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番茄灰霉病是近年来大棚的主要病害。可以为害番茄、茄子、辣椒等茄科蔬菜,黄瓜、长瓜等葫芦科蔬菜和菜豆、豇豆等豆科蔬菜,以及韭菜、莴苣、葡萄、花卉等多种作物。目前尚无抗灰霉病的品种和种质资源,生产上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来控制。灰霉病菌对常用的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托布津、苯来特)、二甲酰亚胺类(如速克灵、扑海因、农利灵)、N-苯氨基甲酸酯类(如乙霉威)等杀菌剂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抗药性。笔者引进新型杂环类杀菌剂扑霉灵防治番茄灰霉病,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①供试对象番茄品种为903番茄,2000…  相似文献   

2.
葡萄灰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检测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3种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指导生产上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方法】从甘肃、山东、北京等14个省、市、自治区采集葡萄灰霉病样分离纯化得到109个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单孢系菌株,采用最低抑制浓度法(MIC)测定了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和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杀菌剂的多重抗药性。【结果】结果表明,葡萄灰霉病菌对多菌灵、腐霉利和乙霉威的抗药性菌株率分别达到了83.5%、14.7%和17.4%;抗药性类型有BenRDicSNPCS、BenRDicRNPCS、BenRDicRNPCR和BenSDicSNPCR4种,所占比例分别为68.8%、13.8%、0.9%和16.5%。【结论】我国不同地区的葡萄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普遍存在抗药性问题,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在生产上,应选择一些替代的新型杀菌剂和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宁波市设施蔬菜灰霉病菌的抗药性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宁波市6个不同地区共46个菌株对腐霉利和嘧霉胺2种常规防治药剂的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灰霉病菌对腐霉利已产生了很高的抗性,整体抗性频率为80.43%,高抗频率为22.84%,对嘧霉胺的抗性则相对较低,整体抗性频率为34.78%,高抗频率为1.67%;不同地区间灰霉病菌的抗药性差异较大,6个地区以镇海的抗药性最为严重,慈溪、鄞州两地的抗药性则相对较轻。结果还发现,部分灰霉病菌株对腐霉利和嘧菌胺2种杀菌剂产生了双重抗性,镇海的双重抗性频率最高,达到了60%。为此,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应合理更换并交替使用与此2种药剂无交互抗性的药剂,以有效控制灰霉病。  相似文献   

4.
《蔬菜》2000,(2)
蔬菜灰霉病是一种流行快且顽固性的蔬菜病害,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化学防治中的难点。80年代初期用速克灵叶面喷施,之后采用速克灵+2,4-D沾花、喷果,有较好的防效。但近些年,随着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增强,速克灵的防效在逐年下降,大部分蔬菜老区基本无效。为了解决生产上的这一难题,我们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果霉清新型保果防病沾花药剂。果霉清是为防治灰霉病抗性菌而研制的一代新农药。其中含有杀菌剂、生长素和红颜料,可起到防病保果、促进生长和防止沾重等多重作用。具有效果好、安全、经济、增…  相似文献   

5.
《蔬菜》2000,(3)
蔬菜灰霉病是一种流行较快且顽固的蔬菜病害,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化学防治中的难点。80年代初期用速克灵叶面喷施,之后采用速克灵+2,4-D沾花、喷果,有较好的防效。但近些年,随着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增强,速克灵的防效在逐年下降,大部分蔬菜?..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抗药性发展现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分离得到的85株灰葡萄孢菌对苯并咪唑类(多菌灵)、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N-苯氨基甲酸酯类(乙霉威)、苯胺基嘧啶类(嘧霉胺)、酰胺类(啶酰菌胺)以及苯并吡咯类(咯菌腈)等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蔬菜作物上的灰葡萄孢菌对6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防治灰霉病的常用杀菌剂嘧霉胺、啶酰菌胺以及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药性发展迅速。灰葡萄孢菌对传统杀菌剂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的抗性水平较高,总抗性频数分别为72.94%、51.76%、69.41%;多菌灵-乙霉威双抗频数为51.76%,多菌灵-腐霉利-乙霉威三抗频数为34.12%。灰葡萄孢菌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嘧霉胺及啶酰菌胺也已经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性,其抗性频数分别为64.71%和65.88%。而对于新型杀菌剂咯菌腈的抗性频数为36.47%。共发现了40种多重抗药性的类型,且有32种多抗类型未曾报道;1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敏感,抗性频数为1.18%;5株灰葡萄孢菌对6类杀菌剂均表现抗性,抗性频数为5.88%。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单一杀菌剂的长期重复使用,建议多种药剂配合使用以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蔬菜灰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灰霉病是发生在保护地(大棚蔬菜和日光温室)的一种特有病害,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危害黄瓜、番茄、韭菜、西葫芦、草莓等蔬菜。一旦发生,轻者减产30%左右,重者可损失90%以上。该病目前已成为危害保护地的最主要病害。灰霉病发生的条...  相似文献   

8.
《蔬菜》2000,(1)
蔬菜灰霉病是一种流行快且顽固性的蔬菜病害,每年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化学防治中的重点。80年代初期用速克灵叶面喷施,之后采用速克灵+2,4-D沾花、喷果,有较好的防效。但近些年,随着番茄灰霉病菌抗药性的增强,速克灵的防效在在逐年下降,大部分蔬...  相似文献   

9.
黄仲生 《蔬菜》2001,(2):25-27
灰霉病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过去防治上主要用的是进口农药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不仅价格高(130元/kg),而且经多年连续使用,已产生了抗药性,效果越来越差。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环所研制出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对蔬菜病害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汇总如下。 一、番茄灰霉病防治试验 1.试验方法 (1)供试药剂:50%灭霉灵WP(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环所研制)、50%速克灵WP(进口产品)、50%扑海因WP(进口产品)、50%福美双WP(天津农药厂生产)。 (2)试验处理:选保护地春番茄,设7…  相似文献   

