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种植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2009年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发掘农业基因资源及开展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麻类、大豆、蔬菜、果树等种质资源的"分子身份证";获得了蔬菜、薯类、果茶桑、林木、花卉等一批新种质,使我国农作物种子生产技术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通  相似文献   

2.
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薯种质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我国在1952~1958年和1979~1982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全国性甘薯资源的收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在国家统一规划下于1990年和1996年分别建立了"国家种质广州甘薯圃"和"国家种质徐州甘薯试管苗库",主要负责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整理与分发利用等工作。通过资源鉴定和评价研究,筛选出一批包括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和品质优良的种质资源,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甘薯品种改良和资源创新的研究,并成为我国重要的甘薯种质资源交换中心。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以棉花育种为核心,利用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手段,开展棉花优异种质资源创造和育种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创新研究及产业化推广.该所为"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全国惟一)、"国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德分中心"(国家首批3个之一)、"洞庭湖棉花试验站".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全国芝麻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张海洋一直致力于我国芝麻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先后主持国家"973""863""948"、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等国家及省部级重点芝麻课题30余项,主持开展芝麻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遗传育种及高产高效种植技术等研究工作。近5年来,在芝麻遗传基础与基因组学、优异基因挖掘、抗病耐渍种质创新、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张海洋组织全国主要科研力量完成了芝麻基因组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自2001年以来贵州稻种资源工作者围绕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与评价、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利用研究等方面的主要进展,重点介绍了贵州特色稻种资源的特性鉴定、遗传多样性评价、优异资源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设,建成完善了由1座长期库、1座复份库、10座中期库、43个种质圃、205个原生境保护点以及种质资源信息中心组成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成立了农业农村部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保存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位居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为了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各项工作,为我国农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近日农业部下发通知,成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据了解,农业部是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决定成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负责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二是指导编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审定可供利  相似文献   

8.
玉米遗传育种领域的科技进步主要体现在种质资源的搜集、研究、改良与创新方面。本文阐述了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种质资源创新的途径:搜集外来种质资源;通过群体改良方法利用外来种质扩充遗传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提高新种质创制速度、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省以支撑产业发展为目标,高质量的甘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一批成果已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走出云南,在全国产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在甘蔗所的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了我国珍贵的种质资源2400余份,是世界第三大甘蔗种质保育基地。"十一五"期间,通过省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建成了面向全国的甘蔗种质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了我国甘蔗核心种质资源336份;  相似文献   

10.
玉米“旅系”群选育的回顾与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多从事玉米育种工作的学者纷纷指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较为狭窄,带有较大的脆弱性,拓宽种质基础是今后玉米育种工作者长期的任务。如何丰富玉米种质资源,不断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根据我所对玉米“旅系”群种质资源的发展演变过程、资源利用效果,结合工作中的实际体会,探讨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2018,8(1):10-15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2.
正本项目集"理论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研发"为一体,在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具有创新性。1 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种质资源库,研究制定并出版了专著2部收集保存国内外黄秋葵种质资源318份,居国内首位;获得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等37524个鉴定数据,采集图像1908幅,并录入农业部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259份;研究制定并出版了国内首部《黄秋葵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和《黄秋葵种质资源图册》,为黄秋葵种质资源性状数据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描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拓展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为目标,科学合理的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选育出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建立了一套热带、亚热带种质创新利用的技术体系,并确立在温带种质中导入热带种质比例应小于12.5%;为辽宁省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以及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创新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荔枝种质资源研究及创新利用进行简述,指出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加强了荔枝种质资源的研究,确证了我国是世界荔枝的起源中心,提出了荔枝品种分类的标准和方法,建立了国家果树种质广州荔枝圃,并在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同时,大力开展创新利用研究,应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挖掘和利用新的优良基因。  相似文献   

15.
为将新收集的烤烟种质资源继续入国家种质库进行编目保存,对24份种质资源以K326为对照开展田间试验,获得了各种质的生育期、形态特征、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原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主要病害等特性资料,拍摄了各种质的植株、叶片、花序、花冠和蒴果的照片。试验筛选出:抗黑胫病和外观质量较好的种质小巴6-3-1、云烟76号、BRAND"B"、Granvilli17A、VarNo1668、南罗得西亚76-1等;抗赤星病的种质CV89,中抗根结线虫病的种质云烟76号和株8等;烟碱含量在2.0%~2.5%的适宜范围的种质72-50-5、Granvilli17A等,钾含量≥2.5%的波兰-1、CV89等推荐给育种选择利用。还按规定上交合格种子入国家库,全套资料支持中国烟草种质资源信息系统和共享平台建设,为丰富国家种质库及种质资源持续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本报讯为了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各项工作,近日农业部成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据了解,农业部是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决定成立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委员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协调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负责研究提出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二是指导编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  相似文献   

17.
正4月11—13日,记者在"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该专项自2001年立项以来,已经取得了五大成效:一是资源保存增量显著。新收集各类资源超过17万份,已入国家库圃资源12.2万份,长期保存的资源总量达49.5万份,居世界第二位,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库存多样性;二是鉴定评价富有成效。完成超过26万份种质、各20—30项基本农艺性状的鉴定,并深度鉴定评价水稻、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省种质资源工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前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经过80多年的努力,江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47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圃),形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显著改善了种质资源保藏条件,收集并安全保存种质资源62 553份;积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研究,筛选出"静系46""关东194""西风小麦"等一批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创制抗赤霉病小麦、优良食味、抗豆象绿豆等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构建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开放服务以来,累计向33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发放资源材料5.7万份,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省级种质资源平台,平台在经费保障、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和条件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质保藏与研究条件,建立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促进种质资源有效利用,为建设种业强省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畜禽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更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原则.但在现实中往往是重开发而轻保护,把种质资源的保护简单等同于开发利用.廓清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对强化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物种质资源工作涉及面很广,包括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保护、繁种更新、分发利用与信息系统建立等基础性工作,作物起源、驯化与传播、种质分类、民族植物学与传统知识研究等基础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重要性状表型鉴定、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应用基础研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已卓有成效,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共享利用体系基本建立。但由于主要基于形态学的传统研究思路和方法存在很多先天不足,种质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一直举步维艰,效率低下。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不断深入到种质资源研究的多个层面,使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发生了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的变革。基因组学研究成果为种质资源的有效收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阐明作物起源和演化、全面评估种质资源结构多样性提供了核心理论和技术,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效率。特别是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和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不断成熟,使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不同种质资源基因组变异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可阐明农作物起源以及驯化、改良和传播对种质资源形成的影响,明确现有种质资源和野外种质资源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提出种质资源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的最佳策略;结合表型鉴定数据,利用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等基因组学方法,可高效发掘种质资源中蕴含的新基因和有利等位基因,提出其利用途径和具体方案,并在种质创新过程中充分利用基因组学研究成果提高创新效率。文章评述了基因组学在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特别是在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异地保存和原生境保护、作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结构多样性分析、新基因发掘和种质创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强调把基因组学理论和方法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紧密结合,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材料与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