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瘟(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VE)是鸭、番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自1923年被荷兰学者Baudet首次报道以后,相继发现于法国(1949)、美国(1950)、印度(1963)、比利时(1964)、英国(1972)、泰国(1976)和加拿大(1976),其流行范围逐步扩展开来。1957年,黄引贤在我国广州报道发现了鸭瘟。1957~1965年,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南部、中部和东部的一些省市,1983年,廖德惠报道了四川省存在鸭瘟,并且分离到鸭瘟病毒。至今,全国各地均有本病的报道。目前鸭瘟仍然是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是养鸭业的一大危害。自1923年在荷兰首次发生以来,已蔓延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我国自黄引贤首次发现本病以来,目前全国所有养鸭地区均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本病流行范围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做好该病的防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悦 《兽医导刊》2011,(4):34-35,64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发软、下痢、流泪、排绿色粪便,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  相似文献   

4.
鸭瘟病毒病,简称鸭瘟,又名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是鸭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致病力强,鹅与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致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但鹅群感染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本病是养鹅地区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要做好鹅群鸭瘟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陈雪华  陈超 《兽医导刊》2013,(11):37-39
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多变,气温逐渐降低,鸭场极易发生多种疾病,要提早预防,科学诊治,才能减少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经验,对秋冬季节养鸭场常发的一些疫病进行了分析,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鸭瘟1.基本特征。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俗称"大头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对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在鸭群运销旺季和低洼多水的污染地区最易发生和流行,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则较少大批发病。2.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  相似文献   

6.
<正>鸭瘟(Duck plape0)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是大雁、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鸭瘟,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关鸭瘟的报道。有关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  相似文献   

7.
1 鸭瘟 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急性、高度死亡性的传染病,是由疱疹病毒引起,各种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以番鸭、麻鸭、绵鸭最易感染发病.成年鸭发病与死亡较为严重,1月龄以下的小鸭发病较少,各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尤易流行,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2~4天,患鸭体温急剧升高到43℃以上,食欲减少或停食,流泪,眼有脓性分泌物,部分病鸭头颈部肿大,俗称"大头瘟".  相似文献   

8.
易悦 《动物保健》2011,(4):34-35,64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疱疹病毒引起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等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发软、下痢、流泪、排绿色粪便,因有些病鸭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从而对养鸭业造  相似文献   

9.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属的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侵害血管,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糜烂,淋巴器官出现病变,实质器官有退行性的病变.1923年Baudet首次报道荷兰的家鸭暴发鸭瘟,现在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和流行,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鸭瘟主要引起鸭的死亡、淘汰和产蛋下降,给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传染病,俗称"大头瘟",现普遍认为其病原有3个血清型,即1、2、3型.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国首次发现以来,我国流行的鸭肝炎病毒血清型主要为1型,并已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市,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鸭瘟是鸭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发病后期鸭头部肿大或下颌水肿而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性别和龄期的鸭都易感。鸭群感染本病后,传播迅速、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群死亡。一、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被病鸭和带毒鸭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鸭只;也可通过交配、眼结膜、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也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媒介。二、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2~5天。发病时病鸭体温升高达43~44℃,呈稽留热,精…  相似文献   

12.
鸭瘟是鸭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于病程后期鸭头部肿大或下颌水肿,故鸭瘟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自然条件下,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鸭对鸭瘟都很敏感。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病主要通过病鸭和带毒鸭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的鸡、鸭,也可通过交配、呼吸道传染,吸血昆虫也是本病的传染媒介。1发病情况病鸭不思饮食,离群、喜饮、不愿下水、拉稀,粪便呈绿色或灰白色。给予庆大霉素和磺胺治疗无效,发病5~6d后相继死亡200多只。2临床表现患鸭精…  相似文献   

