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前全国有二万多公里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道埋地使用。预应力管的环向钢筋的腐蚀问题日趋尖锐、极待解决。国外对此早已采用了阴极保护技术,效果显著。苏州水泥制品研究院首次将牺牲阳极法阴极保护技术应用于营口市一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输水管道上,成功的控制了该管线的环向筋的腐蚀,延年了使用寿命,从而填补了阴极保护技术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钢筋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根本,其工程质量对钢筋混凝土水工建筑物的安全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那么在水利工程建设中,通常都会格外注重保证钢筋工程质量,通过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消除质量通病等措施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利工程钢筋质量通病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对策,希望对提升水利工程钢筋工程质量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风电机组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塔架和钢筋混凝土塔架两种结构形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借助于大型通用商业软件ANSYS的有限元分析平台,进行强度及抗裂性能分析比较,从而得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高耸重载结构中性能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论,进而为其在风力发电机塔架结构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梁腐蚀损伤超声检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间有效的粘结是保证其安全工作的前提。环境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作用可导致钢筋腐蚀并使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有效粘结大大降低。最终,混凝土结构会因锈蚀钢筋与混凝土间有效粘结的失效而发生破坏。本文通过两种不同配筋间距钢筋混凝土小梁试件在氯盐溶液中的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钢筋在不同腐蚀程度下,相同配筋间距小梁,以及相同钢筋腐蚀程度下,不同配筋间距小梁的超声波检测数据与钢筋腐蚀程度的相关关系,研究了钢筋腐蚀程度与超声波波速的一些相关规律,得出了在建立了原始钢筋混凝土超声波检测纪录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某一时刻检测得到的超声波波速来初步估计钢筋混凝土腐蚀损伤程度的结论。这一结论对及时发现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程度,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后压法双预应力梁新型锚固系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压法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关键技术是顶压钢筋锚具的可靠性.本文针对后压法双预应力梁常用锚固体系的类型,设计了一种新型锚固试验装置,重点对其锚固系统的工作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预压钢筋在试验过程中预应力损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螺帽及采用的螺纹类型等效果良好,可作为梁体制作及试验过程应力计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程实例,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分析了薄壁腹板大吨位锚固区局部承压强度、抗裂和薄壁腹板保护层厚度等,对比发现二者结果基本吻合.结果表明在薄壁腹板锚下加设局部加强钢筋(方形封闭箍筋、纵向构造筋)可以缓减锚后混凝土的不均匀应力,另外增设横向拉筋使之与腹板内两侧钢筋网片形成封闭箍筋能有效阻止保护层开裂.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其本构模型比较复杂。钢筋与混凝土两者之间的粘结滑移关系,虽然历经近百年的试验研究,对钢筋混凝土机理的认识水平日益深刻,但在有限元分析中还不是很完善。本文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本构模型和粘结滑移模型,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全过程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调查,分析、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在混凝土破损和钢筋锈蚀后承载力的变化情况,其将有助于评估服役期内破损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降低程度.  相似文献   

