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2.
板栗瘿蜂寄生性天敌幼期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有庆  黄竞芳 《林业科学》1993,29(1):33-37,T001
本文用常规及电镜扫描等显微观察方法,系统地研究和描述了板栗瘿蜂的主要寄生蜂(中华长尾小蜂、葛氏长尾小蜂、双刺广肩小蜂、黄褐宽缘广肩小蜂、栗瘿旋小蜂、果瘿刻腹小蜂等)的幼期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卵、老熟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差异明显。老熟幼虫的主要分类特征是:头壳和体表上刚毛着生位置、数量和长短;触角形态;上颚形态和大小;体表结构。卵的主要分类特征是颜色,有无印柄,卵及卵柄长短、卵体形态。利用老熟幼虫的形态特征进行小蜂的类群分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栗瘿绿色长尾小蜂Torymus(synto maspis)SP.(俗称栗瘿长尾小蜂或长尾小蜂),属膜翅目,小蜂总科,长尾小蜂科。是栗瘿蜂的主要天敌。近年来,板栗产区栗瘿蜂发生普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栗瘿长尾小蜂,以控制栗瘿蜂的为害,我们对栗瘿长尾小蜂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栗瘿长尾小蜂(Torymus sp.)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是栗瘿蜂幼虫的重要天敌之一。作者在禄劝县板栗生产乡的调查表明,凡是有栗瘿蜂危害的板栗园中,都会找到栗瘿长尾小蜂的踪迹,自然寄生率最高可达80%以上,对栗瘿蜂发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栗瘿蜂在一定的区域内呈周期性发生,影响栗瘿蜂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中华长尾小蜂是最主要的天敌种群。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它们之比称益害比。人工保护利用中华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提高栗园益害比达1:5以上时,可控制栗瘿蜂的大发生。  相似文献   

6.
栗瘿蜂为一种孤雌生殖的瘿峰 ,是危害板栗树的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它有许多天敌 ,尤其是长尾小蜂 ,被认为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文中介绍了栗瘿蜂天敌的种类 ,其中着重介绍长尾小蜂科的有益长尾小蜂和中华长尾小蜂 ,对它们在形态及生理生化上的区别进行了简要综述。中华长尾小蜂的种群在日本增长缓慢 ,在定殖上有一定难度 ,据报道 ,可能与雌雄性比比较低和本地兼性重寄生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采自浙江省江山和安吉的寄生于栗瘿蜂的长尾啮小蜂一新种,即栗瘿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dryocosmiWuet Xu,sp.nov,并对新种进行了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应用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中华长尾小蜂(Torymus sinensis Ka-mijo)属膜翅目、长尾小蜂科。1982年被描述为一个新种(Kamijo,1982)。日本曾三次从中国引进该蜂以抑制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fus Yasumatsu)。第一次引进由于数量太少而未成功(Murakamiet al.,1977)。1979年,九州大学的村上阳三(Murakami)博士,从河北省采集了大约2200个栗瘿蜂的干虫瘿带回,虫瘿中有寄生的幼虫(Murakami et al.,1980)。1981年,志贺正和在中国栗瘿蜂的原产地河  相似文献   

9.
据大竹昭郎等报道,从1977—1981年先后三次来中国考察栗瘿蜂天敌情况,1979年Y.Murakami博士在河北省采回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虫瘿2200个,1981年志贺正和又从河北省带回一批。在其中发现一种新的寄生蜂。1982年经日本北海道林业试验场的K.Kamijo博士定名为长尾小蜂科的新种Torymus sinensiskamijo(中国长尾小蜂)。它与日本栗瘿蜂的寄生蜂T.beneficus Yasumatsu和Kamijo的成虫发生期几乎一致。经在茨城县Yatabe果树试验场繁育试验,证明其生活史为一  相似文献   

10.
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害及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滇中地区板栗病虫种类、分布、危害及天敌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查明了板栗害虫共有73种,其中危害较严重的是栗瘿蜂、白生盘蚧、板栗剪枝象、二斑栗实象4种害虫;板栗害虫的天敌昆虫共有32种,其中中华长尾小蜂、盘蚧花翅跳小蜂是控制栗瘿蜂和白生盘蚧的重要天敌.板栗病害共有21种(36种病原),其中板栗溃疡病、板栗疫病、板栗炭疽病、板栗种实霉烂病等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而板栗疫病属危险性病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栎空腔瘿蜂(膜翅目:瘿蜂科)危害栓皮栎及麻栎的重要害虫,该虫形成虫瘿并在虫瘿内取食危害,隐蔽性强,导致对其进行化学防治非常困难,而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明确栎空腔瘿蜂虫瘿内天敌的种类和生物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天敌防治栎空腔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对栎空腔瘿蜂越冬期和生长期虫瘿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解剖,调查虫瘿内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生活史和行为特性。【结果】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有3种优势天敌,均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长尾小蜂Torymus sp. 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现,产卵于无性虫瘿内,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广肩小蜂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产卵于无性虫瘿内,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金小蜂1年发生3代,越冬成虫4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有性虫瘿内,第1代成虫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将卵产于无性虫瘿内,第2代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结论】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优势天敌为长尾小蜂、广肩小蜂和金小蜂,可作为栎空腔瘿蜂幼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栗瘿蜂寄生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树嘉  曲爱军 《林业科学》1997,33(3):242-246
栗瘿蜂的寄生蜂,在山东有28种,均为小蜂类,主要种10种,本文对其识别特征作了简单描述。在这些寄生蜂中,有单食性的也有寡食性的;有初寄生的,也有重寄生的;有在体外寄生的,也有在体内寄生的。其中能对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变动产生影响的优势种只有4-5种,在不同的寄生环境中占有一定的生态位,其寄生总效应是以中华长尾小蜂为核心,主导着栗瘿蜂种群密度的周期性变动。  相似文献   

