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于1974年开始试行紫贻贝与海带套养,翌年获得贝、藻双丰收。此后逐年推广扩大,现己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去年全县紫贻贝产量为2.8万担,今年达4.5万担.今冬全县计划套养1,400亩,比去年又扩大40%。  相似文献   

2.
海带与贻贝系两种截然不同的海洋生物。海带系大型海藻,属褐藻类,其营养价值高、食疗兼优;而贻贝为软体动物(北方俗称海红,南方称淡菜),系海产双壳贝类,其蛋白含量高。温州市沿海渔区自八十年代后期,将海带与贻贝进行套养,使其共生同栖,达到贝藻双丰收,经济效益显著。实践证明,海带贻贝套养具有成本低,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生产技术易于掌握,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亩产海带1吨(干品)以上,贻贝亩产2吨。亩产值达7000~8000元,扣除生产成本3000元,亩效益达5000元,按一个劳力可管养9~10亩,年劳均收入可达4万~5万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福鼎县从1972年试验海带养殖区套养紫贻贝成功,经多年实践证明,贝藻套养既可充分利用养殖区,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增加养殖生产收入和市场水产品供应。该县推广紫贻贝海带区套养,1982  相似文献   

4.
贝藻间养,同农作物间作套种一样,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养殖方法上的一项改革。贝藻间养分“绳间间养”和“区间套养”两种,前者是在一行浮筏上藻贝间挂,后者是在藻类或贝类比较密集海区进行的间隔套养。 1975年,蓬莱县进行贝藻间养试验获得成功。1980年,全县4000多亩海带间养了820亩贻贝,海带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值349万元,贻贝产值44.8万元,两项合计总产值达到390多万元,纯收入194万元,平均每个劳力创纯益1900多元。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贝藻间养是一种合理的、科学的养殖方法,凡实  相似文献   

5.
海带贻贝套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带贻贝营养具有成本低,投资少,产量高,效益好,生产技术易于掌握,管理方便等特点。一般亩产海带1吨(干品)以上、贻贝2吨左右。亩产值达7000-8000元。现将海带贻贝套养技术简介如下:一、养殖海区选择:底质以平坦的泥底或泥沙底为好,适于打桩下撅浮筏养殖。大潮时水深3-5m以上,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水质肥沃,无污染,终年海水比重在1.016以上。养殖筏架应顺流布设,且要求结实、坚固、耐用。二、材料选择:筏架主要由浮梗、浮子、铺梗桩四个部分组成。浮梗系聚乙烯绳,长60m,直径10~12mm(100一1500股);锚梗也为聚乙烯绳,…  相似文献   

6.
福建连江县位于闽江东北部,面海背山,海湾众多,海水透明度强,水温较低,水流通畅,盐度适宜,水质肥沃,具有养殖海带的优越条件。去年在县委正确领导下,开展了群众性的试养海带运动,全县沿海六个公社试养了三千亩海带,现已收割完毕,共收鲜海带达10万担,平均亩产33担,最高亩产达180担,黄岐公社下店生产大队还创造了100多亩万斤的大面积高产纪录。书记掛帅,思想领先,大搞共产主义协作  相似文献   

7.
贝——藻套养试验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92-1994年进行的裙带菜-海带-虾夷扇贝套养、海带-裙带菜-鲍鱼轮套养、裙带菜-海带-贻贝轮套养等三种形式的贝-藻套养试验结果,并将该结果与常规的单一品种养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取贝-藻套养的养殖方式可提高养殖器材的复用指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与产值,与单一品种养殖相比,产量可提高30 ̄70%,产值提高7.1 ̄82.4%,同时,对于维持水域的生态平衡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江苏省探索规模化池塘单养鳜鱼的可行性,1997年吴江市太湖养殖基地开展了750亩连片池塘养鳜鱼试验,按1:2的比例配置鳜鱼和饵料鱼养殖面积,养殖鳜鱼252.5亩,将5月初达2.5厘米左右的夏花养殖5月底6月初达5~7厘米时专池单养,当年上市,平均亩产207.6公斤,平均盏效益4242.7元,饵料鱼培育池497.5亩,平均亩产饵料鱼250公斤,产套养青虾35公斤,平均亩效益1820元,750亩  相似文献   

9.
傅溥 《海洋渔业》1979,(1):20-20
福建福鼎店下公社元当大队,是内海湾半海半农的单位,历来从事定置网生产。近年利用海湾的地理特点,转为养殖生产,办起了养殖场,养育海带、紫菜,生产面貌大改变,社员收入显著提高。近年他们更积极创造条件,挖潜力,利用海带养殖区,套养贻贝取得成功。上图为社员们正在加强贻贝管理。  相似文献   

