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反垄断法》角度对连日来发生的"淘宝事件"进行理性分析,阐述了淘宝商城在以提供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网络市场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但其《淘宝新规》的发布并非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故不构成垄断行为。同时指出《淘宝新规》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希冀人们对现如今中国的网络购物模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入手,分词汇、句法和书写三个层次分析小说《蝴蝶梦》中人物的对话,并从常规和变异两方面分析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通过分析,读者能够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并且可以把这种文体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欣赏中。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凭着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了过人才华。而在张爱玲小说中,她擅长在各个方面用比喻来剖析人物微妙的心理,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用比喻来渲染气氛,适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爱玲的比喻与众不同,这些比喻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她笔下构筑起一个鲜活灵动的“动感世界“,从而反映文章的深刻主旨并形成她小说独特、巧妙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这位曾风靡上海文坛的才女作家,以其自己的切身经历,再加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丰富的意象,细腻的心理刨析以及如火纯青的语言技巧,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当读者跟随小说中的人物共历生活时,一些疑问不免产生。本文仅以张爱玲小说《半生缘》中的女性形象做一探究,供热爱其小说的读者们笑谈。  相似文献   

5.
清教徒将《圣经》看做唯一的权威。霍桑对《圣经》非常的了解,并且他身处于当时的西方文学背景之下,而当时很多传统文学作家的灵感都来自于《圣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圣经》也在霍桑创作《红字》的时候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他的作品中"移植"了很多《圣经》原型。本文将从海斯特·白兰和亚瑟·丁梅斯德的人物塑造的角度上对照小说中的圣经原型。通过白兰和丁梅斯德这两个人物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内部冲突,反映出作家霍桑的宗教理念。霍桑在指责清教无视于人情的同时,又无法控制的从清教的角度和指导思想来批判了自己笔下的人物,并且在文中也决定这些人物的命运和故事。  相似文献   

6.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由作者的个人经历为素材写成,重视心境描写,具备非常典型的私小说特征。私小说对日本文坛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从这篇小说来向大家展示一下心境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诗经·秦风·终南》中梅楠之争,通过梅、楠二字形义辨析、诗经时代陕西关中地区的梅与楠的种植情况以及《终南》篇中"有条有梅"的比兴所指,认为诗中的"梅"是指楠木之"鉾"而并非后代所说的酸果之"梅"。  相似文献   

8.
《桃花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它将儿女情长置于明末战乱的历史背景,既是爱情悲剧也是国家的悲剧。文章以文史结合的方式,基于小说《桃花扇》探讨作者孔尚任的悲剧意识,分析了其悲剧精神的表现,探究了悲剧精神的渊源,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乔治·奥威尔在散文《马拉喀什》中讲述了他在法国和西班牙共同殖民下的保护国摩洛哥内陆城市马拉喀什的见闻,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客观冷静地描述了六个独立事件,向读者全景展示了一个苦难深重的民族。对于眼前的一切,作者没有作任何评论,只是指出殖民帝国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现实之上这一客观事实。然而,隐喻、类比的修辞和精确凝练的措辞,尽显作者压抑心头的强烈愤慨,表现了作者对饱受苦难的殖民地人民尤其是女性的深切同情和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血泪控诉。  相似文献   

10.
安部公房在他的小说《砂女》中给我们讲述了主人公仁木次平在现代都市生活的孤独与困惑,并苦苦地挣扎着。偶然一次他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掉进别人的陷阱砂洞。从此开始了他与孀居女人的砂洞生活。始终以现代人自居的他,在这封闭的空间里挣扎、绝望、以及在绝望中最后发现希望。通过“我”的自我认同的描述,对在不毛之地的沙丘的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侏儒小查赫斯》是德国作家霍夫曼的融趣味性与叙事性为一体的怪诞风格小说。小说运用怪诞文学的特征和手法,把小查赫斯的丑陋写到极致的同时又将完美描写得无以复加,形成强烈的戏剧效果,讽刺和幽默是其怪诞审美功能的表现。小说在怪诞风格下,仍有诸多写实主义元素。叙述背景以当时社会为参照,叙述情节以现实背景为依托,叙述基调建立在写实主义之上,揭露查赫斯丑恶本质亦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丑陋,符合逻辑和当下社会现状。表现手法上现实与虚构相分离,与当下社会环境相关;写实与怪诞相促进,用怪诞的手法来震撼读者的内心,以引起反思。怪诞和写实的两种文学表现手法最终殊途同归,共为表现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鲁迅早期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看与被看”是最为明显的结构模式之一,而和鲁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尤其是在《恋爱中的女人》中也对这一结构模式情有独钟。鲁迅和劳伦斯这两位时代的先锋分别以自己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己任大胆创新,在各自的作品中以不同题材反映时代弊病。  相似文献   

13.
阎连科是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作家,步入文坛三十多年来,长期从事以底层民众为主题的小说创作。他以对底层农民的理解和同情、对人在生存绝境中的反抗的极致描写而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底层文学创作方面产生了突出影响。本文以《受活》一书为例,通过对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叙述和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场景描写,一方面归纳出底层意识在作品中的体现方式,一方面触动读者的神经,从而引起大家对底层人民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4.
《后宫·甄嬛传》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的语言风格,是该剧成为国内近年来后宫题材电视剧巅峰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以《后宫·甄嬛传》中的多段具体对白为例,根据剧情背景,结合语用学经典理论,详细分析了其中遵循的礼貌原则及其准则,并体会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阅读莫迪亚诺的小说,我们可以感觉到幸福就犹如海市蜃楼,是转瞬即逝的,人的一生都在寻寻觅觅,最终却陷入迷茫与不幸之中。身份的遗失渗透在莫迪亚诺的大部分小说中,在《青春咖啡馆》这本著作中也有体现,小说的主人公名叫露姬,她面临的痛楚感染着每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16.
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是一个思想体系,这个体系的思想基础是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现实基础是当时严酷的社会现状。该体系发端于日本留学期间,到《呐喊》、《彷徨》时代基本形成——《呐喊》、《彷徨》就是这个思想的艺术结晶,并且随着鲁迅世界观的不断发展深化而日趋成熟、丰满。 鲁迅“改革国民性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许寿裳回忆在日本留学时鲁迅与他们一起经常讨论的三个相关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茅  相似文献   

17.
<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密切尔生前唯一出版的一部小说.小说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所共有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深刻阐释了主人公与"那片红色土地"深深纠缠着的"故土情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忧患意识以及对南方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8.
《乱世佳人》是美国著名作家玛格丽特.密切尔生前唯一出版的一部小说。小说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人民所共有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深刻阐释了主人公与"那片红色土地"深深纠缠着的"故土情结",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美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忧患意识以及对南方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9.
晚清翻译小说的误读无所不在,“不确定性的规避”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这种种误读现象的新视角。对外来文化不确定性的困惑使得译者对文本误读用以规避,这虽使译作在一定程度丧失原作部分风采,但在特定时期这样的误读更易达成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陈炽(1855—1900年),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陈炽曾通过科举之道充任朝廷命官。他长期“留心当世之务”,广泛阅读西书译本,并历游沿海商埠,接触到港澳等地的西方文明,逐步萌发了改良政治,振兴经济的富国思想。十九世纪90年代初期,他撰写了《庸书》,继而于90年代中期完成了《续富国策》的著述工作。同时,他积极投身于改良派的维新活动,在康有为发起组织的强学会中任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