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许多的高新技术革新,农业作为我国的传统支柱性产业,同样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新一代高产作物以及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储存粮食是必须进行考虑的因素,战略储备粮食有利于国家面临各种重大的灾害,而储存的粮食基本上又必须进行干燥处理。我国的粮食干燥技术一直是作为重点发展技术,在干燥粮食的过程中发展出了多种粮食干燥工艺,本文探讨了几种粮食烘干工艺的特点,并分析每种干燥工艺的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省把粮食产后处理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粮食干燥与储存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同时,在粮食干燥与储存方面,我省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粮食产后处理加工工作的有效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努力扩大粮食适时晚收面积;有效解决农民粮食晾晒问题;积极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进一步改善粮食储存条件。  相似文献   

3.
解决诸城市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粮食储存的方式以及不同方式的特点,阐述了粮食干燥与储存的必要性、紧迫性,分析了粮食干燥与储存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山东省诸城市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烘干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重要环节,粮食烘干和储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进程,对此,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粮食烘干与储存情况调研工作,对全市粮食规模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农机户和100亩以上的合作社进行了调研,初步掌握了全市小麦、玉米粮食干燥与储存情况,并针对目前粮食干燥与储存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发展粮食烘干与粮食储存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口众多、国土面积广大是我国的显著特点,也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如此重视农业的发展,才会在农业发展方面付出如此的精力和投入。我国作为农业生产的大国,尤其重视粮食的储备问题。在粮食产量如此巨大的今天,如何使得粮食在干燥的环境下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我们日常关心的主要问题。所以,我们开始进行粮食烘干的相关实验,也开始尝试通过粮食烘干机来控制粮食的水分以保证粮食的储存时间和储存产量。因此,本文就粮食烘干机的操作和维护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7月初,为落实省领导关于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省农机局围绕解决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与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座谈,到粮食主产市县调研,经过详细了解和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山东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粮食干燥与储存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一是公路晒粮现象越来越少。今年直接入库的小麦已过半数。二是粮食烘干机械不断增加。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0个种粮大户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鄄城县粮食干燥与储存的调研分析,详细讲述了小麦和玉米的干燥和储存,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粮食减损和农民增收带来效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粮食干燥机械设备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干燥技术是粮食收后加工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薄弱环节。提高粮食干燥机械化水平对降低产量损失、提高粮食品质有着重要作用。为此,通过对几种目前应用广泛、技术先进的粮食干燥机的设备特点及性能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粮食干燥机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粮食干燥技术是应用机械设备为主要手段,以替代手工工具,采用相应的技术工艺和技术措施,人为地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在不损害粮食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粮食含水率,使其达到国家安全贮存标准的机械化技术。循环式干燥就是为了强化干燥的过程,并提高干燥的均匀性,使粮食在干燥的同时进行循环  相似文献   

10.
戴春江 《南方农机》2017,(15):23-24
作为粮食生产当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全面机械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粮食烘干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粮食的产量及质量。然而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粮食烘干机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导致粮食干燥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我国粮食烘干机推广应用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粮食烘干机推广应用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底盘测功机电模拟研究存在模拟模型不精确的问题,通过研究底盘测功机电模拟原理,对汽车在道路工况和测试工况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底盘测功机加载装置阻力电模拟的数学模型。在基于快速原型的底盘测功机加载平台上,运用底盘测功机进行了恒速测功试验。结果表明:实时速度与设定速度误差在0.5 km/h以内,驱动轮输出功率16.8 kW,模拟精度较高。可为电力底盘测功机软件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硬件平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客车前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征求意见稿,对亚星某11米全承载客车分别进行初速度为30 km/h,35 km/h,40 km/h正面碰撞有限元分析。经分析,驾驶区位置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溃现象,并对客车前部结构进行改进。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实施后,驾驶区压溃空间有所减小,乘客门骨架变形量明显减小,同时为客车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浮岛技术为基础,设计辅以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和曝气充氧技术的组合浮岛系统,采用静态试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考察组合浮岛与传统浮岛在低温条件下对污染水体的处理效果。静态试验结果显示,组合浮岛对NH4^--N和COD Cr处理效果较好,NH4^--N去除率为99.70%,COD Cr去除率为65.78%,由于组合浮岛的小试溶解氧较高,TN去除效率低于传统浮岛。现场观测显示,10月30日至11月10日期间,搭载组合浮岛的试验河段COD Cr、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1.49%、18.51%、13.44%,而同期搭载传统浮岛的对照河段为0%、1.21%、-1.03%。静态试验和现场观测结果均表明生态浮岛在引入微生物载体和曝气装置后,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葡萄全程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已成为影响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本文简单介绍了葡萄的分布状况与生产作业流程,概述了葡萄生产各个作业环节的机械化发展现状与配套机具,并对未来的葡萄机械化生产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总结,旨在为我国葡萄生产机械化新设备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降低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作业排放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势在必行。以某款拖拉机为测试主体,利用PEMS系统获取拖拉机旋耕作业状态下的排放情况,按照欧盟非道路第5阶段的测试方法及计算程序,基于功基窗口法对排放数据进行计算分排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NOX排放结果为5.25~5.942g/kW·h,拖拉机装用发动机的排放测试结果,台架试验不能有效反应田间作业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6.
运用JSCAST软件对汽车制动卡钳进行模流分析,试生产之后发现铸件的两端相应部位出现了轻微的缩松缺陷,且基体中珠光体含量较少,导致机械性能不合格,通过改善浇注系统,改变合金成分,消除了缺陷,解决了机械性能不合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冷器集气壳出口处流场的不均匀性,提出内部加装导流板的改进方法,并借助Fluent软件对带有导流板的中冷器集气壳内流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以结果为凭借判断壳内导流板对气流流动特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在气壳内部加装一定数量的导流板能较为明显地改善气壳内流体的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电机端盖复杂的壁厚变化,导致铸件在试生产中产生严重的缩孔、缩松缺陷。针对这一问题,对其进行了工艺分析与改进,介绍了消除该类缺陷的工艺方法:冒口系统的优化并添加发热块、铸件补贴工艺的调整、炉料配比的优化设置、铸型刚度的优化等工艺措施,并利用模拟软件JSCAST对改进工艺进行验证、优化,有效消除了端盖严重的缩孔、缩松缺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直埋蒸汽管道内部空气层的数值模拟,得出当空气层厚度大于10 mm时应考虑对流传热影响并修正空气导热系数的结论。应用修正后的空气导热系数模拟计算不同结构蒸汽管道的温度场及外护钢管温度,分析屏蔽反射层的种类、数量,空气层厚度等条件变化对供热管道工作时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是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生物质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还可以产生能源。文章以高固厌氧消化(HS-AD)后的秸秆沼渣和褐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对影响沼渣型煤的工艺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对成型后的生物质型煤进行热重分析,以考察其作为燃料的燃烧特性。结果发现,如果对沼渣型煤的抗压强度要求为700N,最优工艺条件为成型温度为145℃,沼渣含量为23%,保压时间为120s。热重研究发现,生物质型煤热解过程表现为4个阶段,在第3个阶段,生物质型煤发生大规模热解,其中沼渣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在20%~30%,玉米秸秆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在30%~40%。升温结束后,沼渣型煤和玉米秸秆型煤的质量减少量分别为35%~45%和45%~55%。生物质型煤热解过程为褐煤与生物质的分阶段热解过程,与生物质和褐煤单独热解相比,其特征温度有偏差,在热压处理后褐煤与生物质热解过程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有助于褐煤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