10.
傅溥 《海洋渔业》1981,(6):F002-F002
福建省福鼎县店下公社元当内湾区,社,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发展了国营紫菜养殖场、店下公社海带养殖场和元当大队养殖场,并分别建造了育苗室,养殖了海带179亩.紫菜200亩.套养紫贻贝40多亩。安排了妇女劳动力210多人。两年来各项产量迅速提高,对改善社员生活,促进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他们正不断总结经验,争取创造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2000年10月,在金水区祭城东湖渔场进行了池塘单养、套养加州鲈鱼试验,单养产量200千克/亩,套养产量25千克/亩,平均规格达750克,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 池塘条件 单养池塘,面积4亩,套养池塘面积10亩,地下井水,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淤泥  相似文献   

12.
我场是在1965年由几个比较小的养殖单位合并而成的,由于单产低,又是单一养殖海带,销路差,经济收入低,连年亏损.1970年以后,我们一面抓好养殖生产,使海带平均亩产达到1.8吨,贻贝平均亩产达到7.2吨,一面又抓了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才使生产逐年好转.1980和1981两年,共为国家创利润94.75万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浮桥河水库管理处的科研人员,利用网箱养鳜鱼,从生态环境上满足鳜鱼的需要,克服了池养鳜鱼因水质较肥影响鳜鱼生长或因缺氧易造成死亡的缺点,同时投喂以鲭鱼种为主的饵料鱼,满足其摄食要求。将当年孵化的鳜鱼苗养成8.5克的鱼种进箱,经4个多月的饲养,单养网箱折合最高亩产5,700公斤,套养网箱折合最高亩产380公斤,平均成活率56.19%,饵料系数为4.06。最大个体重O.7公斤,平均尾重0.3公斤。当年鱼苗养成商品鱼。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海带栽培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1979年全国海带产量为27万吨,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1978年辽宁省平均台产为770公斤、最高台产达到1.2~1.3吨以上。一级品为70~80%。山东平均亩产达到1吨以上(每亩约合2.5台),荣城和长岛县平均亩产为1.5吨,很多高产社队亩产达到2.5~3吨,其质量也比以往显著提高。海带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标志着海带栽培技术有新发展。北方海区的广大海带栽培工作者,积累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产》1984,(3):36-36
华容县近几年大力发展渔业,建设渔业基地,主攻小水面精养高产,使鲜鱼产量大幅度上升。一九八二年全县水产品总产突破10万担,比上年增长14.1%。一九八三年水产品达124950担,比上年增加2万多担。养殖水面147559亩,产量94740担,亩产64.18斤。其中精养水面1.4万亩,产鱼44780担,亩产达320斤;家庭养鱼10159亩,  相似文献   

16.
我区蟹池套养鳜鱼始于2005年,至今推广面积2000余亩,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蟹池每亩套养鳜鱼15—20尾,亩产5—8kg,净利润达到150—200元,与单养河蟹的池塘相比,不但增加了鳜鱼产量和收入,河蟹规格、产量也得到了提高,平均规格可达到150g左右,单产提高5kg。  相似文献   

17.
重点介绍裙带与海带套养、与贻贝或海湾扇贝轮养、与海胆、海参、鲍鱼立体养殖、与鲑鳟鱼类综合养殖开发历史与生产现状,概略阐述裙带与其它养殖对象复合生态养殖科学依据与发展远景,简要述及裙带复合生态养殖近期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建湖县颜单镇渔业科技示范户刘爱国在30亩鱼池中套养中华鳖,取得了亩产常规鱼620.5千克、鳖26.7千克,亩平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比较研究了单养大宗淡水鱼、单养丝尾鳠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四种高产无公害网箱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在规格相同的4个网箱(5m×4m×2.5m)中分别投放相同重量的115kg鱼种,经过6个月养殖,产量上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最高,为1 683.9kg,其次是单养大宗淡水鱼1 640.7kg、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模式1 543.1kg,产量最低的是单养丝尾鳠模式997.9kg;经济效益上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类(鲫、草鱼、鳙、鲢)效益最好,净利润为23 561.6元,其次是单养丝尾鳠16 753元、主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套养丝尾鳠模式10 259.48元,效益最差的是单养大宗淡水鱼模式8 529.04元。经过比较,效益最好的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471.23元/m3比单养大宗淡水鱼170.58元/m3的利润高出300.65元/m3。因此,主养丝尾鳠套养大宗淡水鱼(鲫、草鱼、鳙、鲢)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莱州湾水浅浪大,风多,冬季有时结冰,在莱州湾历史上未曾养过扇贝,过去曾养殖过海带和贻贝,但都失败了。为开发莱州湾新海区,技术人员大胆尝试,1984年冬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1985年春从乳山引进海湾扇贝进行养殖试验,秋后经过验收,亩产栉孔扇贝3492.4公斤,亩产海湾扇贝2260.2公斤,小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