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泽蔚 《耕作与栽培》2003,(5):63-64,F003
油菜是贵州省主要的经济作物 ,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大力推广优质油菜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需要 ,也是油菜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全省油菜常年种植面积 4 0余万hm2 ,总产 5 0万t,平均单产 90kg/ 6 6 7m2 左右。随着与国际农产品市场逐渐接轨 ,如不提高我国油菜品质 ,实现油菜籽双低化 ,国内油菜籽市场将受到国外菜籽的极大冲击。为大力推广双低油菜品种 ,在实现改善品质的同时全面提高贵州油菜产量水平 ,增强我国油菜竞争能力 ,农业部农业司1999年安排贵州省油菜主产区的遵义、绥阳、金沙、湄潭、余庆等 5县实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2.
发展“双低”油菜 加快湖州市农业产业化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献中  钱屹 《种子》2001,(2):74-75
本文简要回顾了湖州市油菜生产发展历史,分析了“双低”油菜生产的现状、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湖州市“双低”油菜的发展对策:(1)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2)建立专业化良种繁育基地;(3)强化科技开发,提高产品科技含量;(4)延长产业链,实行产业化经营;(5)落实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品种"黔油双低2号"品质保优控制技术规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黔油双低 2号”系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 1982年用 Oro×安徽大花籽 (白菜型油菜 )的早熟优株选系作母本 ,以“双低”品种 Altex作父本杂交选育出的一个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品种 ,于 1995年 7月通过贵州农作物品审会审定。它具有商品菜籽芥酸≤ 5% ,硫甙≤ 4 0μmol/ g(芥酸简称芥 ,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或硫 ,上下同 ) ;油质优良 ,符合出口规定标准 ;油饼无毒 ,可作为畜禽饲料蛋白质源“以饼代粮”,并且早熟耐瘠、高产稳产和出油率高 ,深受省内外油菜主产区生产者欢迎的特点。迄今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已达 7万多公顷 ,在局部地区已取代…  相似文献   

4.
"双低"油菜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3年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要实现“双低”油菜高产高效,关键是提高群体质量,在主攻有效总角数的基础上,稳定提高粒数和粒重。在栽培策略上,要围绕实现“秋发、冬壮、春稳、活熟”的目标,按照“双低”油菜的生育特点,建立以选用“双低”良种为基础,集中连片种植为前提,“两早两优”为核心,“三防”抗逆为保障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从而确保秋发冬壮、高产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油菜“双低优质化”已成为油菜生产的一个主流方向,本文针对陕西省冬油菜的生产情况,在分析影响双低油菜品质主要因素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双低杂交油菜的保优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对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陕西油菜生产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大雄  饶勇 《种子》1997,(2):36-38
黔油双低一号是我所参加“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育成的优质油菜品种,于1991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命名,1992年~1994年进行了中间试验,截止1995年底累计推广4万余公顷。通过实验总结出了一套双低油菜保优繁育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日前从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双低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验收会上获悉,我国双低油菜高效生产技术5年累计创产值69亿元。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近5年来,双低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优选了10个双低高产、抗耐病品种,在湖北省襄阳等县市建立了5个种子生产基地,生产良种6320吨,建立11个双低  相似文献   

8.
发展优质双低油莱产业,是湖北省高效种植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讨湖北发展优质双低油菜产业的现状和优势,提出了在湖北省发展优质双低油菜产业的思路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南炎 《粮食储藏》1993,22(2):37-40
近年来,我国在储粮设施较差的情况下,积极发展通风储粮、低温储粮、气控储粮和“双低”、“三低”等储粮新技术,尤以通风储粮、“双低”和“三低”储粮技术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用“双低”和“三低”储粮技术保藏的粮食就达200多亿公斤,有效地控制了虫霉危害,延缓了粮食陈化,降低了用药量,节省了费用开支。  相似文献   