10.
番茄灰霉病是严重影响番茄前期产量的灾害性病害。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速克灵、烟熏剂等新农药、新技术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防效。但多年来反复使用,灰霉病病菌对速克灵等农药已产生抗药性。为此于1998年首次引入使用粉尘剂防灰霉病技术,在取得明显效果基础上,2000年2~5月又在宁波市江东区东郊乡蔬菜基地,进行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粉尘剂能有效防治大棚蔬菜灰霉病,现将结果报告于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与试验示范处理①T1:喷粉+喷雾6.5%万霉灵粉尘剂(江苏新沂农药有限公司产品)喷粉,与40%…  相似文献   

11.
茄子灰霉病的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灰霉病在多种蔬菜上均有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扩大,由灰葡萄孢菌引起的茄子灰霉病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仲生 《蔬菜》2001,1(2):25
灰霉病已成为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过去防治上主要用的是进口农药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不仅价格高(130元/kg),而且经多年连续使用,已产生了抗药性,效果越来越差。为此,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环所研制出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对蔬菜病害进行了防治试验,现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3.
灰霉病是蔬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尤其是保护地,对蔬菜为害相当严重,常造成蔬菜落花落果,危害严重的年份,可减产达50%以上.该菌可为害黄瓜,角瓜,番茄,辣椒,豆角,韭菜等蔬菜.目前,青岛市防治该病主要用甲基托布津、速克灵、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由于以上药剂已连续使用多年,病菌已产生了抗药性,致使生产用药增加,防效不理想,对此我们选用其它药剂进行防治,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灰霉病是一种流行性强、再侵染频繁的病害 ,历年发生危害较严重 ,给蔬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病原菌是葡萄孢属中的真菌 ,发病的适宜温度是 1 5~ 2 5℃ ,相对湿度 95 %以上 ,植物表面有自由水时容易发病。露地蔬菜由于春季干旱 ,没有足够的湿度条件而发病轻 ,夏季降雨增加而温度偏高。保护地环境湿度大 ,温度低且温差大易结露 ,光照弱 ,灰霉病极易发生与流行 ;同时由于保护地能使病原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越冬 ,病原基数高 ,该菌容易产生抗药性 ,给防治带来了难度 ,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1 农业措施农业措施是防治灰霉病的首选措…  相似文献   

15.
谭清 《西北园艺》2007,(1):31-31
由于近年来灰霉病病原菌抗药性不断增强,致使蔬菜灰霉病发生日趋严重。在保护地栽培的蔬菜中,以番茄、甜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的灰霉病为害最为猖獗。笔者经过试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效果较好的防治方法:1)喷雾法。①定植前预防。前茬蔬菜拉秧清理后或种植移栽前,预先对保护地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江苏丘陵地区草莓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Is)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抗药性分子机制,为抗药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区分计量法和抑制中浓度法测定草莓灰霉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抗药性区域分布和对药剂的敏感性表型,采用草莓果实离体测定法评估药剂对不同药剂敏感性菌株的防效,通过药剂靶标基因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制。【结果】236株草莓灰霉病菌中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呈抗性的菌株有192株,2个药剂呈正交互抗性。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敏感菌株的平均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值)分别为0.269 8和0.055 9 mg·L~(-1)。77个嘧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值全部大于100 mg·L~(-1),而吡唑醚菌酯抗性菌株的EC50平均值为67.680 7mg·L~(-1)。接种抗性菌株后再防治的试验证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在推荐剂量(a.i 166.67 mg·L~(-1))下失去防效;所有抗性菌株的cyt b基因上都只含有G143A点突变,且第143位氨基酸后均不含有内元(Bcbi-143/144);敏感菌株cyt b基因分为2种,47.4%的敏感菌株不含有Bcbi-143/144,而52.6%的敏感菌株含有Bcbi-143/144。【结论】江苏丘陵地区田间草莓灰霉病菌群体中,对QoIs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种群已成为主导种群,生产中不宜再用该类药剂防治草莓灰霉病。所有田间采集灰霉病菌抗性菌株的抗性分子机制均为cyt b基因G143A点突变,未发现其他位点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7.
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属侵染所致,是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该病菌不仅危害叶片,而且侵染果实,对保护地番茄构成极大威胁。生产上常用甲基硫菌灵、速克灵等防治番茄灰霉病,由于产生抗药性,致使防效大大降低。0.5%小檗碱水剂是纯植物提取液配制而成的杀菌剂,对环境友好,病菌不易产生抗性,为了明确其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效果及安  相似文献   

18.
灰霉病是大棚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寻找防治灰霉病的有效药剂,我站对如东农药厂生产的异菌腮及其复配剂进行了防治番茄、黄瓜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蔬菜灰霉病和菌核病菌可危害多种蔬菜,主要有: 番茄、茄子、甜椒、黄瓜、莴笋和生菜。由于灰霉病菌和菌核病菌同属于核盘菌,所以防治用药的种类相似。防治蔬菜灰霉病及菌核病可使用的药剂种类也较多。包括: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检测、监测、认证等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监测越来越严格.灰霉病是日光温室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生产上常用的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随着抗药性增强,使用效果越来越差,生产的番茄果实污染严重.而花瓣和柱头是番茄灰霉病菌最初侵染的部位,随病情逐渐发展到幼果,发病的花瓣落到叶片上,常引起叶片茎秆发病.为了比较摘除花瓣和柱头防治灰霉病的防效,2008年秋季在进行了日光温室番茄摘除花瓣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