一步分析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IL-1β和IL-6在建昌黑山羊的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中的分布和发育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55、104、300和1 140日龄建昌黑山羊睾丸、附睾头和附睾尾中IL-1β和IL-6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结果表明:在各个日龄睾丸的曲精细管的精原细胞中检测到IL-1β和IL-6,在55和104日龄睾丸结缔组织中检测到IL-1β,以及300和1 140日龄睾丸曲精细管基膜中检测到IL-6;在附睾头、尾生殖管道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和基膜细胞中均检测到IL-1β和IL-6。相同组织不同日龄IL-1β、IL-6比较分析表明:IL-1β、IL-6的表达从55到300日龄在精原细胞表达逐渐降低,而在睾丸结缔组织和曲精细管基膜层中,随日龄增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在附睾头部,IL-1β、IL-6随发育日龄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在附睾头部的柱状纤毛上皮细胞中,IL-1β在300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55和104日龄(P<0.05),IL-6在104日龄时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55日龄(P<0.05)。【结论】IL-1β和IL-6在建昌黑山羊的睾丸和附睾中均检测到,而且在睾丸和附睾尾部的表达与发育日龄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Na)对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和孤雌激活后早期发育的影响.利用屠宰场猪卵巢卵母细胞,在不添加或添加不同浓度EDTA-Na的成熟培养液中体外成熟44~48 h,挑选核成熟卵母细胞进行孤雌激活,然后移到不添加或添加不同浓度EDTA-Na的胚胎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168 h.结果表明:(1)胚胎培养液中添加适当浓度(25~100 μmol·L-1)EDTA-Na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早期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在EDTA-Na浓度为100 μmol·L-1时,效果最佳;(2)成熟液和胚胎培养液中同时添加100 μmol·L-1EDTA-Na对体外成熟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后的早期发育具有促进作用;(3)成熟液或/和胚胎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EDTANa对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猪核成熟卵母细胞及孤雌激活后的4-细胞孤雌胚SDS-PAGE电泳的蛋白质表达图谱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CB、氨基酸在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体外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为优化相关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采用不同孤雌激活方法(Ele.+CB组、CB组、Ele.组、对照组),研究CB在激活中的作用。激活后采用PZM3培养液,并去除氨基酸成分,探索氨基酸对体外培养胚胎的作用。[结果]CB+Ele.组的卵裂率显著地高于其他3组(P<0.05),囊胚率为32.7%,囊胚细胞数为61.4,而其他3组均未出现囊胚。电激活(脉冲电压100 V/mm,脉冲时程100μs,脉冲次数1次)联合CB处理,可激活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至囊胚,CB有助于提高卵裂率、囊胚率。添加氨基酸的培养液中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囊胚率、囊胚细胞数显著提高(P<0.05),表明氨基酸能提高猪孤雌激活胚胎培养效果。[结论]添加CB、氨基酸在猪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及体外培养体系中能提高胚胎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8.
用真核表达引物从pGEM-yakIFN-β重组质粒中扩增出牦牛IFN-β基因,将目的基因和真核表达载体pPIC9K连接转入E.coli的JM109中,得到pPIC9K-yakIFN-β重组表达质粒.通过电击法将经SalⅠ线性化的pPIC9K-yakIFN-β质粒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感受态细胞中,采用G418抗性梯度法筛选得到多拷贝重组菌株,利用甲醇诱导表达,分泌表达产物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表达出约22ku大小分泌于胞外的牦牛IFN-β蛋白分子量,比理论值稍大;MTT结果表明:纯化的重组yak-IFN-β蛋白具有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克隆牦牛热休克蛋白27(heat shock proteins27,HSP27)基因,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研究正常生理条件下HSP27基因在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取卵泡期后期、黄体期后期同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以及妊娠期早期(胚胎约长2.3cm)妊娠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以其cDNA为模板,利用RT-PCR扩增牦牛HSP27基因,并将纯化的PCR产物克隆到pMDTM18-T Vector 载体中进行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HSP27基因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功能结构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qPCR 测定繁殖周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相对表达量,用SPSS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包含完整编码区的牦牛HSP27基因序列,其编码区长450bp(GenBank 登录号:KP716832),可编码149个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Leu(10.7%),含量最低的是色氨酸Trp(0.7%)。HSP27编码区蛋白原子个数为2 366,分子式为C747H1189N205O220S5,分子量为16.722kD,理论等电点为5.33;HSP27编码蛋白为非跨膜可溶性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牦牛HSP27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藏羚羊、虎鲸、野骆驼、野猪、马、灰狼、人和猩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8%、98.4%、97.8%、97.6%、90.3%、89.7%、89.7%、86.7%、86.7%、85.5%和85.3%,牦牛HSP27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藏羚羊、虎鲸、野骆驼、野猪、马、灰狼、人和猩猩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100%、100%、100%、96.3%、100%、96.8%、100%、100%、96.3%和96.3%;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HSP27基因与家牛、印度水牛、绵羊和藏羚羊的进化水平较为相近,与灰狼、猩猩和人类的较远。