13.
1鸭瘟及其病毒鸭瘟,又叫鸭病毒性肠炎,是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其多发生于鸭、鹅以及多种雁形目禽类中。第一次被报导荷兰的家鸭感染了鸭瘟病毒后,许多地区养的鸭子都有这种病例发生,我国也不例外。于是鸭瘟迅速传播并流行,导致了各地的鸭子发病,严重的引起死亡,从而给养鸭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鸭  相似文献   

14.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的一种热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体温升高、黏膜出血、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头颈肿大为特征,故俗称“大头瘟”。本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常导致大批死亡,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鹅感染鸭瘟     
鸭瘟是鸭的一种猛烈的病毒性传染病,往往引起鸭群的大批死亡。鹅感染鸭瘟病毒后,也会发病死亡,称鹅感染鸭瘟,或鹅的鸭瘟病。据文献报道,在某些地区,鹅可大规模感染鸭瘟而招致巨大的损失。并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但在另一些地区,即使将健康鹅与鸭瘟病鸭一起饲养,也不会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于成年鹅,尤其多见于产蛋期的母鹅。小鹅极少发病。临诊症状鹅只患病初期,精神食欲无多大变化,体温升高达42—43.5℃,体重显著下降,继而精神沉郁,两脚发软,行走困难;流鼻液,时时大力摇头,眼睑肿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天鹅等雁形目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俗称"大头瘟",也叫鸭瘟。病理特征主要是呈败血症经过,血管损伤导致出血、淋巴器官受损以及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本病流行广、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往往  相似文献   

17.
叶健强 《兽医导刊》2008,(10):14-1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继发现小鹅瘟(GPV)和鸭瘟病毒(DPV)能够引起雏鹅感染发病后,于1993年由四川农业大学程安春在四川省内首次发现且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新型病毒,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综合病例)和病理变化(后期死亡雏鹅病变及其组织学变化)与小鹅瘟极相似的传染病,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将其误诊为小鹅瘟.但其种鹅在开产前注射1次小鹅瘟疫苗,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仍然发病和死亡,用小鹅瘟高免血清治疗无效,其死亡率一般为25%~75%,严重的地区可达100%.  相似文献   

18.
正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任何品种、年龄的鸭都能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在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  相似文献   

19.
鸭病毒性肠炎又称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和年龄的鸭均可感染,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有一定的差异,成鸭的发病率高于幼鸭,20日龄内的雏鸭较少流行本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双目流泪、脚软、有的跛行,排绿色稀粪,有的病例出现头颈部肿大,因此称为"大头瘟"。1预防(1)切断病源,实行自繁自养。不到疫区购鸭,新购进鸭苗应隔离7~10d饲养观察,待鸭群无疫情时方  相似文献   

20.
鸭瘟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它是可引起家鸭、家鹅及其他雁形目禽类呈急性发热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我国一般称为鸭瘟,外国有称鸭瘟,亦有称为鸭病毒性肠炎。鸭患鸭瘟病报导的较多,研究亦较深入和广泛,取得了较稳定可靠的成果,但鹅感染鸭瘟的研究和报导相对较少。早在1953年华南农学院欧守杼老师曾报导广州某禽场所饲养的四千多只肉鹅发生鸭瘟的情况,在17天内发病1686只发病率约占25%,而病鹅的死亡率则为90%以上。1964年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在畜牧兽医年会上发表了鹅感染鸭瘟的诊断报告,报导了佛山市某场一群一千多头母鹅受感染,疫情连续6个月共死亡6百多头,1971年邝荣禄老师等在湛江地区食品进出口公司育肥鹅群中观察过大批发生鸭瘟的情况。以上简略报导,均认为在我省农村未引起大规模流行,但近几年来,我省除在一些收购仓库发生外,在农村亦引起大规模流行,据初步的了解,我省汕头地区、惠阳地区、佛山地区、肇庆地区、韶关地区、湛江地区及广州市郊等地都不同程度地发生鹅感染鸭瘟现象,引起大批的种鹅和肉鹅死亡。因而在生产上和经济上受到了较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