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6,(2):148-152,157
小茶馆与大社会一个小茶馆,一个大社会。“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是老舍先生一次在回答记者问他为何写作《茶馆》时所说的话。的确,通过他的笔触,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茶馆,这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浓缩了的大社会的风情世态。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话剧舞台上不朽的作品。这部三幕话剧涵盖了清末至民国长达半个世纪中茶馆的变迁,茶馆的王老板一心期望通过跟上所谓的改良步骤来挽救自己的茶馆,但是茶馆的日益凋敝是当时社会动荡的必然结果。老舍先生曾恳切地说:“…  相似文献   

2.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这个作品用茶馆的命运来隐喻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兴衰,从茶、茶馆、茶文化入手来传达"葬送旧时代,歌颂新中国"的时代主题,与当时的主流文学样式迥异其趣。  相似文献   

3.
《茶馆》是我国话剧典范,一经上演,长久不衰。剧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这得力于老舍先生力透纸背的语言功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就《茶馆》的语言艺术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4.
北京又添一新景老舍茶馆是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命名的一家京味儿十足的茶馆,1988年兴建,位于北京前门西侧蓝色琉璃瓦飞檐的“大碗茶”商业大楼三楼。正门前,有一座老舍先生的半身铜像,“老舍先生”以幽默的目光迎接着前来品茗的宾客。门楣上书有“北京大碗茶”五字的金漆匾额,落着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写的“集老舍书印”的边款。走进大厅,使人感到一派既古朴典雅,又清新蓬勃的气氛.厅内宫灯高照,名人书画琳琅满目。中央池座里摆着数十张乌漆铮亮的仿古梨木八仙桌,上首是一座小巧玲珑,故宫漱芳斋风格的小戏台,下首棱花木门,虚掩着几间雅座,左边明亮的高台上是一溜可以眺望天安门的廊座,右边柜台前悬挂着老式茶叶店  相似文献   

5.
舒云 《农业考古》2003,(4):276-277
老舍的代表作——《茶馆》,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从中吸取了营养。但《茶馆》的产生,却鲜为人知。舒云女士特撰文“老舍与《茶馆》”一文,详细叙述了老舍写《茶馆》的来龙去脉,值得一读。今特摘之。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话剧《茶馆》中,主人公王利发所开的茶馆里张贴有一张"醉八仙"大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的有关课文注释是:"醉八仙"大画大约是以饮中八仙故事为题材的画.饮中八仙,是指李白、贺知章等八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欠妥,"醉八仙"应指传说中的汉钟离、铁拐李等八仙.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话说北京茶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茶馆不仅是人们饮茶小憩、享受品茗乐趣的好去处,而且还可以从茶馆里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历史掌故,乃至世道的兴衰。凡是看过老舍先生著名话剧《茶馆》的人,都会对北京的市井生活和民间疾苦,产生深刻印象。茶之成为商品,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据陆羽《茶经》引《广陵耆老传》中说,在晋元帝时,就有老妇人每天清晨提着一罐茶水,到市场上去卖,市民们纷纷购买,由此推断这就是茶馆的雏型。明确记载有关茶馆的最早文献,是唐代宗(公元七六二——七七九年)时封演的《封民闻见记》:“闰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见卷6)唐中期时,饮茶风气愈益盛行。市廛间随之出现了卖茶水的  相似文献   

8.
邢湘臣 《农业考古》2003,(2):132-132
老舍的女儿舒云女士撰写了“老舍与《茶馆》”回忆录 ,读来思绪万千。今择之 ,共“品”味。老舍写《茶馆》一剧 ,有他的前因后果。老舍是当代著名的剧作家 ,但是他对自己的剧本 ,从不作高的评价 ,他只有一个优点 ,就是“勤快”。此话不假 ,正是老舍夫人胡青在整理老舍手稿时 ,发现仅一部《春华秋实》 ,老舍写了五十多万字 ,化了七、八个月时间 ,一遍一遍的改 ,一共改了十遍 ,说明他写作的谨慎、郑重 ,所以他写出的作品 ,份量很重 ,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治学“勤快”的哲理。老舍写《茶馆》剧本 ,那就在“三反五反”后 ,老舍刚…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茶     
有一文艺单位,想在上海开爿艺术茶馆,取名“鲁迅茶馆。”。上海的“鲁迅茶馆可与北京的“老舍茶馆”齐名。一来,鲁迅、老舍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二来,上海是鲁迅长期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可说是鲁迅的“第二故乡”),三来鲁迅生前十分爱喝茶。他一边品茗,一边构思佳作,在他的日记中,就有买茶、赠茶及外出饮茶的记载。鲁迅对品茗有一论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  相似文献   

10.
沙宣  刘军芳 《农业考古》2005,(2):110-113
雷锋墙下多沉思,远望老舍茶馆,除了京味十足的彩色雕梁门柱,几十年如一日的“老二分”茶摊,还有那面巍巍壮观的“雷锋墙”。褐色的雷锋铜雕像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在这里绝不仅仅是个装饰和口号而已,它犹如茶馆的历史一样绵长,作为一种企业文化深深刻进了老舍茶馆每一个员工的血液里。  相似文献   

11.
徐锋 《百姓》2005,(2):49
梁实秋先生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麻将.而茶和麻将都是成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并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成都茶馆遍布,而有茶馆的地方就有麻将.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社会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对话用语也因为具有时代特色而为人所乐道,本文以此为突破点对红楼梦中的对话进行分析,分析不同情况下的红楼人物的语言情态分析当时的社会存在与意识。  相似文献   