10.
“双低”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油菜超稀植超高产栽培,是依据“群体服从个体”的原则,通过大幅降低种植密度(将种植密度从传统的每亩8000~10000株降到每亩2000-3000株),以充分发挥个体的生产潜力,从而实现“双低”油菜优质超高产的一种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主要有以下3大优势:1.增强田间通风透光,  相似文献   

11.
双低油菜“油研6号”栽培试验刘富久(贵州省黔南州农技站)“油研6号”是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为了探索该品种在不同种植制度及耕作水平条件下相应的栽培技术,为良种良法配套提供依据,1993年秋在福泉县凤山镇羊老村进行栽培试验。1.材料...  相似文献   

12.
喻时周 《中国种业》2014,(10):57-57
油菜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冬季作物,也是贵州经济作物之一,贵州油菜科研工作者曾先后选育出了油研系列、宝油系列等一大批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并在我国长江流域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油研57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又一个甘蓝型双低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秦州区双低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太 《种子世界》2006,(11):26-28
双低油菜的推广是今后油菜发展的趋势,我区的双低油菜种植尚在试验阶段,对引入的7个双低油菜品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品种在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当地种植的甘蓝型品种天3276,其增产幅度在46.50%~165.34%之间。综合性状分析,以美国油王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双低”优质油菜中油119丰产栽培技术王天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推站)中油119是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含油量高达43%.主要用于食用,也是生产高级润滑油、医药、肥料、饲料等的重要优质原料。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后,对食用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食用动物...  相似文献   

15.
1前言近年来,我国在储粮设施较差的条件下,积极推行和发展“双低”、“三低”储粮新技术。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国采用“双低”和“三低”技术保藏的粮食达200~250多亿kg。有效控制了虫霉危害,延缓了粮食陈化,同时降低了药剂用量,节省了费用开支。但系统研究“三低”储藏技术,即研究谷物在机械通风、塑料薄膜密封及磷化氢低剂量储藏条件下的谷物呼吸热、氧浓度、磷化氢低浓度与温度场变化的关系,并以这些关系为依据,提出降温、控温、降氧和防治虫害的有效措施,来抑制粮食呼吸热及与其相关联的微生物和粮食害虫的发生,保证谷物…  相似文献   

16.
张瑞茂 《种子》2013,32(1):81-83
应用2005~2007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对金农油1号进行产量联合方差、回归系数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金龙油1号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属于高产稳产类型品种,具有广泛适应性,适宜贵州省内各油菜产区和与贵州生态相类似的长江流域油菜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苷)油菜秋发是指油菜冬前的一种长相。其技术指标为:11月底必须达到绿叶10~11片,到越冬前(12月底)绿叶达到13~14片,叶面积系数1.5~3,最大叶片面积40平方厘米,即年前叶片搭尖,表土不能见天,绿叶8片开盘,冬至节12~13片,年内不抽薹,红叶黄叶不现。河南省社旗县农技推广中心3年的种植实践证明:“双低”油菜秋发栽培,生物产量高、角果多、经济效益高,一般亩产250千克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天气变化等原因,农户对早熟矮秆双低油菜的需求越来越多,尤其是南部的旱茬地区。而目前大面积针对晚熟优质油菜品种的氮肥运筹并不适合早熟矮秆双低油菜。本试验根据南通市油菜生产实际情况,通过氮肥运筹对不同茬口的早熟矮秆双低油菜的影响研究,初步明确不同茬口条件下早熟矮秆双低油菜氮肥运筹方式,以适应油菜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安徽是全国油菜主要产区之一。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湖北,居全国第2位。各油菜主产市、县认真实施省政府批准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从而推动油菜生产向布局区域化、品种双低化、栽培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方向发展。区域化种植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20.
高寒地区提高春油菜产量的技术对策余世铭,朱广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八五”期间,黑龙江省、内蒙古北部高寒地区春油菜生产有较大发展。现在大面积机械化栽培和全部应用单、双低优质品种。已成为我国当前优质油菜商品生产基地和出口产区。1高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