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鲵高产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立成 《淡水渔业》1994,24(5):34-35
大鲵高产养殖技术初步研究金立成(珠海金星实业总公司中特珍稀水产中心)大鲵是一种珍贵的经济动物,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大鲵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肖汉兵等已经较成功地驯养大鲵繁殖出鱼苗,阳爱生、王福刚等分别在湖南和福建进行...  相似文献   

2.
大鲵驯养繁殖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大鲵驯养繁殖生产,促进陕西省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大鲵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大鲵生产社会化和管理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渔业增效、渔农增收.笔者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我省目前大鲵养殖生产实践,就大鲵驯养繁殖场建设的环境条件、仿生态及工厂化养殖设施、亲鲵培育、繁殖、后备亲鲵的选择、亲鲵的驯化和幼鲵的驯食、大鲵养殖技术、疫病防治与管理、引种与运输等技术进行了总结,起草了大鲵驯养繁殖生产技术陕西省地方标准.旨在推进大鲵驯养繁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大鲵驯养繁殖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大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标准中关键性生产技术归纳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鲵病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溪河流中,尤以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陕西等省居多。大鲵在我国属二类野生保护动物。1978年,我国首次人工繁殖大鲵成功,19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人工养殖和繁殖大鲵,大鲵养殖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养鲵国家。大鲵已成为水产养殖中高效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大,大鲵的各种病害也接踵而来,导致大鲵宝贵资源的损失,也造成养殖经济的损失。现就大鲵有关病害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展望作一综述。1大鲵病…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大鲵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征,找出影响其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总结了大鲵生态养殖的技术要点,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鲵(俗称娃娃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是我国珍贵的野生保护种类,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珍稀动物养殖种类。 目前,中国大鲵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受精率不高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瓶颈。广东梅县海霞水产品有限公司曾开展大鲵人工授精技术方法的比较研究,以优化人工授精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精率。近期,公司还在大鲵亲本培育技术环节进行探索试验,通过优化亲鱼培育技术提高大鲵精子和卵子质量,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受精率。  相似文献   

6.
周晓华  郝向举 《中国水产》2012,440(7):14-16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珍稀的两栖动物.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入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经营利用实行特许管制.随着大鲵驯养繁殖工作的发展,大鲵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的成熟,在陕西、贵州、湖北等大鲵产地出现了千家万户发展大鲵养殖的现象.对此,我们赴湖北恩施,对大鲵养殖主产区宣恩县、咸丰县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7.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隐鳃鲵属,俗称娃娃鱼,是一稀有的珍贵物种,有“活化石”之誉,具有很高的科研、生产、药用价值。因过去滥捕滥杀,管理欠缺,造成中国大鲵资源锐减,有濒临灭绝的危险。人工恢复其自然生态资源的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人工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有待规范化、系统化。大鲵养殖池的构建环节是搞好其人工养殖的第一步,是保证大鲵在人工环境中生存、生长、繁衍的基础,但此方面的技术资料还未见报道。本文结合养殖实践效果,对大鲵养殖池的构建作一小结,以供科研、生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曾是大鲵的广泛分布地,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栖息地的生态遭到破坏,野生大鲵资源量锐减。进行产业化的养殖,扩大大鲵种群数量,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开发这一资源。陕西省是目前国内大鲵增殖保护走在前列的省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通过对贵州与陕西两省大鲵主要分布区的地理地貌、温度、降水量及无霜期等条件的对比,比较大鲵生长的生态条件,探讨贵州省大鲵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鲵南移珠海人工养殖及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锦涛 《淡水渔业》1995,25(1):33-35
中国大鲵南移珠海花岗岩地区繁养4年多,结果为:大鲵改变了冬眠的习性;大鲵群体生长,发育优于野生大鲵的生长,发育;雌雄体精卵人工培育业已成熟,并经人工催产产卵排精;为保护、增殖、利用其资源提供科学依近。  相似文献   

10.
《内陆水产》2007,32(4):23-23
由汉中市南郑县秦岭大鲵养殖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师范大学、汉中市水产工作站、汉中植物研究所和留坝县狮子岩大鲵驯养繁殖场合作开展的“大鲵仿生态人工驯养繁殖试验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鉴定,技术处于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防空洞内养殖大鲵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海 《淡水渔业》1999,29(1):40-41
大鲵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主要生活于高山溪流中,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由于资源量急剧下降,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大鲵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工作,本文首次报道我所在防空洞内养殖大鲵的情况。1材料与方法11养殖的大鲵全...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大鲵资源。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近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科技局和农业局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大鲵养殖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50余人。在这次培训班上,首先组织学员参观学习豫西众发大鲵研究所和仁达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的大鲵养殖经验。在培训期间,市、县领导及水产界专家分析大鲵养殖发展前景,鼓励养殖户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大鲵养殖。  相似文献   

13.
近期有读者来信反映,希望《中国水产》刊登有关大鲵养殖实用技术文章,为了满足读者需求,本期特别选登了一篇大鲵养殖的技术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希望对生产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鲵立体化高产养殖技术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Andrias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我国名贵经济两栖动物,也是世界上个体最大的有尾两栖动物。因其肉质鲜嫩,价格昂贵,导致前几年非法过度捕捞贩卖,大鲵资源锐减,为此目前全国有三十余所院、校、所对大鲵进行迁地保护,研究其人工繁殖及人工生...  相似文献   

15.
卞伟 《现代渔业信息》1997,12(10):11-19
大鲵Xi我国二类保护动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作者就大鲵的经济价值、大鲵的分类与分布、生物学、人工繁殖、人工养殖及饲料等专题作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6.
大鲵在我国被列为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对大鲵的养殖、出售、收购、利用等需获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且必须经过子二代的繁殖;;能够自然换代后,其才能进入消费市场。大鲵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市场非常紧缺,货俏价高,其养殖前景十分广阔。本文主要介绍大鲵人工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以期保证工厂化大规模养殖大鲵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大鲵人工养殖研究的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鲵(Anadrias davianus)是我国野生珍稀动物之一。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药效。在国外亦属名贵水产珍品。大鲵分布地区范围小,产量低,经济价值高,但近几十年来,由于捕捞过度,资源量日趋减少。因此,保护、研究大鲵愈受国家和科技界的重视。在我国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江西和广东等省区,已先后开展了大鲵的分布、数量等的调查研究工作,有的并已进行人工养殖试验,但在福建省沿海  相似文献   

18.
大鲵(Andrias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著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本文简介大鲵的养殖技术。1大鲵的生态习性成鲵喜清静,伯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穴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穴,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组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穴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貌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哨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如果种群密度高…  相似文献   

19.
大鲵(Andrias divianus)是我国稀有的珍贵两栖类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由于大鲵资源量日趋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大鲵资源的增殖、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关大鲵人工养殖在广东、湖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已有报道,但在广西目前尚未见到报道。我们从1987年3月起至1995年7月止,在本站试验场进行大鲵的池塘养殖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不同饵料种类喂养大鲵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作者报道了用鲻鱼、黄带鲱鲤及黄鳝作为饵料鱼饲喂大鲵的比较试验结果。饲喂黄带鲱鲤及黄鳝的大鲵,其生长比饲喂鲻鱼的大鲵为快,用三种饵料鱼轮换喂养的大鲵,比用三种饵料鱼分别单独饲喂的大鲵,生长要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