13.
“老舍茶馆”的冷与热1988年,北京西珠市口开设了“老舍茶馆”,茶客们在这古色古香的环境中悠然品茶,领略“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茶文化韵味。同时可欣赏传统技艺节目,既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洗礼,这正是“老舍茶馆”独特魅力之处。不到五年功夫,...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孟春,笔者向国内17个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53家茶馆和在香港、台湾的朋友,邮寄了当时刚从印刷厂印出来的《中国茶馆》样书,很快(不到半个月)就收到北京、上海、沈阳、珠海,尤其济南市千佛山路9号山东名人茶馆的鲁明先生,在三月二十三日寄来的特快邮件;“看到《中国茶馆》,十分高兴,要求购买1500册。”他还就增添内容,重新设计了书面草图,并建议由他负责在山东出版社正式出版。此事,向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先生作了会报,古稀之年的王老在百忙之中,于四月十五日特意为再版的《中国茶馆》写了“序…  相似文献   

15.
张轩德 《农业考古》2001,(4):101-102
茶馆是社会的一角 ,也是社会的缩影。光明与黑暗 ,进步与落后 ,奋进与堕落 ,乃至人间的喜怒哀乐 ,往往都可以由茶馆折射出来。真可谓小小茶馆天地宽。现就下述三个方面试论茶馆与社会的相关性。社会的变革与茶馆的兴衰茶馆业历史悠久 ,是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行业。她世代相传 ,遍及全国 ,江南水乡茶馆业尤为兴盛。古往今来 ,城乡茶馆林立 ,茶客盈门。茶馆置身于社会 ,就势必随社会的变革而兴衰起落。以浙江湖州为例 ,近半个世纪来 ,茶馆业也曾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而又复兴的小周期。据浙江省茶业调查组 1 953年调查 ,当时吴兴、德清、长兴、…  相似文献   

16.
茶香飘鹏城深圳老舍茶馆从80年代末隆重登场,到90年代初悄然关闭,多少带点悲壮的色彩。其经营者超前的经营意识,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一闪而过。从某种意义来说,这是有点一厢情愿的味道,那时候的环境,还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种种因素。虽然那时的深圳已改革开放十年,深圳的发展初具规模,但总的来看,人们还处在一个创业期的“躁动”心态,大多数人的经济基础还没稳定,无论人们的消费心理,还是消费能力,都不能形成一个消费群,他们还没有一种闲情和静心呆在悠闲的茶馆谈天说地。尽管老舍茶馆从它的设计格调、经营方式、茶馆规模…  相似文献   

17.
王学铭 《农业考古》2007,(5):217-217
知道了鲁迅先生也去茶馆喝茶,感到很新鲜!在我过去印象中,鲁迅先生应该是个永远的留着整齐的胡子、永远的严肃、永远的“横眉冷对”着一切的伟人!他也会食人间烟火么?去,而且不止一次地出入北方的茶馆、南方的茶楼吗?也会坐在茶馆或茶楼里,同民众一起,同他的朋友们一起,喝茶、吃茶点、聊天?是的,鲁迅先生也去茶馆、茶楼!翻开鲁迅先生日记。1912年5月离南京北上,5月5日抵京,寓居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县馆内的藤花馆,从即日起开始记日记。没过几日,就开始了他在北京不断去茶馆的“有好茶喝,会喝好茶”的生活。请看日记。1912年5月26日记云:…  相似文献   

18.
沈冬梅 《农业考古》2006,(5):130-134
一、茶馆社会文化功能的历史茶馆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经济文化现象。它最初出现在唐中期开元时期。据《封氏闻见录》记载,在自今山东河北邹、齐、沧、棣等地通往洛阳、长安这一路的大小城市中,有人开设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在西京长安开远门外数十里之处的道路边上也有开茶馆。当时称茶馆为茶坊、茶肆、茶店、茶楼、茗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行旅之人以及城市居民的饮茶和歇息休闲之用。到了宋代,由于商品经济更为迅速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流动加剧,城市、乡村都出现了数量众多的…  相似文献   

19.
老舍在小说中描述了大量的个体悲剧, 其悲剧主体大多数是一些弱小人物, 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两难的境地。老舍通过描写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尽挣扎, 展示了现代社会生存性的悲哀。同时, 老舍也指出,这样的生存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 悲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战。这体现了老舍对人的命运的执著关注, 揭示了 20 世纪中国人囿于文化中挣脱不了的悲哀。  相似文献   

20.
刘钟瑞 《农业考古》2001,(2):171-172
如果到上海老城厢逛一逛 ,也许会发现老城厢最具特色的店家是茶馆。旧上海 ,老城厢曾是上海茶馆的集中地 ,尤其是在城隍庙一带 ,以湖心亭茶楼为中心。周围有茶馆十几家。随着社会的变迁 ,特别是十年动乱开始后 ,老城厢的茶馆除了湖心亭茶楼外 ,所有的茶馆已全部消失。现在 ,在老城厢范围内 ,仅豫园商城和上海老街就有大大小小的茶馆十几家 ,使老城厢地区又重现了历史旧幕。然而 ,和旧上海的茶馆不同 ,现在的茶馆、无论在装饰布置 ,还是在经营格局上均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成为一个集品茗 ,休闲、交友、赏艺的高雅场所。各家茶馆在突出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