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通过RT-PCR方法,我们在辽宁地区检测出了该病,并且辽宁地区的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早期我国在广东地区检测到的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序列有所不同,推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可能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的RT-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蜂的囊状幼虫病是中华蜜蜂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通过RT-PCR方法,我们在辽宁地区检测出了该病,并且辽宁地区的蜂囊状幼虫病病毒与早期我国在广东地区检测到的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基因序列有所不同,推测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可能存在地区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汪新辉 《蜜蜂杂志》2010,30(8):28-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蜂群感染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传染快,容易造成地方性流行。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饲养中蜂的师傅,多有谈"中蜂囊状  相似文献   

4.
徐传球 《蜜蜂杂志》2010,30(8):29-29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蜂群感染后,群势下降快,严重时,中蜂常常飞逃,给蜂场造成损失。对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平时的蜂  相似文献   

5.
<正>中蜂囊状幼虫病自1972年在我国广东省发生后,迅速蔓延至全国的中华蜜蜂主产区,成为饲养的中华蜜蜂毁灭性病害。虽然经40多年人工选育和自然进化,中蜂囊状幼虫病已不再具有毁灭性,但仍是中华蜜蜂饲养最主要的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病原是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其感染13日龄幼虫,幼虫体内聚集大量的液体和病毒粒  相似文献   

6.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CSBV)所引起的高致病性传染病。一旦感染会造成中蜂幼虫发病死亡,导致蜂群断子,蜂群飞逃,严重的造成全群毁灭,给蜂业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结合桓仁县养蜂户近些年来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案例,提出一些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为广大养蜂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SacbroodDisease),简称中囊病,是由蜜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病。中华蜜蜂极易感染该病毒,蜂群一旦发病,蜜蜂死亡率较高,而且会迅速在其他蜂群传播,危害极其严重。山东是传统的中华蜜蜂养殖大省,中蜂饲养具有悠久的历史。2017年,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蜂产业创新团队对我省中蜂主要存养区的蜜蜂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发现,本省近年来中蜂囊状幼虫病发病  相似文献   

8.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囊状幼虫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力,常造成大量的蜜蜂幼虫发病死亡,严重的威胁着中蜂的发展,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中蜂囊状幼虫病自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大面积暴发以来,迄今仍然有本病发生。据我们对饲养蜂群的多年观察,在中蜂的病毒性传染病中以本病危害最大。为养好中蜂,对本病必须认真防治,我们采取了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说明了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正确、有力,是可以控制和扑灭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兹将我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点滴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9.
户鼎荣 《蜜蜂杂志》1994,(10):25-26
中蜂囊状幼虫病在宁夏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宁夏固原地区养蜂试验站(756000)户鼎荣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在宁夏暴发流行于70年代中期,它的暴发流行使85%以上的中蜂遭此病死亡。80年代中期和1992年春末...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蜜蜂杂志》2006,26(9):25-26
上世纪70年代首先暴发于我国广东,继而在南方大面积流行,导致上百万群中蜂毁灭的一种传染疾病——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本世纪初又在我国北方流行蔓延,患病蜂场几乎垮场,中囊病直接危害着我国及东南亚广大地区饲养的中蜂。由于没有特效药,中囊病对中蜂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意蜂等外来西方蜂种轻染囊状幼虫病并能自愈,表现出对囊状幼虫病毒的较强抗性。中囊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发病快,易感染。囊状幼虫病病毒在幼龄中蜂成蜂体内增殖而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工蜂的泌浆能力降低并携带病毒,诱使6日龄幼虫发病。患病幼虫封盖前呈尖头…  相似文献   