RT-qPCR结果表明,牦牛HSP27基因在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不同时期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泡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黄体期子宫中的表达量最低;在不同繁殖周期,牦牛HSP27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均极显著大于在子宫中的表达,其在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表达因妊娠而发生了显著变化。【结论】通过与其他物种HSP27基因的同源性对比分析,发现HSP27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高度保守性,同时也存在种属特异性;通过对HSP27在繁殖周期母牦牛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推测出HSP27可能参与了母牦牛妊娠的调控,为进一步探讨HSP27在牦牛生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所致的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AKI)后大鼠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及肾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大鼠CLP诱导的脓毒症AKI模型,并于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用ELISA试剂盒方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及IL-1β/IL-18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组织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水平,并对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分析。[结果]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血清BUN和Scr水平显著增高,肾小管坏死也显著增加,均于CLP术后24 h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大鼠肾脏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及血清IL-1β/IL-18水平也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表现出升高趋势,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大鼠脓毒症AKI后肾组织或血清中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蛋白水平表达增加,表明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可能对脓毒症AKI及其病理改变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IL-1β在布鲁氏杆菌(Brucella)侵染小鼠巨噬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首先构建重组小鼠IL-1β原核稳定表达系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检测血清效价,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其活性,再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1∶100(细菌∶细胞)建立猪种布鲁氏杆菌S2株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模型,利用RT-PCR检测细菌侵染过程中IL-1β和MyD88 mRNA的变化水平;Western blot分析IL-1β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蛋白IL-1β分子质量31 ku,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256 000,并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IL-1β mRNA和IL-1β蛋白表达上调,胞内细菌数减少。猪种布鲁氏杆菌S2株侵染巨噬细胞IL-1β的表达量随时间变化并影响胞内活菌数。  相似文献   

12.
以牦牛为实验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性检测角缘毛囊形态发生过程中β-catenin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早期E65左右,在表皮中呈弱阳性表达,在基板和基底层中呈强阳性表达;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中期E65~E140,β-catenin在表皮层、基底层、毛囊漏斗部呈中强阳性表达;在角缘毛囊发生后期E140~E240,β-catenin在表皮层、基底层、毛乳头呈中强阳性表达,在毛囊内根鞘和外根鞘呈强阳性表达。其表达规律提示β-catenin在牦牛角缘毛囊的形态发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中ERα、PR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发情期、发情后期、间情期和发情前期牦牛子宫中ERα和PR mRNA及ERα和PR蛋白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均有ERα mRNA和 PR mRNA的表达,ERα和PR蛋白免疫阳性产物表达于子宫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子宫肌层平滑肌细胞中;子宫内膜中ERα mRNA和PR mRNA在发情后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显著下降(P<0.05),发情前期回升;ERα和PR蛋白表达在发情期最强而间情期最弱;子宫肌层中ERα mRNA和PR mRNA的表达在发情期较高,发情后期显著下降(P<0.05),间情期降到最低,发情前期显著回升(P<0.05),且达到最高值;ERα和PR蛋白发情期表达最强,间情期最弱,但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Rα和PR在牦牛子宫内膜和肌层中随发情周期不同呈周期性变化,参与调节发情周期不同阶段牦牛子宫内膜及肌层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目的]IL-1β是一种多效的促炎因子,在细胞因子炎性反应中为重要介质,处于介导炎性反应的重要因子,在造血和免疫活性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绵羊分子免疫学,从多浪羊外周血淋巴细胞cDNA文库的筛选基因,寻找与IL-1β相关的新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将构建好的多浪羊的pMD-18T-lL-1β质粒[1]进行PCR扩增,经过切胶回收,目的基因的浓缩后,采用罗氏地高辛标记和检测试剂金标记IL-1β基因,获得IL-1β地高辛探针,进行敏感性检测,在Hybond N+膜上显影,计算探针浓度.[结果]计算出标记后的探针浓度为17.1 g/mL.