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几纳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讲座(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1992年我国的对虾养殖面积曾达220多万亩,产量21万多吨,成为世界养虾第一大国,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自1993年全国发生对虾病毒暴发性流行病后,对虾养殖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在实施“科技兴海”和“二次创业”战略措施的过程中,经过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广大养殖业者的努力,养虾业有所好转,2000年对虾产量达21.7万吨,其中凡纳对虾产量约占1/4。由于凡纳对虾具有适应力强、生长迅速和抗病力强3大特点,2001年的淡…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东非马达加斯加渔业和对虾养殖业概况,着重就马达加斯加对虾的品种、养殖技术和养殖设施进行了详细描述,对对虾养殖企业和个人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现状对虾养殖是水产养殖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经历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暴发性流行病的严重困扰之后,近年来全球对虾养殖进入了一个更为理性的发展阶段。亚洲作为世界养殖对虾的主要产区,据估计2003年养殖对虾产量达到135万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6%。中国作为养殖对虾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03年的养殖产量达到49.3万吨,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为2吨/公顷/年。养殖对虾产量占中国当年海水养殖产量的3.9%,估计占全球海虾养殖产量的30%以上。中国沿海各地均进行对虾养殖,但各地采用的养殖模式以及各种养殖摸式的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4.
杨明  丁福江 《水产养殖》2013,(11):38-40
虾类养殖业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为人们提供高档蛋白水产品,还为促进渔民增收、渔业增效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我国的对虾产量占据全球对虾产量的份额达43.2%,是世界上对虾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我国当前的虾类养殖主要采用高密度、高换水率的传统方法,整体养殖技术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5.
泰国是一个农业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泰国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暹罗湾和安得曼海沿岸发展了斑节对虾和墨吉对虾的人工养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对虾养殖业。1980年七、八、九三个月,我参加广东养虾实习团前往泰国沿海五个国立渔业站和十多个私营养殖场、公司,进行参观学习,现将他们发展人工养殖对虾的经验和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省对虾养殖生产经过13年的努力,从苗种培育、成虾养殖、饲料生产,到产品加工运销,已初具规模,并摸索积累了一套养殖技术工艺,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成为我省海水养殖的一大产业。但是必须看到,当前我省对虾养殖业也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虾塘“老化”,病害蔓延,生产成本高,单位面积产量低。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仅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2007,(6):7-8
一、基本情况 1、阳西县溪头镇对虾养殖情况 阳西县溪头镇是一个渔农大镇,依山傍海,海淡水资源丰富,发展水产品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镇25个村(渔)委会中有17个临海,海水养殖面积3.6万亩,其中对虾养殖面积1.6万亩,养殖户160多人,其中高位池养殖对虾6000亩,从2005年开始,广东省渔业科技入户在我镇开展,大大促进了对虾养殖科技进步及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今养殖规模最大的对虾品种是南美白对虾.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最近几年遭遇的病害形势越来越严峻。对虾养殖产业的命运会如何演变?最近,《海洋与渔业》记者与广东省湛江市养殖研究会会长林继辉做了探讨。林继辉认为,“假如没病害,虾产业可能惨过罗非鱼。”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北京今日晚报报道,多年来一蹶不振的我国对虾养殖业有望重振旗鼓。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测定了虾病“祸首”──白斑杆状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从而在世界上率先破译了虾病病毒的遗传密码,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力拨头筹。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个由约30万个碱基对组成的病毒,是世界上迄今已知的最大动物病毒,且很可能是一个新病毒。对虾养殖业曾是我国海水养殖业中普及面最广、发展速度最快、产值最高、出口创汇最多的产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对虾养殖年产量为20多万吨,位居世界第一。而从1993年对虾暴发流行性病毒病…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渔场中国对虾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如柏  叶惠恩 《海洋渔业》1992,14(3):105-110,104
<正> 一、前言发展增殖渔业,走“海洋牧场化”道路,是渔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世界上先进的渔业国家,在合理利用、依法保护渔业资源的同时,均在探索人工增殖以改善和增加海域资源量的途径。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沿海省市自北而南先后开展中国对虾的人工增殖放流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三、虾渔业的现状及对策 对虾体大肉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历来成为人们的珍贵佳肴。对虾经济价值高,是沿海渔民增收、企业盈利、国家出口换汇的高档水产品,因此,水产界人士常把虾渔业称为“钱柜渔业”。  相似文献   