11.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囊状幼虫病是目前危害中华蜜蜂最主要的病害。试验以囊状幼虫病流行后自愈的蜂群为基础选育素材,采用人为感染、逐级淘汰、闭锁繁育、固定有益基因的育种手段,进行中蜂囊状幼虫病抗病品系的选育,大大地提高了其抵抗囊状幼虫病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建国 《中国蜂业》2006,57(9):23-23
20世纪70年代,曾在我国广东首先暴发继而在南方大流行后导致百万群以上中蜂毁灭性蜜蜂病害——中蜂囊状幼虫病.本世纪初由这种中囊病病毒的新变种又在我国北方流行起来。目前尚无特效药能够治疗.所以中蜂囊状幼虫病直接危害着我国广大饲养中蜂的地区,对中蜂养殖业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对于中蜂为什么易感染囊状幼虫病.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由中蜂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中蜂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目前由于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式,因此,预防与及时检测对于遏制该病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总结中蜂囊状幼虫病检测与鉴定的方法,包括形态诊断、RT-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巢式PCR、胶体金免疫快速诊断技术、ELISA、血清学技术和基因芯片等,为中蜂囊状幼虫病毒检测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俗称"勾勾病"、"倒驱病"、"蜂瘟"、"烂子病"等,严重的可致规模化中蜂场的中蜂全部死亡,该病发病快,涉及面广,给蜂农造成极大损失。2014年3-4月,正安县境内安场镇、碧峰乡发生中蜂囊状幼虫病,据抽查几个蜂场统计显示,发病蜂群占饲养蜂群总数的81。5%。笔者采取控制中蜂场转移流动,加强饲养管理,清巢消毒,控制蜂王产卵,清除传染源,选育抗病蜂王繁育,结合中草药防治等方法,有效控制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发生和蔓延,使中蜂资源得以保存、恢复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蜂生产的病毒病,1972年首先在广东省发生,迅速蔓延全国。经电镜观察,该病是一种直径为28~30nm 病毒粒子引起的,暂定名为 CS-BV(Chinese Sacbrood Virus)。意蜂囊状幼虫病发病历史较久,早在1917年 White(美国)曾对该病的症状进行描述,随后各国学者对意蜂囊状幼虫病病毒 SBV(Sacb一rood Virus)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病毒的形态、浮力密度、沉降系数、核糖核酸和核蛋白质的分子量等进行了测定。1982年  相似文献   

16.
“克囊剂一号”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克囊剂一号”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实验报告刘正安,曹乐元,刘寄洪(湖南省益阳县蜂业管理站:413002)(湖南省畜牧局,长沙市教育街13号:410005)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引起的蜜蜂幼虫传染病。对于本病的防治,据资料报道,国外只注重病原...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Chinese Sacbrood disease,CSBD)是由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病性的传染性病毒病(简称中蜂囊状幼虫病),一旦发生就会对中华蜜蜂(Apis.cerana)幼虫造成毁灭性打击。该病于1972年首次在中国广东发生后迅速地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囊状幼虫病严重威胁了蜜蜂养殖业的发展。1临床症状2019年5月,辽宁省锦州市松山区某蜂场中华蜜蜂2~  相似文献   

18.
在甘肃,中蜂囊状幼虫病基本上两年发生一次,在陇东三年大流行一次。为了掌握甘肃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流行规律,笔者进行了几年调查,为有效控制中蜂囊状幼虫病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华蜜蜂是我国蜜蜂种质资源的宝贵物种,目前各地都面临着保护中蜂物种的问题,我省从中蜂囊状幼虫病流行规律性研究入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中蜂(Apis Cerana F.)囊状幼虫病自1971年在我国广东省首先发现后,迅速向北蔓延,病情十分严重,使我国中蜂生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解决中蜂、意蜂囊状幼虫病是否同源问题和摸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从1972年开始以来,对其病因、防治措施、病毒复制部位及血清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现将1974、1978、及1981年进行的中蜂囊状动虫病毒有关血清学性质的初步究研结果叙述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病毒悬液的制备:A.取呈典型症状的中蜂病幼虫,按重量1∶1加灭菌生理盐水及1/4体积四氯化碳研磨、匀浆,用滤纸粗滤后,置3000r、p、m 离心30分钟,取上清  相似文献   

20.
前言据作者研究证明,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中囊病),其病原为30nm球形的病毒颗粒。随后作者又对中囊病病毒在幼虫、成蜂中肠等组织部位进行了超显微结构的病变观察及病毒复制部位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形态、大小及在宿主组织的复制部位与国外报道的意蜂囊状幼虫病病毒(SBV)的特性基本相似,其病毒引起幼虫发病的症状也很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