[结论]通过southern杂交可以得知,Hybond N+膜上有IL-1β基因的双链DNA,标准杂交液中为DIG标记的IL-1β基因单链DNA,通过避光显色,在Hybond N+膜有深紫色的杂交条带,证明探针的浓度达到标准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Akirin1基因是调控成肌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克隆美仁牦牛Akirin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间的表达特征,为研究调控牦牛肌肉生长的基因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美仁牦牛Akirin1基因CDS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蛋白理化性质和结构,预测蛋白信号肽和磷酸化位点及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qPCR技术检测Akirin1基因在美仁牦牛成年牛各组织间及胎牛肌肉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美仁牦牛Akirin1基因CDS区全长579 bp,编192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 879.86 u,理论等电点8.91,总平均亲水性-0.822,为亲水性蛋白;系统进化树表明:美仁牦牛与普通牛和印度水牛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分别为100%、98.44%;Akirin1蛋白有29处磷酸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区,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美仁牦牛Akirin1蛋白主要是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Akirin1基因在美仁牦牛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与其他组织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肌肉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牦牛线粒体丙酮酸载体编码基因(MPC1和MPC2)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组织表达特征,为揭示MPC基因在牦牛适应高原环境和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麦洼牦牛为研究对象,PCR扩增牦牛MPC1和MPC2基因编码区(CDS)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结构及理化性质,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C1和MPC2基因在不同年龄(0.5、1.5和2.5岁)牦牛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牦牛MPC1基因CDS序列长330 bp,共编码109个氨基酸残基;MPC2基因CDS序列长384 bp,共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基于MPC1和MPC2基因CDS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牦牛分别与黄牛和水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绵羊的亲缘关系最远。牦牛MPC1和MPC2蛋白均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丙氨酸和亮氨酸含量较高,有跨膜结构但无信号肽,均存在1个MPC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分别占57.80%和55.12%),三级结构模型为5xpd.1.A。MPC1和MPC2基因在2.5、1.5和0.5岁牦牛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最高,其次是肾脏和肝脏,而在脾脏...  相似文献   

18.
以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为研究对象,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体外培养的免疫抑制建鲤淋巴细胞IL-lβ、IL-2以及HSP70mRNA表达的影响。通过对建鲤注射环磷酰胺(CY)来建立免疫抑制模型,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建鲤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和头肾淋巴细胞在含不同Ala-Gln浓度(0.0、2.0、4.0、6.0、8.0和10.0 mmol/L)的培养液中进行体外培养。结果表明,Ala-Gln浓度为0.0、2.0、4.0mmol/L时,免疫抑制组建鲤外周血(PBL)IL-1β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免疫抑制组建鲤PBL IL-2表达均随Ala-Gln浓度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且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免疫抑制组(P0.05)。免疫抑制组头肾淋巴细胞HSP70mRNA的表达随着Ala-Gln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一定范围(4.0~10.0mmol/L)内添加Ala-Gln,可显著提高HSP70mRNA表达,降低血淋巴细胞IL-lβ表达的水平,恢复血淋巴细胞IL-2表达的水平,从而缓解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透明质酸合成酶2(hyaluronate synthase 2,HAS2)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的定位与表达情况,为进一步提高耗牛生育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临床健康牦牛不同时期(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的卵巢作为试验样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HAS2、PTGS2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HAS2和PTGS2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的分布情况。【结果】HAS2基因在耗牛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P0.05),在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PTGS2基因在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在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HAS2蛋白在耗牛3个时期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且妊娠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PTGS2蛋白在黄体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2个时期(P0.05),且卵泡期卵巢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妊娠期(P0.05)。IHC试验表明,HAS2和PTGS2蛋白在耗牛卵巢黄体细胞中表达量最高,在卵泡颗粒层和卵丘细胞中也有表达。【结论】HAS2和PTGS2在牦牛不同时期卵巢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性,推测HAS2和PTGS2可能参与牦牛生殖生理过程的调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呼肠孤病毒3型S1在Sf9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为研究Reo-3σ1蛋白功能及建立呼肠孤病毒3型血清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采用PCR方法扩增全长为1 416bp的Reo-3S1基因,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HTA,构建的重组质粒pFastBacHTA-S1再转化到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经三重抗性与蓝白斑筛选,获得杆状病毒重组质粒Bacmid-S1,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rBS。免疫荧光法(IFA)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1基因在Sf9昆虫细胞中表达出约为50 kD的重组蛋白,且具有免疫原性。这是国内首次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出了具有免疫原性的Reo-3σ1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血清学抗体水平检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