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均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当代大学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程度。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现状,主要从大学生目前主流法治意识、大学生对现行法治的认同和信任、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主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归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作为国家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目前普遍缺乏法律知识,自我法治意识薄弱。所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爱法的良好品格。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乡村地区加快了法治建设的步伐.基于这种情况,本文着重对现阶段乡村地区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对新时期乡村地区法治建设的新内涵、新领域、新使命的核心问题开展深入探究.本文提供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加快乡村地区法治建设的步伐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乡村地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提供法治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建设发展中,法治建设作为重要的内容,对农村的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为了促进农村法律建设的推进,应结合依法治国的理念来对法律建设工作进行改善.通过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的阐述,分析农村法治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使农村法律建设有更好的条件,解决农村法治问题,推进农村法治建设及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1):103-107
现代国家观念中的国家认同,包括主体对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的认同,也是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容之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面临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价值观缺乏、国家意识薄弱和法治作用认识片面等问题,在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寻求国家认同与法治意识培育的内在关联。做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国家意识渗透和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7.
《青海农技推广》2017,(2)
党在十八大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农业法治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明确农业法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生态农业"至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也要看到,发展生态农业仍然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其中生态农业基本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生态农业配套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恐怕是最大障碍。加强生态农业法治建设,需要在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生态农业法制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完备的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高效的生态农业执法体系,形成健全的生态农业依法行政机制,强化有效的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补偿、农业补贴以及农产品标准制度等,这将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也对我国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8.
媒体融合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要坚定政治导向,立足学生主体,改革管理体制等方面以内容优势引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融合培育,积极创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6):146-147
十九大报告中对全面依法治国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大学生作为我国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全面提升其法治观念与规则意识,对于保证其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当前各种思想不断涌入到我国,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全面实现大学生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培养显得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延庆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4):73-74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学校体育要为学生打好终身体育的基础,现已在学校体育界形成了共识。但要把它真正变成有效的学校体育实践,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重要的是必须抓好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1体育意识的内涵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使人能够用客观现实中引出的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体育意识也是这样,它是客观存在的体育运动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也是他们在参于体育活动(包括教育活动中有关的体育活… 相似文献
11.
邹鑫 《农村.农业.农民》2020,(2):48-49
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其法治思维水平直接影响法治中国未来发展水平。结合问卷和访谈,发现湖州青年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有一定基础,但在法治思维认知、法治实践和法治思维培养合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课题组从高校、家庭、大学生群体和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探索培养在湖大学生法治思维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在校大二、大三、大四学生诚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而了解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现状,分析了诚信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为改进学校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及学校管理提供依据,为和谐校院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庄仕文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100-102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是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主题之一。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涵盖了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当前我国大学生阶层主体意识淡薄、法治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薄弱、公民行为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历史和政治因素的消极影响及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在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并改进学生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君成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9(4):63-68
在学习《法理学教科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性探讨。以当代中国的法治需要为基点,认为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目标应该包含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可从6个方面去理解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目标体系。(1)保障权利;(2)制约权力;(3)立法民主;(4)法律至上;(5)司法公正;(6)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5.
法治乡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法工作存在着立法不完善、干部法治能力不强、法律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立法、提高基层干部执法能力和普法宣传等措施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法治作保障,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社会治理从治理主体到治理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我们在法治视角下就如何实现社会治理创新进行正确的分析,更好的推动社会治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肖海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村.农业.农民》2019,(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和用人单位及用人条件、留人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各地的人才争夺战也日益激烈,高等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应重视提高大学生就业意识,在新一轮竞争中发挥优势。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相关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把就业指导的工具性和价值性统一与应对人才争夺战的基础性和长期性结合起来,以期对高等院校制定政策和毕业生的合理预期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浅析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加入WTO后,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和机遇,其中人的素质的挑战就是一个方面。WTO要求市场经济,信用经济。而当前我国公民的诚信却很贫瘠,特别是作为今后中国社会中流砥柱的大学生。如何树立他们的诚信意识,是一个亟待认识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培养大学生回乡创业现状,结合区域经济视角下城乡一体化建设模式,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针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提出了"城乡联合,乡城联合,乡乡联合"的创业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