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2003~2012年10年的进出口数据,分析了中国的薪材、木炭、木片或木粒、木质剩余物4种主要木质能源进出口贸易情况。中国木质能源进出口贸易呈现以进口为主的规模特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0年来中国木质能源的进口量年平均增长达到37%;中国木质能源的进出口市场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进口来源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而出口市场集中于发达国家。探讨了中国木质能源净进口趋势的原因,特别是木片或木粒的净进口原因及其负面影响,并指出了提高木质能源的利用率是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全球木质家具业的生产、消费和贸易情况,以及相关的贸易政策动态,全面分析了全球木质家具业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未来木质家具贸易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木质家具生产和贸易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欧洲是全球木质颗粒燃料产业发达地区.文中介绍欧洲木质颗粒燃料市场总体情况、生产特征、消费特征和价格体系, 分析其为规范和引导发展木质颗粒燃料产业而在原料收集、燃料燃烧、能源服务等3个环节采取的政策措施, 从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角度提出对我国发展木质颗粒燃料产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红枫 《国际木业》2008,(9):38-38
英国:欧洲生物燃料博览会和木质能源研讨会将于今年10月中旬举行,届时将讨论包括欧洲市场在内的木质燃料的使用经验,以及木质煤球的生产制造和不同大小功率的生物能源制热实现方案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2014年我国人造板产业的格局是:生产规模增速减缓,市场价格小幅下降,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扩大原料林基地建设,逐步实现林板生产一体化;加快技术进步步伐,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快行业整合速度;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意识增强;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环保型板材开发和城市木质废料的回收利用快速增长,非木质人造板发展加快。  相似文献   

6.
木质家具出口在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1996-2015年中国与15个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伙伴的木质家具出口数据进行二元边际分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木质家具出口贸易的增加几乎完全来自集约边际的贡献;集约边际与目的地市场规模和多边阻力呈正相关,与可变贸易成本和相对劳动生产率负相关;加入世贸组织对集约边际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文中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木质家具贸易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主要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以及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与非洲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现状, 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 分别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 对主要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论是, 中国对非洲的木质林产品贸易以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 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应通过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中国木质家具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木质家具为分析视角,在概述其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总量、结构和来源上重点分析了中国木质家具进出口贸易现状;最后,立足于木质家具贸易的发展状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与国外木质颗粒生产成本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颗粒燃料比其他生物质能源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最适宜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木质颗粒生产成本,我国木质颗粒的生产总成本不到国外的三分之一,规模化生产木质颗粒价格略低于煤炭,由于其优越的环保性能,推广应用极具优势,木质颗粒在民用取暖、工业燃煤锅炉、小型火电燃煤锅炉领域替代煤炭,将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木质颗粒燃料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颗粒燃料比其他生物质能源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最适宜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比分析表明,我国木质颗粒燃料的生产总成本不到国外的三分之一,规模化生产木质颗粒燃料价格略低于煤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相关自贸区协定的签署,我国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迎来了市场机遇,然而部分国家进出口关税的增加,也使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面临挑战。我国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量世界第一,然而原料进口价格的不稳定性,出口产品附加值不高,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概述了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分析了制约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的不利条件,提出了优化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双边经贸关系曲折不断,木质林产品贸易面临极大考验。文中在梳理2015—2020年中美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的基础上,分析贸易摩擦对双边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对双边贸易规模具有较大影响,贸易总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均大幅下降;木家具和人造板等木质林产品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双方短期内均难以找到替代市场;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木和锯材大幅下降,但中国木材供应和木材安全未受到威胁。未来,建议从增加国内木材供应、拓展替代市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建立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林产品市场方面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3.
木质颗粒燃料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本文介绍了木质颗粒燃料的基本特性及应用情况,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木质颗粒燃料的生产及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法采伐及相关木材贸易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木质家具是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中最重要的产品,同时出口欧洲的份额正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尽职调查法案的实施必将对我国木质家具贸易产生重大影响.笔者简述了欧盟尽职调查法案的出台背景、历史沿革和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与欧洲联盟的木质家具贸易现状,探讨了尽职调查法案实施后对我国木质家具贸易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相应政策,在应对当前困境的同时以促进我国木质家具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的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中首先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分析中国与俄罗斯两国间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 然后运用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4—2013年20年间中俄两国不同种类木质林产品和整体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对两国间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类型进行划分和测算.结果表明, 尽管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 但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偏低, 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呈现出较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层面对中国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进行概述,运用贸易强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联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沿线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处于逐年上升趋势,经贸联系也在逐年增强。中国应继续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实现区域林产品贸易和产业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薪炭林发展趋势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薪炭林发展趋势与技术研究,分析了木质能源生产与利用的主要途径,结合西部大开发,提高木质能源在西部地区农村牧区发展中的作用,再度提高新的认识,并探讨了薪炭林在农牧区的发展布局、营建类型及优势树种的选配。紧紧围绕着山区、沙区综合治理及外部环境的改善,作为营建木质薪炭林的发展基地,提出了年度木质薪炭林的生产发展框架设想与立体复合集约经营的建立模式,有利于缓解农林牧三者间矛盾,促进区域间的生态环境改善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木质颗粒成型能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能源是一种重要的再生能源,生物能源木质颗粒比其他生物能源更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在国外应用已经相当普遍。我国在木质颗粒产品推广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生产木质颗粒中制粒能耗高、设备损耗大。通过分析木质颗粒生产的国外制粒工艺、国内自主研发的制粒工艺和引进技术改进的制粒工艺的单位产量能耗,我们认为:引进制粒生产技术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蒙俄经济走廊视域下的木质林产品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从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2个方面概述了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与蒙古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进口和出口2个方面对2006—2015年中俄和中蒙主要木质林产品贸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蒙古之间木质林产品贸易规模和产业内贸易水平正在逐年增长,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总体偏低,贸易方式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中俄和中蒙在木质林产品贸易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发展为契机,加强林业经贸合作,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20.
红枫 《国际木业》2010,(4):49-49
英国:来自UPM的最新的林木市场报告称,尽管经济危机还没结束,但人们对林地和林木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混合人工林及新发展中的木质能源用材林市场。人工林的平均价格在过去的五年里已经增长了82%.自2002年起已增长了126%。2009年在林木市场的贸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