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类土地面积和各类型林分单位面积平均蓄积量是森林调查的两项重要指标。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是通过少量样地材料对影响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各项因子(包括质和量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估测林分蓄积量的方法。数量化理论是多元分析的一支,它是一种通过数量化方法将非数量因子(例如坡向、坡度、坡位等立地因子)数量化,从而更好地解决预测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森林调查中采用抽样方法测定林分蓄积量,并借助地方标准表的断面积和蓄积量求算调查林分的蓄积量。该法并非在全国都能实施。所以我们介绍一种测定林分的断面积G 和平均树高H 以及形率q~2等因子求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立木树干材积是树干粗度(胸高直径或断面积)、树高和树干形状三个因子的函数。而林分蓄积量可以理解为林分总断面积、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干形三个因子的函数。在这三个因子中,只测树干粗度和高度两个因子,以确定立木材积或林分蓄积量的方法,称为二元控制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以林分构成因子——林分胸高总断面积及林分平均高,估计林分蓄积量的办法,选取9种方程求解参数,配合了最优林分蓄积量经验方程,制定出《福州地区人工杉木林分蓄积量表》,对完善我省林业数表的种类、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5.
立木树干材积是树干粗度(胸高直径或断面积)树高和树干形状三个因子的函数。而林分蓄积量可以理解为林分总断面积、林分平均高和林分平均干形三个因子的函数。在这三个因子中,只测树干粗度和高度两个因子,以确定立木材积或林分  相似文献   

6.
福建柏人工林标准收获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K=1.57作为林分郁闭度刚达到1.0时的林分树冠面积重叠指数,并据以确定标准林分的蓄积量,选择理查德方程建立标准林分蓄积量模型,并配合其它林分因子模型编制了福建柏人工林标准收获表。该表经检验精度较高,在林业生产上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类土地面积来源于调绘的基本图,以小一般说来为单位逐级控制求算。计算精度时应考虑误差产生的因素,选用适宜的公式求算误差值,衡量调查面积与实际面积的精度。各林分蓄积量,都是先测得某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再乘以该林分的面积而得的蓄积量,在计算精度时应考虑材积表误差,面积误差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误差,以衡量林分蓄积量实际精度。  相似文献   

8.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面积蓄积精度计算与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各类土地面积来源于调绘的基本图,以小班为单位逐级控制求算。计算精度时应考虑误差产生的因素,选用适宜的公式求算误差值,衡量调查面积与实际面积的精度。各林分蓄积量,都是先测得某林分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再乘以该林分的面积而得总的蓄积量,在计算精度时应考虑材积表误差,面积误差和单位面积蓄积量误差,以衡量林分蓄积量实际精度。  相似文献   

9.
数量化林分蓄积量表是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样地材料,从而对影响林分蓄积量变化的各项因子(包括质和量的因子)进行分析研究,达到估测林分蓄积量的一种方法。数量化理论是多元分析的一支,它是通过非数量化因子(即坡向、坡度、坡位、土壤、海拔高等立地因子)转换成数量化因子的过程,以达到予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林分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简称标准表)是林业调查规划工作中用来计算林分蓄积量和疏密度的常用数表。我国在五十年代引进编制标准表的方法,是采用在单位面积上产量最高的林分作为标准林分,用标准林分作为衡量其余林分疏密程度的标准尺度。由于我国  相似文献   

11.
借助福建省不同树种的《林分断面积蓄积量标准表》中的数据,拟合形数与树高数学模型,进而编制 PC—1500计算机应用的小班蓄积量及测树因子综合计算程序,以提高小班调查的数据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立地因子对杉木蓄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立地因子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于湖南省衡山县、桃源县、苏仙区、金洞区、遂宁县、新邵县、泸溪县、岳阳县等8处不同地区中布设了26块杉木中龄林标准地,调查了每块标准地的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以及年龄、郁闭度、林分优势平均高、林分平均胸径等测树因子,采用统计之林软件中数量化方法Ⅰ模块分析了上述因子对公顷蓄积量的影响显著性程度,找出对杉木林分蓄积量有影响的主导立地因子及不同立地因子对蓄积量的影响显著性差异。建立了湖南省杉木人工林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为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杉木人工幼龄林和中龄林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单位面积蓄积量三个因子的平均生长量作主成分分析,以综合主成分值作为衡量林分合理密度的标准,确定了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最佳树冠重叠系数,并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为研究林分的合理密度及产量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Richards和Schumacher模型为原型,利用地位级指数代替地位指数来反映林分的立地质量,通过选取不同的密度指标,分别拟合蒙古栎间伐、未间伐林分的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密度指标直接影响着模型的预估效果,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选用林分密度指数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且Schumacher模型要优于Richards模型;林分蓄积量生长模型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时预估效果更好,当认为模型中的渐近值参数只与立地质量相关、而与密度无关时,选用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的Richards模型要优于Schumacher模型,而在Schumacher模型渐近值参数中引入密度指标后,对林分蓄积量的预估精度又要略优于Richards模型。建议在研究蒙古栎断面积、蓄积量生长模型时,分别选用林分密度指数和林分断面积作为密度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掌握西南地区云南松林分生长规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68块固定样地的云南松林分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云南松林分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林分立地指数、林分蓄积量因子与林分平均年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公顷株数等的关系,建立了云南松林分断面积生长和林分收获预估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西南地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马尾松成熟林分50个小班为调查样本,调查胸径、树高、单位蓄积量及密度等测树因子,并运用回归分析法进行测树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林分蓄积量与密度、胸径、树高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其相关性数学模型可用三元线性回归方程表示。在各项因子中,密度是影响林分蓄积量的主导因素。相关性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兼顾林分产量和林木径级的情况下,合理保留密度为105株。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地利用和经营平坝县森林资源,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以及2013年林地变更调查数据,从林分、林龄等方面对影响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因素进行分析表明:林种、林分、林分起源、人为干预等因素均对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有影响,近年来林业项目的实施改变了林种构成、林分起源构成、林龄结构等,对平坝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产生了较大影响。保护和培育天然林、减少采伐和合理采伐能提高平坝县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利于改善和提高全县的森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以往准确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数理统计方法表明,计算林分蓄积量应用组成材积要素的测树因子的算术平均数或加权平均数,这就必须先弄清测树因子在整个林分中的变动或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也包括下列公式的证明: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遥感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内客较广泛,但是森林资源的判读,即进行森林的定量分析,确定有林地的面积及森林蓄积量,一直是林业遥感的中心课题。从目前来看,森林定量分析,一般有两种发展趋向。第一种是遥感图象林分数量化蓄积量估测法。通过遥感图象上影响森林蓄积量变化的质的因子,转换为数量化因子,进行处理,研究遥感图象各种影象特征与森林蓄积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多元回归的数学模型,求解森林蓄积量对各种判读因  相似文献   

20.
1948年奥地利林学家毕特里希发明的角规测树方法,得到了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虽然角规工具种类和使用范围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还是多数采用断面积一元控制,蓄积量中的重要因子内含形高还是采用林区的平均值。由于林分之间树高级的差异,而大大降低了林小班蓄积量的实测精度,阻碍了角规测树法在作业设计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队自1965年以来设计一种由断面积和林分平均高二元控制的蓄积量角规。这种角规具有精度高,制造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深受测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