13.
刚竹瘿蚊 Procystiphora sp:在天津1a 发生1代,以蛹在竹小枝内越冬.成虫出现在4月上旬,产卵于早园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McClure的新芽中,幼虫孵化后钻蛀取食虫瘿内物质,于10月上旬化蛹.刚竹瘿蚊有1种内寄生天敌:瘿蚊柄腹姬小蜂Pediobius sp.;2种外寄生天敌:刺胫广肩小蜂Eurytoma setigera Mayr和栗瘿旋小蜂 Eupelmus urozonus Dalman.另有3种伴生昆虫:竹瘿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 rhopaloides Walker、纹黄枝瘿金小蜂 Homoporus japonicus Ashmead和秆蝇金小蜂Gastrancistrus sp..  相似文献   

14.
早园竹林2种造瘿小蜂及其形成的虫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江省德清县早园竹林进行造瘿昆虫危害和虫瘿类型调查,室内解剖和饲养观测虫瘿中的昆虫幼虫及成虫羽化情况。结果表明:(1)营林方式显著地影响造瘿昆虫2013年的造瘿率,砻糠覆盖样地造瘿率显著低于未覆盖砻糠的样地。(2)整株竹子上共获得349个虫瘿,其中新瘿291个,枯瘿58个;依据虫瘿的形态特征分成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5种类型,其在整株竹子上所占比例分别为40.12%、30.95%、19.77%、6.01%和3.15%。(3)单虫瘿解剖最多可获得6头昆虫的幼虫,而联瘿型、叶片型、叶鞘型、光瘿型和顶生型虫瘿的平均幼虫数分别为1.83、2.88、2.77、1.00和2.27。(4)联瘿型、叶片型和叶鞘型虫瘿羽化出5种301头小蜂,包括竹泰广肩小蜂和刚竹泰广肩小蜂2种造瘿昆虫,栗瘿旋小蜂、点腹刻腹小蜂和纹黄枝瘿金小蜂3种寄生蜂;竹泰广肩小蜂、刚竹泰广肩小蜂和寄生蜂在3种不同类型虫瘿中的比率分别为59:18:1、70:31:2和83:31:6。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加深对早园竹虫瘿的认识,并为下一步综合防治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育自竹子虫瘿中的10种小蜂及一中国新记录种记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浙江省竹子虫瘿中养出的 10种小蜂 ,其中竹泰广肩小蜂 (TetramesabambusaePhilips)在我国属首次报道。在这 10种小蜂中 ,仅竹瘿广肩小蜂 (AiolomorphusrhopaloidesWalker)、竹泰广肩小蜂 (Te tramesabambusaePhilips)和刚竹泰广肩小蜂 (TetramesaphyllostrachitisGahan)是真正对竹子有危害性的小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竹长尾小蜂Diomrusaiolomorphikamijo的生态学特性观察表明:羽化期内成蜂羽化数与温度成正比,与湿度成反比;海拔增高,羽化延迟;地理位置北移,羽化历期延长。幼虫在空间呈聚集分布,且在竹梢上的垂直分布规律与竹广肩小蜂相同;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种群密度与竹广肩小蜂种群密度线性相关。竹腔注射内吸性农药防治竹广肩小蜂初龄幼虫时,残存虫口中竹长尾小蜂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未防治林分。  相似文献   

17.
正竹瘿广肩小蜂与竹环斜纹枯叶蛾是竹林的主要害虫。其中,竹瘿广肩小蜂主要危害毛竹叶柄,竹环斜纹枯蛾主要危害竹子叶片。竹瘿广肩小蜂竹瘿广肩小蜂是毛竹的一大害虫。它以幼虫在叶柄中取食,形成虫瘿为害。虫瘿外部被白色粉末,有黄色小竹衣紧紧包住,外形呈长椭圆形,比正常竹节大2~5倍。从外观看,受灾林分的竹叶多而密厚,颜色青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危害程度传统指标的研究分析,经严密论证,提出了能准确反映栗瘿蜂对栗树危害程度的新指标为枝均栗瘿蜂数;详细介绍新指标的测定方法。新指标的采用对于预测预报栗瘿蜂的消长及检验栗瘿蜂的防治效果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竹长尾小蜂Diomrus aiolmorphi kamijo的生态特性观察表明:羽化期内成蜂羽化数与温度成正比,与湿度成反比:海拔增高,羽化延迟;地理位置北移,羽化历期延长。幼虫在空间呈聚集分布,且在竹梢上的垂直分规律与竹广肩小蜂相同;在一定密度范围内,种群蜜度与竹广肩小蜂种群蜜度线相性关。竹腔注射内吸性农药防治竹广肩小蜂初龄幼虫时,残存虫中竹长尾小蜂所占比例有高于示防治林分。  相似文献   

20.
<正> 三、竹枝干害虫为害立竹竹杆、枝及小枝的有广肩小蜂、沫蝉、飞虱、蚧、蝽、缘蝽、长蝽及天牛等科的害虫。一般危害不重,可致竹材质量下降,某些害虫危害严重,也能使大量立竹枯死。为害竹小枝叶柄的广肩小蜂、长尾小蜂有5—6种,可为害毛竹、淡竹、苦竹,如竹广肩小蜂Harmolita phyllostachitis Gahan和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