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德茶文化     
文化一词,定义有三:一是以仁义礼教教育人民:二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专指精神财富;三是指个人的一般知识和教养。茶文化应属第二种。  相似文献   

2.
孙文采 《人参研究》2001,13(3):46-48
人参是长白山区的一大特产,人参经济是长白山人的支柱产业,但在长白山人参王国的公民们对人参文化却不甚了了,不必问卷调查你随便问一个人,他会说:“吃人参上火,鼻子出血”,他就不想一想,如果吃人参上火,那不是毒药吗?如果问他人参的用法,他只会说:“泡酒喝,治腿疼,炖鸡吃,不感冒”,余者一无所知。有人说“上海人喜欢吃人参”,这是事实,如果人参只会上火,上海人是不会花钱买人参吃的。  相似文献   

3.
杨晶石  刘畅  袁华  初众 《人参研究》2020,32(1):62-64
从长白山人参故事的内涵、主题、艺术特色和蕴含价值四个层面进行解析,挖掘长白山人参故事的深层次价值,展现人参文化魅力,对于保护和传承人参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们民俗生活,弘扬长白山地域民俗文化,发展地区人参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人参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保护神,人参与人类的关联非常神秘,人参存在的神奇现象,暗示对人类有非凡的作用。首先,我们看一看人参跟人类的神秘关联。大家知道,人参的主根像人形,但这不算神奇。人参的叶子排列形状,酷似人的五指,故有掌状复叶之称,人参果有的像人的肾脏,每个人参果包裹两粒种子,如同男人性特征,还有的人参果圆球形状,里面只一粒种子,犹如女性卵子形状,每朵人参果,总是由包裹两粒种子的肾形果跟只包裹一粒种子的球型果组  相似文献   

5.
钟雪灵 《人参研究》2011,23(3):58-58
他倾尽一腔热血为人参立传,人参几乎成为他精神的图腾,虽历尽艰辛却无怨无悔。人参已深深扎根于他的生命,他的血脉中就汩汩流淌着人参文化。所以今年春天,吉林省人参商会授予他"长白山人参文化大师"之称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人参绝非党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人参基源是五加科人参,绝不是桔梗科党参。唐代的《新修本草》相当我国第一部药典,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它所描述的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涛《外台秘要》中大量含人参的处方,所应用的人参无疑都是五加科人参。日本珍藏历史文物的“正仓院”收藏中国的野山参实物已达1260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唐溢 《福建茶叶》2016,(8):236-237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和精粹,是体育运动最高级的产物。同样体育精神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体育运动中产生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指导着体育运动爱好者如何更好的从事体育运动,更是给每个有思想的人以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启迪。中国在漫长的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精神,这与长期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茶文化有一些相通之处。本文主要探讨茶文化与中国体育精神的互通融合。  相似文献   

8.
正大自然中,不论动物、植物、菌类、矿物质、微生物等等,都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其中尤以植物界中的人参,人参与人类有着超然的神秘关系,值得人们去探究。1野山参与人类肉眼所及之外在关联1.1人参生长在地下部分根芦与人的关联人们经常看到的人参,大多为根芦。根似人类的躯体,芦似人类的头颈。园参一般只有"腿",没有"胳膊",因为其生长六年左右便收获,还来不及生长出"胳膊"。所谓"胳膊",即人参的不定根,参农称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参史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甲骨上的人参象形文字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人参文字记载的国家.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人参图腾遗迹表明我国人参的应用与距今约40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文化的发展相关连.现存于日本的我国唐代人参实物标本证明,我国古代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大量史实表明我国应用人参的历史渊远流长,我国人参文化光辉璀灿.  相似文献   

10.
<正>人参文化,是人参产区文化活动与人参经济的总和,包括了这个地区的全部生产生活活动。长白山区的人参文化,伴随着人参采挖及栽培活动逐渐形成和发展。如何使人参文化与人参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达到协调同步发展,这便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一大课题。在我国应用人参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人们已经了解到:人参根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曾有五百年参龄的人参出土;典型的人参根,其外形具有人体形态的特征。古人不能解释人参的这些奇特生命现象,便产生  相似文献   

