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5年来, 我国在害虫变态发育与生殖调控、害虫滞育调控、害虫迁飞、害虫与共生微生物互作、害虫对杀虫剂的抗性、害虫与寄主植物的化学通讯、害虫对植物抗虫性的适应、害虫对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响应、害虫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农业害虫发生新规律新机制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 同时推进了抗虫作物、RNA农药、行为调控和生态调控等害虫防控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 提出迁飞性草地贪夜蛾分区治理、多食性盲蝽区域防控、地下害虫韭蛆绿色防控和抗性麦蚜精准化学防控等害虫绿色防控新模式新体系。根据国内外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科技发展趋势和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实需求, 我国需进一步重视农业昆虫交叉学科前沿和新兴技术领域,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强化害虫防控基础理论创新, 创制智能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新技术、新产品, 创新集成区域绿色防控和跨区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植保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真菌源蛋白类激发子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信号传导分子,不仅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起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广谱诱导植物抗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本文就真菌源蛋白类激发子的种类、功能及蛋白激发子基因转化植物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寡糖诱导植物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寡糖作为一种生物类激发子,可以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从而抵御病原物的入侵。本文就寡糖的种类、特点及诱导植物防卫反应信号转导等方面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4.
粉虱取食为害以及传播植物病毒给全球作物生产带来重大危害。寻求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化学信息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然而目前并没有实际可用的防治粉虱的化学信息素类产品。鉴于挥发性化学信息素在粉虱行为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开发的化学引诱剂将在粉虱监测和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粉虱-天敌之间的信息化合物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粉虱相关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及基于此类化合物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和作物栽培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最近,迪肯大学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致死作物害虫的蜘蛛毒液,并分析了毒液中致死害虫的化学成份.由于它在所喷布的作物上无残留,所以对植物、动物和人类无害.因此,他们认为,这种致死性有毒物质将有可能在大规模生产中合成,并作为作物杀虫剂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6.
粉虱取食为害以及传播植物病毒给全球作物生产带来重大危害.寻求高效、经济、环境友好型的防控方法成为当务之急.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化学信息素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然而目前并没有实际可用的防治粉虱的化学信息素类产品.鉴于挥发性化学信息素在粉虱行为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开发的化学引诱剂将在粉虱监测和防治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植物-粉虱-天敌之间的信息化合物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粉虱相关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及基于此类化合物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和作物栽培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诱虫作物主要从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两个方面形成比主栽作物更强的引诱力,使主栽作物得以保护。诱虫作物在生产中主要用来诱集害虫、给天敌提供避难和繁殖场所,其作用效果与诱虫作物的品种、播期和田间管理、害虫行为、对天敌的调控、与其他害虫防治方法的有机配合等有重要关系。采用引诱-排斥多策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利用对害虫同时具有诱集和杀灭作用的植物作为诱虫作物,将大大增强诱虫作物在害虫治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β-葡寡糖作为一种植物激发子,可高效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因此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病原物相关的分子模式.其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相互识别,引起受体构象改变产生跨膜信号,再经过一系列的胞内信号传导,调控防卫基因的表达,积累次生代谢产物,诱导植物抗性来实现.诱抗活性不仅受到寡糖聚合度和化学修饰基团的影响,而且植物对于结构上有差异的β-葡寡糖激发子的识别也是大相径庭.本文就β-葡寡糖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棉疫病菌90kD胞外蛋白激发子生物活性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对棉疫病菌(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90 kD胞外蛋白激发子的生物活性与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激发子处理烟叶测定其诱发过敏反应的有效浓度,结果是所测定的0.5~100 nmol/L各浓度均可诱发过敏反应,但100 pmol/L不能诱发过敏反应,表明该激发子诱导烟草产生过敏反应的最低有效浓度在100 pmol/L~0.5 nmol/L之间。该激发子可诱导不同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产生过敏反应,但不能诱导辣椒(Capsicum annuum L.)和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等茄科作物及棉花(Gossypium arboreum Linn.)发生过敏反应,初步表明该激发子诱导植物发生过敏反应具有一定的专化性。以10 nmol/L激发子溶液处理烟叶后分别于第0、24、48和72 h接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结果证明该激发子可以诱导烟草产生抗性反应,其抗性以处理后立即接种烟草疫霉为最强,接种后48h防效达68%,以后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激发子分别经p H值2~14的水溶液25℃处理30 min,或分别经4、25、60和100℃处理5 min仍能诱发过敏反应,但是经蛋白酶K处理后不能诱发过敏反应。表明该激发子对酸、碱和温度不敏感,但对蛋白酶K敏感。  相似文献   

