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生物饵料对黑鲷仔鱼前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产增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鱼类的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近年来在鱼类种苗培育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的要求比较高。日本在鱼类的种苗生产中,对生物饵料的培养,特别是小球藻、轮虫等的培养极为重视,几乎所有的鱼类种苗生产中都使用小球藻和轮虫作为仔鱼的主要饵料。我国大部份也是采用单细胞藻和轮虫培育仔鱼,同时也用一些个体较小的  相似文献   

2.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是海产动物幼体的优质生物饵料,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可以进行高密度培养等特点,尤其在海产鱼类苗种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如何稳定地大规模培养轮虫,是海产鱼类苗种工厂化生产中首要的问题。在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时,仅以一般的海产单胞藻投喂远不能满足轮虫的日摄食需求,在日本、韩国现多采用浓缩小球藻代替面包干酵母进行生产性高密度轮虫培养,效果良好。现国内多以面包干酵母作为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培养轮虫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可行,缺点是易污染水质且容易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国内已有关于小球藻浓缩方法及保存效果的相关报道,但尚未见有浓缩小球藻产品出售,也未见浓缩小球藻培养轮虫的相关报道。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在清江基地育苗室玻璃钢水槽  相似文献   

3.
在褶皱臂尾轮虫(以下简称轮虫)的培养中,已使用了数种饵料。其中,海水戮化小球藻(以下简称小球藻)是最普遍采用的,因为培养方便,而且饲养经验证实小球藻轮虫(即用小球藻培养的轮虫,以下凡用酵母培养的轮虫也依次类推称之)的饵料价值高,最近也由鱼贝类幼体营养需求的研究中证实了这一点。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培养轮虫的饵料之一,与酵母悬液相比,小球藻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丰富的特点,其不仅可以被许多海洋生物直接摄食,用其培养的轮虫亦可直接作为鱼类幼苗的开口饵料,而不用经过再次的强化;用小球藻投喂轮虫不易造成水质的恶化,这让小球藻在中小规模的轮虫培育中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以培养小球藻作为轮虫饵料为目的,列举了培养小球藻的基本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一、培养方法根据小球藻液的总量及培育轮虫的规模,可  相似文献   

5.
车育 《齐鲁渔业》2009,26(7):28-30
1大菱鲆早繁苗培养对小球藻的需求 1.1培养时间 大菱鲆属冷水性鱼类,早繁苗培养一般在1~3月份。作为强化饵料的轮虫在进行育苗前的1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并在轮虫培养前半个月进行小球藻培养。此时在北方是一年中温度最低的时候,小球藻在这个季节里培养需要提温。  相似文献   

6.
四种单胞藻培养轮虫的繁殖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以下简称轮虫)是养殖各种水产无脊椎动物及鱼类的优良饵料生物。具有个体小,繁殖速度快、营养丰富、对环境适应力强和容易培养等优点。日本、美国及欧亚洲已广泛培养并应用于人工育苗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正>轮虫属袋行动物门、轮虫纲,广泛分布于淡水、半咸水和海水水域中,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过程作为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生物饵料而被广泛使用。笔者多次尝试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下全过程利用小球藻高度浓缩藻液作为轮虫饵料进行超高密度培养试验,结果都获得较好成品轮虫收益,现将培养方法总结如下。一、养殖基本情况养殖容器为圆锥形孵化桶,养殖水体容积为  相似文献   

8.
在水产鱼、虾种苗生产中,为进一步提高生物饵料——轮虫的培养效果以增加产量,进行培养技术改革也成为关键所在之一。本实验旨在轮虫培养过程中,采用加入不同声压强度和频率的次声信号,来探讨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Muller)增殖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日本轮虫培养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众所周知,日本是水产种苗生产技术较先进的国家,而作为重要支持的是饲养的36种鱼种初期饵料———轮虫的研究和应用。从1960年日本伊藤将L型轮虫海水驯化成功起,日本关于轮虫的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先后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报告有400多篇,在基础生物学、微生物生态学、应用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多项成果,特别是添加了维生素B12的小球藻作为轮虫饵料的普及应用,实现了高密度、长期稳定、高增殖率的轮虫培养工业化,最近轮虫超高密度培养的系统装置也已研究成功。工厂化养鱼将成为我国21世纪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产业,鱼种饵料研究肯定会成为今后水产科…  相似文献   

10.
轮虫,是海产鱼类仔、稚鱼的初期饵料。而培养轮虫的方法主要有二种。一是饲用海水小球藻,二是投喂酵母类以进行高密度培养。但实践表明,用酵母类培养的轮虫投喂鱼类仔、稚鱼易造成仔、稚鱼的大量死亡。竟其  相似文献   