11.
解读清乾隆皇帝咏参诗三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雯虹 《人参研究》2002,14(4):47-48
人参有着几千年的药用史 ,它具有补元、养气、贻神的神奇功效 ,古代的许多文人学者留下了大量的关于人参的文字记载。这些记载对后世研究人参有着重要意义 ,这其中清朝乾隆帝的三首咏参诗在人参文化研究中占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乾隆在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 ,他在位60年 ,活了 88岁。传说 ,他坐在皇帝的宝座上 60年只是为了尊重其祖父康熙的愿望 ,而他在有生之年就传位于太子嘉庆而去作太上皇。众所周知古代帝王都追求长生不老 ,很多人甚至不惜代价寻求仙丹妙药 ,但是几乎没有哪一个帝王获得比乾隆更多的寿龄。究其原固 ,可能很多 ,但人参所起…  相似文献   

12.
吉林长白山人参与其它地域人参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人参产业发展,提高全民人参保健意思,弘扬中华人参文化,重点阐述了地理标志产品吉林长白山人参的独特生态环境优势、质量对比及其功效。方法以现代人参研究成果比较分析了该品与其它地域人参产品之间质量的异同点,并以中医理论和现代医药学学术观点分析论述了吉林长白山人参及其制品抗疲劳、抗辐射的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吉林长白山人参内在质量的诸多方面均优于高丽人参、日本人参和北朝鲜人参。吉林长白山人参及其制品抗疲劳、抗辐射作用的保健应用为工作繁忙疲劳人群和受辐射污染人群提供有效的保健方法,同时也为人参保健品开发与应用和提高我国人参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英德茶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茶文化。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指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创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虽然只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一部分,但它包含丰富的内涵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4.
英国的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1990,(4)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茶文化的含义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  相似文献   

15.
正为庆祝第30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弘扬博大抚松人参文化,挖掘抚松人参精品,提升"长白山人参"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抚松县人参产业健康发展,2016年9月6日,由抚松县委宣传部主办,抚松县人参产业发展中心承办的抚松县"第11届参王大赛",在国家级长白山(万良)人参市场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6.
人参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其医药疗效非常显著,自古就被人们所熟知与利用,因其颜色姜黄,形状极似人形又具有神奇的医疗效果,民间文学作品中它常被幻化为拥有法力的人物形象,在人间帮助着穷苦的采参人。它们可能是可爱调皮的人参娃娃,可能是美丽善良的人参姑娘,可能是和蔼可亲的人参老人,精彩奇幻的故事盛传于长白山地区,年年岁岁经久不衰。人参故事的涵盖方面很广,但根据人参故事的内容、人物形象和按照民间经典故事类型分类的不同,可以把人参故事分为不同的种类。对人参故事的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对人参故事进行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正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于8月12日,在长春农博园举办第三届"长白山人参"美食大赛,旨在进一步加快人参进入食品领域步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人参主产区参业主管部门领导、人参行业专家,"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代表将出席本次活动。本次美食大赛以传播中华人参文化,享用地道人参美食为主题。让更多人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是我省中药资源大宝库 ,开发长白山中药资源为人类健康服务 ,迫在眉睫。特别是当前我国加入WTO后 ,要想使祖国医药走向世界 ,首先的任务是对长白山区特产中药材进行研究 ,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为此 ,我们利用长白山区特产的人参和薤白佐以山楂制成具有降血脂和耐缺氧的保健食品。为预防中老年人的冠心病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现将我们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1 产品配方人参、薤白、山楂、白砂糖。2 配方依据2 .1 人参中主要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补肺 ,生津安神的功效。现代…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人参宗主国、产参大国,但人参商标品牌不多,尤其是盛产人参的东北地区,从业者品牌意识淡薄,没有自己的品牌。以下是通化孙氏人参工坊注册的九个人参商标,具有历史文化、地域性、唯一性、年代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提出中华人参文化在现阶段的涵义与基本概念,首次提出了中华人参文化的发展导致了西洋参的发现与应用。并详细阐述了中华人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与两岸人参产业发展的关系,为两岸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深层次交流与合作带来重大商机。同时也论述了炳翰国际人参产业是两岸资源互补、科技互补、共同创新发展中华人参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