10.
<正>由豇豆单胞锈(Uromyces vignae)引起的小豆锈病是我国小豆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1,2],在中国华北及东北地区发生严重,可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3]。当前小豆锈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药剂,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存在残留、破坏生态等弊端。因此寻找绿色可持续的防控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利用外源诱导剂诱导植物抗性是一种潜在的病害防控措施[4]。目前,已有超过30种的植物被证实可被诱导产生抗病性[5]。但在诱导小豆抗锈病方面的研究报道尚  相似文献   

11.
蚜虫是农业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不仅通过取食韧皮部直接为害植物,还会传播很多植物病毒病,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目前防治蚜虫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然而生物防治作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防治策略在这几十年中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该文对我国近60年关于主要农作物蚜虫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包括主要农作物蚜虫的天敌资源(主要寄生性天敌196种,主要捕食性天敌16种,主要病原微生物6种)、蚜虫主要天敌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人工扩繁及应用技术及植物抗蚜机制和抗蚜种质资源挖掘,并对目前蚜虫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蚜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蚜虫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之一,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可用于延缓蚜虫抗药性并实施蚜虫的生态治理新策略。综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主要类型和抗蚜物质的转基因研究的概况,并简述了植物源抗蚜活性物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与寄主植物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利用寄主,植食性昆虫进化出了多种取食方式。同时,为了应对植食性昆虫的取食,植物进化出了多种防御策略,包括直接防御和间接防御。在整个昆虫-植物互作过程中,昆虫唾液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昆虫唾液中一些组分可以被植物识别并诱导植物防御反应;另一方面,昆虫通过分泌唾液到植物中调控寄主防御反应。该文从昆虫-植物互作的角度出发介绍植食性昆虫唾液的成分与功能,着重对昆虫唾液激发子和效应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唾液的研究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化学农药亚致死剂量对天敌昆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敌昆虫在害虫的自然控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化学农药在防治靶标害虫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天敌昆虫的生存,并对其中部分个体存在亚致死效应.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介绍了亚致死剂量化学农药对天敌昆虫行为、生理、生物学等方面的影响,论证了该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49年以来,我国的植物保护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物理防治作为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及产品创新领域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灯光诱控、色板诱控、物理阻隔、温度控制、辐照不育等害虫物理防治的理论、技术、设备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成果,并对农业害虫物理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建立现代植保技术体系,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Maize is arguably the most widely grown crop in the world, but i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one of its major insect pests, the European corn borer (ECB). The damage caused by this species to maize production is generally variable, but in many cases it is economically significant. This review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natural plant defence mechanisms against ECB larvae published till now. What is resistance and how it is achieved, what is the chemical response of maize plants to insect feeding and how tolerance can be increased. A short introduction in breeding for resistance and a discussion if the mentioned traits can be used in conventional breeding in order to create maize hybrids less affected by ECB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8.
Induced resistance was studied in three sorghum genotypes (IS2205, ICSV1 and ICSV700) against Chilo partellus (Swinhoe) (Lepidoptera; Pyralidae) infestation and jasmonic acid (JA) and salicylic acid (SA) application. The activity of plant defensive enzymes [peroxidase (POD), polyphenol oxidase (PPO),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and the amounts of total phenols, hydrogen peroxide (H2O2),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proteins were recorded at 6 days after infestation. The induction of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amounts of secondary metabolites varied among the genotypes and treatments. The genotype IS2205 showed a stronger effect than that of ICSV1 or ICSV 700. Treatment with JA followed by insect infestation induced greater levels of enzymes a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JA induces greater levels of resistance components in sorghum plants against insect pests. Thus, pretreatment of plants with elicitors including JA and SA could provide a greater opportunity for plant defense against herbivores.  相似文献   

19.
作物混植和间作控制病虫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作物的混植和间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群体的抗性水平,以达到自然控制病虫害的目的。从混植和间作的模式、控害效果和控害机制等方面对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作物混植和间作的优越性、应用特点和当前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植物挥发物在害虫的寄主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源引诱剂是一类重要的害虫绿色防控产品,也是目前害虫无害化防治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还未达到田间可应用的程度。其主要原因是田间引诱效率不理想。已有研究显示田间背景气味可干扰昆虫的嗅觉定向,干扰植物源引诱剂的引诱效率。因此对以往忽略的田间背景气味干扰加以重视,可进一步加快植物源引诱剂的研发进程。本文从气味传播与昆虫嗅觉感知、背景气味干扰嗅觉定向、田间背景气味复杂性和其对引诱剂的干扰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并对引诱剂配方组配过程中如何降低田间背景气味的干扰提出了相应的研发策略,以期促进植物源引诱剂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