9.
对5组尺寸为1.2 m×2.4 m墙体的平面内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墙角锚固件、交叉钢筋、钢筋预应力对轻型木结构剪力墙抗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墙角锚固构件,有效提高墙体的各项抗侧性能指标;设置交叉钢筋,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强度,增大墙体的极限位移及弹性抗侧刚度;但降低了墙体的极限位移和延性。施加预应力,能够显著的增强墙体的弹性抗侧刚度及延性性能,且随预应力增大而影响越大。墙体的抗剪强度,基本不受钢筋中预应力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际,围绕体外预应力技术,分析了其设计内容、计算方法等,提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加固体系的检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后力学性能变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调查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锈蚀、腐蚀后的力学性能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服役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降低程度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依据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中有关规定,对比了2种不同长度的附加钢筋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性,分别对应于附加钢筋有无伸出叠合板拼缝两侧的格构钢筋,观察叠合板试件从加载、出现裂缝到破坏的全过程,分析了试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附加钢筋较长的一组试验构造形式能够增加叠合板拼缝处的承载力,有利于阻止叠合板拼缝处裂缝的开展。最后分析了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附加钢筋对叠合板拼缝开裂弯矩的相关关系,为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中附加钢筋的设计计算与结构性能检验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钢筋焊接网属于代替之前手动制作和捆绑的新型钢筋混凝土构造建筑钢筋,其具有工作效率高和质量优良的优势,能够优化混凝土构造的性能,增强工程的质量,强化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工期,减少钢材的使用,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本文主要阐述了钢筋焊接网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刚体摇晃减震概念建立摇晃桥柱系统(Rocking Pier System, RPS)的动力分析模式,并采用El Centro地震波作为输入,对RPS有无配置预应力钢筋、预应力钢筋有无施加预应力、预应力钢筋面积多少、不同桥柱振动周期及不同地震强度等进行时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桥柱摇晃碰撞基础瞬间,柱底虽会产生剪力峰值,但相较于传统桥柱系统(Conventional Pier System, CPS)的最大柱底剪力而言,该剪力峰值相对较小,此现象有助于避免地震时桥柱受损.且借助调整预应力钢筋面积及初始预应力可设定启动RPS晃动的地震强度,这样可避免小地震下桥柱晃动影响桥梁运输功能,并且在大震摇晃下桥梁保持弹性全无损伤.  相似文献   

15.
建筑物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其结构或构件受到多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完全满足安全性、使用性、耐久性的要求,有时甚至会严重危及建筑结构的安全,往往需要采用补强加固的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详尽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的传统加固方法 (包括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和托梁拔柱加固法)以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加固方法 (包括非预应力FRP和预应力FRP加固方法),通过分析,指出预应力FRP加固方法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因而是今后需重点加以研究的钢筋混凝土梁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实体结构中带拼缝格构钢筋混凝土大跨叠合板受力性能,使其能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实际,抽取了基于现行规范设计的实体结构中的3块带拼缝格构钢筋混凝土大跨叠合板,其中DHB1和DHB2由2块相同板拼接而成,DHB3为异形板,由3块板拼接而成,采用均布加载的方法对3块板进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比DHB1和DHB2,探讨了拼缝处设置搭接钢筋对板刚度和钢筋传力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3块板受力性能。基于ABAQUS对3块板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短期试验荷载作用下,叠合板处于弹性受力阶段;叠合板侧拼缝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拼缝处设置搭接钢筋,可以实现内力由搭接钢筋向板底钢筋的传递;结果表明按现行规范设计的大跨度格构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受力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部分预应力是1970年国际预应力协会——欧洲混凝土委员会(FIP—CEB)提出的一种新概念。部分预应力是结构在运营荷载下容许出现较大拉应力,但裂缝宽度必须控制。因此建造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桥一定会收到可喜的经济效果。 目前林区普遍采用的梁式桥,基本上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而全予应力桥和有限予应力桥在林区有为数甚少。在这种状况下,要想加快林区桥梁建设步伐,达到满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锈蚀问题,可以用碳纤维聚合物筋替代钢筋作为增强材料,与混凝土共同受力.为研究这类构件的力学性能,以普通钢筋作非预应力筋,以碳纤维增强聚合物筋作无黏结预应力筋,制作了4根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完成了试验梁的4点弯曲加载试验.通过有限元分析了这类梁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基于试验与分析数据,提出了这类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在混凝土加固规范基础上讨论了对称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筒支梁极限弯矩公式和刚度公式。计算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并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建立钢筋混凝土粘结钢筋、钢板结构有限元模型以模拟挠度,验证挠度误差。  相似文献   

20.
运用复合形法数学优化方法,结合钢筋混凝土、全预应力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理论,依据我国现行设计规范,提出将预应力度作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的控制指标。在给定截面形式下,求解满足结构性能约束和构造约束条件的预应力筋最优用量以及预应力筋与非预应力筋的最优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