12.
纵观全球养殖对虾产业现状分析我国对虾产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客观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于篇幅较长,本刊将分两期进行连载。本期主要介绍世界养殖对虾概况及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  相似文献   

13.
灰色预测模型在山东渔业产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澎 《齐鲁渔业》1997,14(3):35-37
对山东省海洋捕捞业,淡水渔业和海水养殖业分别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对其产量进行了预测:2000年山东海洋捕捞业的合理预期产量170-180万t,淡水渔业90万t,海水养殖业24362-223.20万t。  相似文献   

14.
树立健康养殖观念促进养虾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外向型和内向型紧密结合的产业。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对虾养殖业在国际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但也经历了惨重的打击,目前已基本走上健康发展的正轨。2000年,对虾仍是我国水产品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使沉睡千年的沿海荒滩、荒水等国土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目前全国从事养虾业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有百万人。养虾业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 进入20世纪 80年代末期,对虾养殖病害时有发生,养…  相似文献   

15.
有着3100多公里海岸线、所辖海域面积与陆地相当的海洋与渔业大省山东省,进入新世纪,在面临着资源衰退、渔场缩减、水域污染的严峻形势下,果断地调整思路,转变增长方式,与时俱进,使全省渔业经济在新世纪的开元之年有了一个崭新的开端。2001年,山东全省水产品总产量686万吨,实现负增长;全省渔业产业总产值却达790亿元,增长11.3%。这一减一增的数字背后向人们发出的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山东渔业正在进入历史性的转型期,由“数量型”向“效益型”的战略转变。──跨越,渔业结构战略调整跃上新水平在过去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上一期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养殖对虾的概况,我国对虾养殖业回顾及发展经验,本期将继续介绍我国对虾养殖业进入调整阶段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分析了对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合理性建议,对我国对虾养殖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丽敏 《河北渔业》2012,(11):44-45
<正>昌黎县拥有64.9km海岸线,浅海及滩涂资源丰富。近年来,昌黎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核心,以养殖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实现由规模渔业向生态效益渔业、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重点发展了浅海筏式扇贝养殖、滩涂养殖、工厂化养殖和人工渔礁养殖等,特色水产品有扇贝、海参、对虾、河鲀、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等。随着浅海养殖业的兴起,水产品加工、育苗、销售  相似文献   

18.
香港渔业     
香港的渔业由捕捞、海鱼养殖及塘鱼养殖组成。捕捞渔业及海鱼养殖业的产量约占香港海鲜食用量的26%,而塘鱼养殖业的产量约占淡水鱼食用量的5%。近年来.香港渔业规模不断萎缩,渔民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相似文献   

19.
渔业动态     
北方对虾渔业试验海龟逃脱装置 1997年10月,北方对虾渔业在弗里曼特尔拖网船“Takari”号上试验了一种美式海龟逃脱装置(TED)。这是一种底部开口的超级抛射式TED,安装在2in60股聚乙烯网线制成的150目圆周40目长的网囊头上,顶部结附2个聚乙烯浮子,以抵销TED的重量,避免与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病害肆虐,令很多养殖户损失惨重。但是珠三角地区却在那场灾难性的病害中“独善其身”。谁料。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珠三角地区养殖户今年想大展拳脚之时.对虾病害猝不及防地袭击而来.重演了去年湛江等虾病严重地区的一幕。据《海洋与渔业》记者调查了解。今年上半年。珠三角地区的对虾养殖受病害所影响。排塘率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