11.
臂尾轮虫的饵料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Ito (196 0 ) [1] 发现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pli catilis)是海水鱼类育苗的活饵料以来 ,它就作为鱼类和甲壳类的重要的开口饵料在生产中应用。目前已报道轮虫可作 6 0种海水鱼类和 18种甲壳动物育苗的活饵料[2 ] 。由于轮虫具有营养丰富、适口性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3 ] ,所以 ,开展轮虫批量化养殖是近年来广大水产养殖工作者普遍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影响轮虫生长繁殖的生态因子很多 ,但从批量生产来考虑 ,关键是轮虫的饵料供应。近年来 ,对轮虫的饵料组成、饵料密度和营养成分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为开…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广泛使用一种皱褶臂尾轮虫BraChiouns Plcatilis来喂食仔稚鱼,因此皱褶臂尾轮虫的大量培养问题是日本目前主要养殖鱼类苗种培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以前曾用面包酵母Saccharmyces Cereviae作为轮虫的食物来培养皱褶臂尾轮虫(BY-轮虫)以及用藻类——海产微形小球藻Chlorella miuntissima和淡水规则小球藻Chlorella regularis作为食物来培养皱褶臂尾轮虫(藻类轮虫)。  相似文献   

13.
在大规模生产种苗时,过去常以铁臂轮虫,丰年虫幼体和天然浮游生物等为饵料,这些饵料虽具备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等多种优点,但确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轮虫在自然条件下,因水温和水质等变化,使生产难以稳定,若要控制水温就需增加经费,另外,在培养中使用的酵母,轮虫易受细菌污染,进而使摄食轮虫的仔鱼患病死亡;再则,采用活性饵料饲喂,难以拌入药物来防治鱼病。为了使种苗养殖达到稳、高产,低成本的目的,目前日本已研制了一种新型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4.
轮虫强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轮虫是海水鱼虾类苗种生产中的重要开口饵料。目前使用的轮虫主要有Brachionusplicatilis(L型 )和B .rotundcformis (S型 )两种。由于海产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的繁殖速度小于轮虫的摄食量 ,在大规模轮虫培养中单胞藻不能满足需要 ,制约了轮虫的生产。用酵母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HUFA)的人工饵料是替代单胞藻最常用的办法〔1、2〕,但其必需脂肪酸 (EFA)缺乏或不足 ,用作轮虫的饵料前需进行EFA的强化〔3〕。目前 ,轮虫培养在EFA强化、替代饵料、高密度培养、冷冻藻保存利用和休眠卵利用等…  相似文献   

15.
(二)生物饵料培养与强化技术 1.植物饵料的培养技术:我们在轮虫培养、轮虫的营养强化和早期仔鱼培育过程中都要使用单胞藻,目前最常用的单胞藻是小球藻和等鞭金藻,Howell(1979)认为:在大菱鲆育苗过程中使用等鞭金藻,仔鱼的成活率比较  相似文献   

16.
自1962年日本提出发展栽培渔业口号以来,近年日本的鱼类、甲壳类的种苗生产不断发展。据日本栽培渔业协会统计,1979年以放流为目的鱼类种苗生产为1900万尾以上,车虾为7.3亿尾(用放流的为6.3亿尾)。目前做为鱼虾类种苗饵料的基本系列为轮虫—卤虫—鱼糜,  相似文献   

17.
适用于海水鱼类育苗的高密度培养轮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渔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了。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自然鱼类资源的逐渐减少,对水产品养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适合仔鱼开口的饵料,以满足仔鱼的口径,消化系统的发育以及变态期间的营养需求,才使得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成为可能。轮虫,作为一种最适宜的天然开口饵料已变得必不可少。在生产上,轮虫的培养主要是依赖于传  相似文献   

18.
史丽明 《海洋渔业》1987,9(4):188-191
<正> 近年来,随着各国海水养殖水域的扩大,栽培渔业在蓬勃发展,其中人们已掌握了对虾种苗生产和从稚虾养到上市大小的技术,目前它已成为栽培渔业中的重要养殖和放养的种类。可是,在对虾的大规模种苗生产中,过去主要依靠着小球藻、硅藻、轮虫和丰年虫等活饵料,边些饵料虽然具备营养丰富和容易消化吸收等优点,但是,培养繁殖这些活饵料不仅需要大规模设备、劳力和经费,而且还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因而保持稳定生产比较困难;培  相似文献   

19.
在对虾、鱼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中,常需要大量的轮虫作为幼苗饵料。但在大面积培养轮虫的过程中,又经常遇到轮虫饵料——藻类供应不上的问题,我们试验采用发酵面粉作为轮虫饵料,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一、试验条件培养池为室外水泥池,面积为10米×10米,池  相似文献   

20.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0.F.Muller虽被广泛用作海产鱼种苗生产的初期饵料,但培育仔鱼体较小的鱼种,在刚开始摄饵时需选择小型轮虫(以仔轮虫为主)。为此,了解培养槽中轮虫的孵化、成长过程中,不必测定其被甲长而推知小型轮虫的出现时间,即亟待开发的有效的小型轮虫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