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社会的自由性、多元化、虚拟性也给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及其实践活动带来了一系列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积极占领网络空间话语权;二是要加强网上教育引导;三是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四是要把握爱国主义这一主线;五是要突出道德价值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大学生、教师、高等教育和国家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即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筑牢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强化高校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自律意识,践行高校教师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践行高校教师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践行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完善高校教师道德作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引导教师道德风尚建设。逐步推动建立形成高校教师协同育人与常态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3.
曲良谱  蒋霞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4):150-151,153
社会道德风尚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社会上好的风俗和习惯,另一方面是违背传统道德要求的风俗和习惯。不同的社会风气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起到截然相反的效果。该文论述了道德风尚的内涵,分析了道德风尚带给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社会道德风尚对高职大学生成长成才影响的对策,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4.
时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道德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也就是说"道德冷漠"的现象。需大力提倡和教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内容,运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观点对这一当下主要社会问题加以切实改善。公民道德建设在党的十六大以来被赋予了新的战略定位,坚持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紧紧抓住重点对象,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民风端正,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研究"道德冷漠"现象的成因,以便更好地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急功近利现象较为普遍 ,它危害着我国的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急功近利的根源与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建国后的极“左”思潮、现今社会经济转型中的新问题以及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急功近利的远渊近流 ,使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将有益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结合当前农村社会实际,可以从"坚持价值引领,着力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化;坚持示范引领,着力推进队伍建设合力化;坚持活动引领,着力推进文化服务品牌化;坚持道德引领,着力推进新风弘扬常态化;坚持教育引领,着力推进思想教育导向化"五个方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赵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549-7552,7558
在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以独特的秩序意义规范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内生于乡村共同体的乡村文化既以生态智慧承担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生活秩序",也以道德交往维系着心灵家园的"精神秩序",更用约定俗成的非制度性规范形成人们的自觉秩序。然而,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不断解构着传统乡村文化的秩序价值,乡村文化失去了认同的基础,传统道德日益碎片化,乡村精英的标杆意义也日渐衰落。走出乡村文化秩序乱象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乡村文化价值重建,通过对传统乡村文化进行再认同,建立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互哺"机制,最终以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和引领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方面建设的内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以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在载体、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素质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关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包括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来看:应该包括政府、农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而在这诸多主体中,农民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主体。要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关键是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农民转变成为具有较高政治觉悟和良好道德风尚的、遵纪守法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0.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农村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将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五爱”的基本要求,贯彻和渗透到农村社会、职业、家庭的方方面面,构建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之后当代中国文化保守思潮发展迅猛,对社会大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极力倡导弘扬民族文化,所以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中的优秀成分得到充分的弘扬。但传统文化中的腐朽文化也沉渣泛起,甚至有当代中文化保守主义者提出了要儒化共产党、儒化社会,还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针,这对社会大众的思想造成很大混乱。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以正确的领导和监督,使其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2.
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道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保障 ,是调整人类行为的规范 ,是提高公民素质的根本 ,道德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道德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必然要求。要积极探索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并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董丹 《现代农业》2010,(8):107-108
与我国日新月异的经济发展相失衡的是人们日渐滑坡的道德水准。道德危机已经侵蚀了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从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旨在为我国人民的道德建设提供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文化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传统文化与传统社区的民风民俗、道德风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蕴含着特殊的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内涵丰富、体系庞大的系统工程中,传统文化将发挥重要作用。从传统文化价值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于一体,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道德机制的创新。学术界对中国梦和道德机制的内涵及内容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然而对中国梦与道德机制结合起来缺乏系统整体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提出,从道德层面阐释了"中国梦"蕴含的价值追求,体现"中国梦"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要求。现行道德机制在道德运行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道德评价机制错位、约束机制缺位、激励机制缺乏、实践机制缺失。基于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提出道德机制创新的理论,为在新时代加强"中国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293-295
当前腐败易发、多发,呈现出了"落势化"倾向。其根本实质在于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用权不讲德、取财不讲道、私生活失检。耻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当前的腐败治理,离不开耻感文化的介入,离不开耻感底线伦理的构建。要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就必须坚持以耻感文化引领官德建设,充分发挥群体耻感的正能量,提高腐败的精神成本。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已经走出了中世纪所说的“象牙塔”,逐渐拓展的职能要求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学的文化传承职能使大学文化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助推器.秉持辩证自然观结构决定功能这一普遍规律,先明晰大学文化与城市文化的涵义,之后从大学文化结构层面入手探讨大学文化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这一视角阐述大学文化结构层面对城市文化的影响,提出大学精神文化引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大学制度文化推动城市文化创新发展、大学行为文化为城市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大学环境文化有助于传承与镌刻城市文化等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人类幸福快乐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建设公平正义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制度文化的内在要求。追求这一目标需要起点的公平即教育公平,学生助学制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过程公平,主要是干部选任制度公平,良好的干部作风建设引领社会风气。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改进职业道德,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生活方式传播的过程。传承与创新文化是大学的第四种功能,大学生是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生力军,是引领未来民族与社会文化风尚的中坚力量。传承文化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在一种生活方式下同其好恶。从传媒的角度来看,一张报纸就是一所大学,这所大学为学生记者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资源和舞台。特别是,学生记者通过参与办报增强了对家国天下的关心,提高了知识者的责任,培养了参与文化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自媒体高度发达,多元文化思潮快速传播,给意识形态教育、价值观引领、道德培育工作带来挑战。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个性化更加突出,对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政治和道德知识教育产生抵触心理。面对传统教育模式与被教育对象接受程度之间的矛盾,高校德育模式亟待深度改革。论文总结分析中国古代书院制度和欧美高校的书院建设经验,结合农林高校书院建设经验,提出了农林高校书院制度下德育载体建设的思路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