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型血吸虫病(cerebral schistosomiasis,CSM)是由于血吸虫虫卵在脑组织中沉积,引起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形成的肉芽肿性疾病[1]。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进展,此病现已不多见。但在血吸虫疫区,CSM仍时有发生。在人体致病的血吸虫分为3类: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流行于南美、北美、中非、南非以及沙特阿拉伯,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广泛流行于非洲和中东地区,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流行于日本、中国及东南亚。在中枢神经系统血吸虫病中,CSM多见于日本血吸虫病,而曼氏血吸虫病和埃及血吸虫病多侵犯脊髓[…  相似文献   

2.
我国血吸虫病的分布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66-3768
阐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分析了该病在我国疫区的分布情况,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了相关论证.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优先防治的重大传染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份。建国初期,累计查出血吸虫病患者近2000万,病牛150万余头。40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根据多年的流行病学观察和研究实践,家畜(特别是牛)在血吸虫病传播和维持生活史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讲,家畜是我国血吸虫病最主要的传染源。经过我国社会发展和多年的防治,我国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显著,消除血吸虫病近年来逐步提上日程,其中家畜血吸虫病防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的防控历程和流行现状,以对家畜其他疾病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洲滩草本植物与日本血吸虫之间的化感作用及生态学关系,探讨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新措施。方法:采用改良的Rorbert’比较法和平皿法,观察湖北省荆州市郊血吸虫病疫区草本植物浸出液(10%)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钉螺的影响及杀灭毛蚴的作用。结果:野胡萝卜草、猫眼草、地菜、苔草、紫花地丁等洲滩草本植物的浸出液能够非常显著地抑制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而小蓟的浸出液具有显著地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作用;益母草、毛茛、猫眼草、蒿及藜蒿浸出液对日本血吸虫毛蚴具有杀灭作用。结论:洲滩草本植物的化感作用具有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潜在能力,有望成为一种控制湖沼地区血吸虫病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5.
脊髓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卵异位性损害,引起神经系统症状的少见类型.CT、MRI诊断脑型血吸虫病国内外均有报道1~3,但脊髓血吸虫病的MRI诊断报道极少见.脊髓血吸虫病与脊髓内其它病变的影像诊断难以鉴别.我院曾误诊2例,笔者就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型日本血吸虫病做回顾分析,寻找及总结诊断该病的MRI特征性表现,以利于同道们对本病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多种哺乳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寄生虫性疾病。有时呈急性感染.其传播具有地方性和人畜共患两大特征;而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奶牛养殖中沙门氏菌主要引发犊牛副伤寒,在血吸虫病疫区,奶牛患血吸虫病后,有的继发沙门氏菌病(犊牛副伤寒),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兔特异性抗体水平的动态及进一步证明IEST诊断血吸虫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  相似文献   

8.
动物血吸虫病防制的主要进展、问题和今后工作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动物血吸虫病流行现状日本血吸虫病曾在我国南方12个省、市、自治区的400个县(市、区)流行,据统计全国曾有钉螺面积140亿m~2,病人1000万,病畜百万头以上。解放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血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下,我国血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至今已有227个县(市、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55个县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占总疫区县数的70%,但尚有7个  相似文献   

