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前景广阔的绿色石油--产油植物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是整个西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要保护 ,农民要发展 ,种植产油植物最有效。产油植物如果在西北地区推广利用 ,将会对能源及其相关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战略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启明 《北京农业》2012,(30):98-99
作为一名林业科技人员,我们都在研究荒山造林的技术问题,通过基层第一线27年的工作,笔者发现了我国西北地区荒山造林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西北干旱地区造林失败的原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战略不调整,再先进的技术也只能是劳民伤财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3.
主要针对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对防风固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先阐述了林业发展在西北干旱区防风固沙的作用,然后根据西北干旱地区林业防风固沙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包括采取科学的方式种植、注重水资源的利用、选择合适的树种、改善土质条件、完善林业建设管理模式等,旨在促进西北干旱地区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城市生态环境正在不断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出现土壤沙漠化、沙尘暴等现象。而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后,人们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城市的绿地面积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绿地面积要求,西北干旱地区开始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增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将多西北干旱地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宁夏乃至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大田滴灌技术的逐步推广,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和ZigBee低功耗无线网络的现代农业大田精准滴灌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阐释了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方法,整个系统由主控中心、终端节点、ZigBee无线传输网络、控制模型和决策系统、传感器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人机界面等组成。根据应用结果,系统实现了大田有针对性精准化灌溉并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在我国西北地区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区域的生态问题与恢复重建的基本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地区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分析,在总结了多年来该地区生态治理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建设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西北干旱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建立长期无灌溉近自然植被体系的可行性,并且使西北干旱地区受损生态环境系统逐步达到恢复与重建的基本途径;通过封育、科学补播及生态绿化等方式促进和实现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调控和恢复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及西北农大的改革马凌云,张清柱(西北农业大学杨陵712100)一、西北地区区域特点全面认识西北地区区情和农业发展战略趋势,是西北农大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西北地区区情可概括如下:1.从自然环境和资源方面来看,西北地区有以下特点:①地域辽阔...  相似文献   

8.
西北干旱地区金银花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冬梅 《农技服务》2010,27(1):93-94
从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3个方面阐述了西北干旱地区金银花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西北地区植被恢复技术的进展,目的是探讨西北干旱区生态恢复方法,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郭鹏 《农技服务》2010,27(3):389-389,402
通过对银川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针对干旱气候区对边坡绿化的特殊要求,浅析了关于北方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路基边坡的绿化设计及植物选择,因地制宜,采用鱼鳞坑边坡防护,为西北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绿化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干旱地区,土地沙漠化严重,政府对于西北地区树木的栽培尤为重视。但是,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我国西北地区的国槐、杨树、云杉、旱柳、白榆等重要造林绿化树种以及水蜡、黄杨、丁香、榆叶梅等灌木病虫害频发,严重威胁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也影响到了西北地区人民的生活。为了能够使西北地区的人们生活更加幸福以及保护西北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将主要针对西北地区的国槐、杨树、云杉、旱柳、白榆、水蜡、黄杨、丁香、榆叶梅等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病虫害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并且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旨在解决西北地区常见树种的病虫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军年  邢景敏  张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25-15827
干旱少雨、降雨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与恶化、风沙肆虐、大风天气较多、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等是西北地区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西北地区特色气候环境条件与危废填埋场的封场技术条件,探讨适合西北干旱地区危废填埋场的封场结构技术,适当降低封场排气层要求,提高防渗层、排水层、保护层的布置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因地制宜进行封场后的土地利用一建设堆肥场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场等,封场顶布置以中心向四边约5%的纵向坡度,并设置截洪沟和泄洪马道,合理有效地进行填埋场封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西北边疆民族问题复杂,矛盾突出,为解决西北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北宋时期神宗曾派王韶对西北地区进行了治理,这对招抚吐蕃诸部,开发和稳固我国西北边防,促进我国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畅通丝绸之路,加强各民族团结起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蓉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790-10793
西北5省区地缘关系紧密,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在西北地区实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有利于发挥西北地区资源优势,克服局限因素,开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从政策、地缘、资源、市场4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实施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基础,重点提出了西北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战略,对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切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城市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地区环境气候条件为出发点,对适合西北地区城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原则、配置和应用进行了探讨,为西北城市行道树的栽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地区油松栽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松的生理和生物学特性,简要分析了油松在西北干旱地区不易成活的原因,并论述了油松的栽植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西北地区136个气象台站1960—2004年逐月0 cm地表温度资料,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和小波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西北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来西北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且升温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高温区和低温区交错分布,陕西、甘肃、新疆东北部和新疆南部为高温区,青海和新疆北部为低温区。经验正交分解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年平均地表温度第1特征向量表现了西北全区地温一致偏高或偏低的变化特征,第2和第3特征向量分别表现出东西及中部与东、西部相反的差异。旋转经验正交分解后发现,地表温度存在5个空间异常区,即西北东部、西北北部、西北中部、新疆南部和新疆中部,其中西北东部区、西北中部区和新疆中部区表现为高—低—高的过程,西北北部区和新疆南部区则为一致的增加趋势。各异常区年平均地表温度均存在8~16年或16~32年的长周期,西北北部区还存在4~8年的短周期。  相似文献   

18.
冯捷 《新疆农业科学》2006,43(Z1):249-252
分析了新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提高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及其水利经济效率的途径提出了八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介绍了香根草的特性与应用、香根草的优良生理生态特性与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特征。根据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和生态环境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证香根草引种西北并栽培繁殖及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从香根草耐旱、耐盐碱、抗寒抗酷热的特性及西北各地区未来气候温度的发展趋势的预测,论证香根草引种西北并栽培繁殖及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古籍众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如敦煌遗书、西北少数民族特色文献等对西北图书馆古籍馆藏建设及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但散落民间的众多文献及图书馆不当藏储的古籍,都亟待发掘、整理和保护。在此主要阐述了西北地区文献搜集、利用的主要方法及原则,并对西北古籍数字化现状与不足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图书馆古籍数字化标准的建设发展及民族地方文化融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