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抽穗后,每667平方米的穗数已成定局,但是穗粒数和粒重还有较大变化,因为子粒中积累的淀粉大约有2/3来自开花以后的光合作用,所以这一阶段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的管理重点是保根、保叶。1.浇好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抽穗开花期干旱不仅会影响粒重,还会影响穗粒数。所以,在浇过拔节水的基础上,还应根据麦田墒情在开花至灌浆期浇1次  相似文献   

2.
从抽穗到灌浆成熟,是小麦生长的后期.小麦抽穗后,茎、叶生长基本停止,生长中心转入开花授精和灌浆成熟的生殖生长时期.抓好此阶段的田间管理,可促使穗粒数及粒重有所提高.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3.
以多穗型华瑞0712和大穗型淮麦33为材料,研究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旗叶时间越早,小麦穗粒重、每穗粒数、每穗有效穗数和单茎干质量的下降幅度越大,其中穗粒重的影响最大;抽穗后第20天去除旗叶,对小麦每穗粒数、每穗有效穗数和单茎干质量无显著影响;大穗型淮麦33去除旗叶后穗粒重和单茎干质量降幅大于多穗型华瑞0712。因此,建议生产上尽可能延长小麦旗叶功能期。  相似文献   

4.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通常称为生育后期.进入生育后期以后,小麦穗数已经定局,但每穗粒数、粒重还有很大变化.因此,搞好后期管理对争取粒多粒重,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化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72-847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豫东平原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容重>穗粒重>单位面积有效穗>抽穗至成熟天数>千粒重>穗粒重>全生育期>株高>最高分蘖>出苗至抽穗天数。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性状主要是容重、穗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和抽穗至成熟天数,明确了各种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超高产小麦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构成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三个要素是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麦收前,在发出产量预报的关键时期,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已基本成形,预测的难度不大。唯有千粒重,只能在小麦开花后才开始逐日增重,又加之三十多年来,我省小麦粒重的年际间变化很大,高的年份可接近50克,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华北麦区不同时期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籽粒灌浆特性,体积构成参数的演变趋势及其对粒重的相对重要性。随品种更替,返青-抽穗开花时间缩短,目前品种穗分化速度和速率提高,抽穗开花提早,开花-成熟时间延长2d左右,主要增加直线增长时间。  相似文献   

8.
采用陕西省蒲城县2010-2015年冬小麦发育期的冬小麦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同期冬小麦发育期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小穗数、不孕小穗率、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株成穗数、成穗率、茎秆重、籽粒与茎秆比等要素与起身-拔节、拔节-孕穗、孕穗-抽穗、抽穗-开花、开花-乳熟、乳熟-成熟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孕穗-抽穗期降水对冬小麦产量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渭北旱塬小麦产量构成中穗粒数与拔节-孕穗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关系密切,呈正相关,千粒重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理论产量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地段单产与起身-拔节降水量、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成穗率与孕穗-抽穗降水量成正相关、与抽穗-开花降水量、乳熟-成熟降水量成负相关。建议要高度重视冬小麦返青后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关键期的降水供应。  相似文献   

9.
小麦拔节抽穗后,是根、茎、叶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培养合理群体结构,巩固穗数,形成壮秆、大穗、增加粒重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拔节抽穗期的管理对于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河南省柘城县是农业大县,也是产粮大县,年种植小麦6.47万hm2,年产优质小麦54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搞好小麦后期的田间管理,对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5天左右,时间虽短,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一、当前小麦生产形势从当前小麦田间生长情况来看,全  相似文献   

11.
2001~2002年气候变化对淮北地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 2 0 0 1~ 2 0 0 2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小麦生育期内 ,淮北地区先旱、暖冬 ,后期低温、光照少 ,致使小麦生育进程出现“三早”(分蘖早、拔节早、抽穗早 )和“三长”(始穗—齐穗、抽穗—开花、开花—灌浆的时间长 ) ,造成小麦的穗粒数减少和千粒重的降低 ,最终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2.
正一、因地制宜,浇足开花水或灌浆水小麦开花期至成熟期的耗水量占整个生育期耗水总量的1/4,需要通过浇水满足供应。干旱不仅会影响小麦的粒质量、抽穗、开花,还会影响穗粒数。因此,小麦扬花后10天左右应浇开花水或灌浆水,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抵御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质量。此期浇水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不要在风雨天气浇水,以防倒伏。小麦成熟前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根系活力,降低粒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三者同时下降,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三  相似文献   

16.
张传龙 《河南农业》2016,(10):24-25
正小麦生育后期,是指小麦从抽穗开花,历经灌浆到小麦成熟收获这一段时间,约40d左右,时间虽短,但却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后期的田间管理,增加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早浇灌浆水(一)浇灌浆水的必要性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充分说明充足的水分对提高小麦千粒重的必要性。充足的水分以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  相似文献   

17.
小麦齐穗后,构成小麦单产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均已基本定局,后期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巩固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正常进行,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分析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特点,并提出了小麦抽穗后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根外喷肥、防治病虫害、防旱排涝等。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小麦的高产对土壤肥力有很强的依赖性。小麦施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田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也不要过小。如果前期氮肥过多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如果氮肥过少,那么小麦植株达不到安全越冬的生理状态,小麦受冻严重也会造成减产。二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若三叶期缺磷,会导致次生根少,分蘖延迟或不分蘖。三叶期后缺磷,会延迟抽穗、开花和成熟,使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是小麦产量的三要素,三  相似文献   

19.
小麦拔节标志着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中后期生育阶段,无效分蘖枯黄退化,上三叶渐次抽出。成穗数和穗粒数在此期间确定。小麦抽穗后开花灌浆是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增强上三叶光合功能和延长功能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对增加穗重有显著作用。在管理应采取相应措施,促无效分蘖早枯黄退化,看苗适当追施返青肥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保持上三叶功能作用和延长功能期,以增加粒重。此外还要注意防旱防涝,防低温冻害和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20.
小麦氮肥运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肥对小麦冬前生长发育影响较小,对年后小麦快速返青、拔节、抽穗有促进作用;N肥前移能提高小麦分蘖能力,而合理分次施入N肥能有效的提高小麦成穗率.N肥后移能够推迟小麦开花,增强小麦生育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延迟成熟,能增加穗长、穗粒数和提高公顷穗数.前N后移效果优于一次施肥效果,与分次施肥效果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