9.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日本血吸虫感染鼠肝组织内虫卵冰冻切片作为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的实用价值。用该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染色试验,采用单盲法检测140例日本血吸虫病人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6.4%及97.1%;检测100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率分别为3.0%及2.0%;检测21例丝虫病人及11例华枝睾吸虫病人,交叉反应率为0~9.5%。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染色试验的敏感性均显著地高于环卵沉淀试验.结果表明该抗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10.
家畜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血吸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属国家二类动物疫病.日本血吸虫分布于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和江南13个省、市、自治区.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病为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疫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13个省、市、自治区域内。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如对血吸虫病防治不力,病原体很有可能“随水北上”会极大地危害受水地区的人、畜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凡受水地区更应特别重视和切实加强血吸虫病的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们1975年11月份的试验及全国耕牛血吸虫病治疗协作试验四川点1976年5月份的试验,均证明3—6u7505微晶总量按200毫克/公斤五日五次口服,治疗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耕牛,有很高的疗效。虽然这种药物安全,有效,但疗程仍嫌过长,为了更便于在农村推广,还有缩短疗程,降低剂量的必要,1976年5月至1976年7月,我们在阳新县对8头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耕牛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家畜血吸虫病的流行规律以及日本血吸虫的发育史,采取"查、治、灭、管、防"的综合防治办法,实行人畜血防同步开展、消灭传染源、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田水利建设、改厕、改嫰相结合,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最终实现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牛日本血吸虫病5种血清学诊断技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找寻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并能大规模应用于临床的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以疫区黄牛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卵沉淀试验(COPT)、血清法间接血凝试验(sIHA)和血纸法间接血凝试验(bpIHA)、胶乳凝集试验(PAPS)、三联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三联Dot-ELISA)5种血清学诊断方法与粪检方法检测牛日本血吸虫病,并对5种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用血清学方法COPT,sIHA,三联Dot-ELISA对疫区黄牛进行血吸虫病检测,与三粪九检结果符合率高,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捷方便、费用低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疫区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普查,是比较理想的现场检测方法,值得推广.血清学方法bpIHA和PAPS检测血吸虫病,尽管方法简便、费用低廉,但其灵敏度、特异性与三粪九检结果符合率低于血清学方法COPT,sIHA,三联Dot-ELISA,易造成漏检,假阳性,故在普查时,不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曾流行于我国南方12省(市、自治区)。严重地危害着人民健康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党和各级政府对血防工作十分关注,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家畜血吸虫病感染和病牛数大大减少;通过试点工作为面上防治提供了优化防治组合;坚持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方针,有效地遏制了80年代末疫情回升的势头;围绕农业搞血防开创了血防工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口服“75O5”微晶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用药量较大,无论从药源或经济效果考虑,都有探索不同剂型及投药方法以减低药物剂量的必要。因此,1976年6—7月我们在阳新县采用“7505”二甲亚砜溶液,按不同剂量肌肉注射,对10头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耕牛进行治疗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吸虫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易感动物包括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系统综述了家畜血吸虫病的生活史、传播链和临床症状,分析了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技术和综合防治措施,并提出了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性建议,为家畜血吸虫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一种检测牛日本血吸虫病的快速诊断技术,试验以乳胶微球标记的兔抗牛IgG抗体作为免疫探针,以血吸虫可溶性抗原为检测线,羊抗兔IgG为质控线,研制了牛日本血吸虫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对该试纸条进行了效价、敏感性、特异性、非特异性、保存期、批内批间可重复性及符合率等各项试验,结果表明试纸条的效价为1∶2;对于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28 d和 35~56 d的病牛血清,试纸条的敏感性分别为20%(2/10—检出阳性份数/检测数)和100%(30/30);用于检测健康牛血清的特异性为100%(20/20—检出阴性份数/检测数),检测东毕吸虫、肝片吸虫、锥虫病牛血清,未见交叉反应现象;对于粪孵确诊为血吸虫病阴、阳性的牛血清,试纸条与粪孵法的阴阳性符合率均为100%;与IHA阴阳性符合率也均为100%;试纸条批内批间可重复性好,2~8℃保存的试纸条有效期达15个月。用试纸条检测实验感染血吸虫牛治疗前后体内不同时期血清抗体的水平,发现牛感染血吸虫后第5周的血清均可检测出血吸虫抗体,在治疗后第16~24周血吸虫抗体消失。  相似文献   

19.
选择湖北省江陵县5个行政村的家犬(可在户外自由活动)和宠物犬为研究对象,用血清学诊断法、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犬的感染情况,并采用抽样法对调查村所属的湖滩进行钉螺检查.结果,犬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10.59%,饱和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8.24%,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10.77%,5个村湖滩阳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445只/m2.结果显示,该县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严重,阳性犬以重、轻度感染居多.  相似文献   

20.
2006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科学实施血吸虫病家畜传染源控制各项措施,较为有效地切断了家畜血吸虫病传播途径,显著改善了钉螺滋生环境,在江苏血吸虫病流行区农业血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效,在当地取得了梦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