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开始需要满足更多的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新时期,为了解决其与落后的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矛盾,需要对群众文化活动予以大力的开展,对群众的整体文化素养予以提升,这也是文化工作者和文化部门对社会发展和建设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发展速度的加快促进了社会文化形式更加多样化的建设。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但是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没有实现全面的丰富化展开,特别是在基层群体中,乡镇群众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欲逐渐扩大,对文化活动的需求更加强烈。为此,本文针对在当前乡镇地区建立文化站形式,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更好展开进行实践探索,加强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更好满足。我国的发展逐渐进入新时期,群众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仍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上还相当落后。各级政府因此而开展了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建设活动,然而,乡镇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以现状,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分析为研究思路,对大孝堡乡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新思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十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本文从我国文化发展尤其是群众文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就如何加强群众文化的创新.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群众文化指的是把群众当作社会的主体,在群众之中进行文化传播,把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作为具体的目标。来辅以文化娱乐活动的社会性文化。群众文化具有很强的群众性、有风格流通的通俗性、来源的基层性和效果的实用性等具体特征,在群众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有着规范和宣传的作用,应当引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宽裕,不仅是指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在生活富裕的同时,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要把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立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满足了人们物质需要的同时还要强化其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而群众文化是独立于人们职业文化外的一种文化,主要是将人民群众作为各活动的主体,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更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为此,本文探讨了乡(镇)文化站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绵阳市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差距现状分析1.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纵向比较文化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以各种方式消费精神文化用品和服务的行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是衡量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80.4%,年均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2005年增长18.5%  相似文献   

9.
乡风文明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崇尚文明、科学的社会风气,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乡风文明建设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工程的灵魂工程,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从整体出发,坚持整体乡风文明布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中心工作,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形势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是文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创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分析了群众文化的内涵和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提出了新时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与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和谐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旋律,是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的表现,只有把握住和谐的实质和内涵,实施各种方式和手段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才能满足人类对精神的需求。而构建和谐社会最主要的是发展和谐的群众文化,在和谐文化的引领下,探索全新的管理模式,构建以和谐为主题的气氛,把和谐精神深深地渗入到群众文化之中,引导和支撑着文化事业的发展,突出和谐文化前进的方向和目标,融入多样化的文化理念,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让和谐的氛围萦绕在社会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满足于物质基础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群众文化是一项独立于人们工作之外的文化,主要以自娱自乐的方式为主导,以基础人民群众为主体,通过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来进行社会文化娱乐活动的这样一种现象。而农村群众文化既是群众文化的一部分,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乡镇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重要意义。乡镇文广中心是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推动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的完善乡镇文广中心,推动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开展。  相似文献   

13.
基层群众文化又可以被称之为百姓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所以,当代人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群众文化是基于群众精神需求而衍生出的一种文化载体。群众可以基于这一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满足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精神。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导致我国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较多漏洞,不仅影响了大众的体验,同时也阻碍了群众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群众文化的概念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外,自我参与、组织、开发的社会性文化。人们在参与娱乐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种积极性的休息。它通过调节参与者的意识和思维活动,使之获得积极的情绪,达到思想、文化、情感上的一致满足,具有群众性、多样性、自娱性等特征。它包括了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乃至群众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15.
邵维孝 《乡村科技》2019,(11):119-120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显著提升,生活上更加注重品味,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其中,对茶的需求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国茶叶事业的发展。各地在茶叶发展上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竞争愈发激烈,于是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应运而生,成为推动茶叶发展进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技术措施的层面出发,分析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更加丰富,需要开展多种创新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是提高农民精神素质的有效方法。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文化活动的作用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加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目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工作顺利进行的建议与决策。  相似文献   

17.
甘肃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及对策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操 《甘肃农业》2003,(11):4-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人民群众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我们所说的小康社会,是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阶段.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这种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提高.因此,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体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概念.其发展目标包括人民生活目标、经济发展目标、政治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伟大复兴、社会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强群众文化的建设,能有效推动我国基层文化的大力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整个国家的和谐、发展,只有促进农村文化的建设,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4):225-226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新时期积极组织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极大地丰富群众生活,为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以及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因此,职能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新时期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诉求,结合群众的具体诉求,寻找切实可行的组织与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本思想中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充分彰显了为广大人民谋取福利的价值取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两者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将马克思人本思想贯穿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振兴之中,使乡村振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便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