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沂山刺槐人工林立地质量数量化评价低产林分改造的研究课题组(山东省林科所)刺槐是山东省山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差异较大。因此,合理选择造林地成为提高刺槐林分生产力的关键技术。1991年我们在临朐县沂山林场对现有刺槐林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刺槐无性系在渭北黄土高原区不同立地条件上的造林试验及长期观测,对剌槐无性系与实生苗之间的生长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无性系前期生长较快,喜湿润特性更加明显.但后期生长量与实生苗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林木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代表区的安塞县高桥乡3个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林木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当地适宜在沟谷、阴坡地进行造林,其它立地条件适宜栽植灌草植被,探讨了不同立地条件植被的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4.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是陕西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尤以其耐干旱瘠薄、萌蘖力强、生长迅速等特点,而在渭北黄土高原的荒山荒地造林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早期营造的刺槐林已开始采伐利用。为了既准确又及时地反映刺槐林的资源状况、生长状况,满足林业基层单位对刺槐林经营管理的需要,本文在渭北黄土高原刺槐二元材积表的基础上,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分布较多、代表性较强的六个主要林场(岐山的崛山、永寿的槐平、扶风的野河、白水  相似文献   

5.
渭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渭北黄土高原区,选择刺槐、花椒、侧柏等造林苗木,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栽植方法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夏季带叶栽植或秋季截干栽植,能显著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7种落叶树种截干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典型区域甘肃环县甜水镇选择相同立地条件,进行了紫穗槐、丝棉木等7种落叶树种截干留茬与留干造林2种造林技术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截干造林较留干造林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新稍生长量和发枝数,促进地径的生长,提高苗木的越冬能力。在截干留茬造林技术下造林成活率对比关系为白蜡柠条紫穗槐丝棉木黄刺玫河北杨刺槐,其中白蜡、柠条和紫穗槐的成活率大于89%。  相似文献   

7.
淳化县是渭北黄土高原林业重点县,也是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该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刺槐造林模式占到了退耕还林面积的75%。文章针对几种造林模式,从适应立地条件、造林技术要点、模式成效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分析,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8.
辽西基岩质海岸造林树种适宜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辽西地区基岩质海岸主要造林树种进行调查,经比较分析,造林树种应选择侧柏、刺槐、日本黑松、油松、火炬树。侧柏、日本黑松适应性强,适于在基岩质海岸的各类立地条件下生长.是造林的先锋树种;而刺槐、油松则受立地因子和环境因子影响较大,只适于在特定区域和特定立地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引进敞口、绛红、辽红3个山楂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能正常生长,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引种品种以敞口最好,降红次之,辽红较差;在相同立地条件下,不同栽培措施对山楂产量的影响次序是:品种—施氮量—密度;在不同立地类型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山楂生长量和成活率有明显差异,立地类型以沟坡为优,梁坡次之,梁峁顶最差,栽培株行距以2 m×4 m为最优。  相似文献   

10.
吴旗县年平均气温7.8℃,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25.1℃,≥10℃的活动积温28.8℃,无霜期100~150天,年平均降水量483.4厘米,干燥度1.53。据调查,全县目前有刺槐人工林6400多亩,蓄积9700多米~3。为摸索刺槐在吴旗县的生长规律,我们在不同立地条件下选择了36块标准地,结合伐取解析本,对刺槐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得出:(1)11龄刺槐的平均高为10.0米,平均胸径11.26厘米,在自然条件较好的沟底部位,年均高生长量可达1.30米,年均胸径生长量可达1.51厘米。(2)刺槐在10龄前高生长最快,10龄后便开始大幅度下降。胸径生长最快出现在5年后,持续时间较长,15年后开始大幅度下降。(3)地貌部位、坡度、坡向等因子对刺槐生长有显著影响,海拔因子影响不显著。(4)水分因子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黄土高原刺槐造林后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本文以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10a,26a和35a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刺槐造林显著改变了有机碳在土层的垂直分布,主要表现为有机碳的表聚现象以及其在10~30cm土层范围内的显著减少;造林26a内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小于对照荒地,且都会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减小,但在35a时显著大于荒地,说明黄土高原刺槐林在造林后期会对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长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2.
4 .4 针阔混交型水土保持林营建模式4.4.1 模式适宜条件 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气温 8~ 10℃ ,年平均降水量 40 0~5 0 0mm的地区适宜推广应用这一模式。4.4.2 技术思路 刺槐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适应性强 ,分布广 ,栽培面积十分广大。仅陕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就有 80万hm2 ,且大部分已近成熟、衰退 ,急需更替。但刺槐具有根瘤菌 ,土壤改良作用大。油松是黄土高原的优良乡土树种 ,材质好 ,用途广 ,但自身的土壤改良能力差 ,且火险性大 ,又易发生病虫危害。如能将油松与刺槐混交 ,充分利用种间关系 ,用油松更替刺槐 ,刺槐…  相似文献   

13.
汾西县地处山西省南部汾河西岸,吕梁山东端。地形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该县多年选用刺槐作为造林树种,其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造林绿化效果最佳,是退耕还林工程的首选先锋树种。一、刺槐的生物学特性(一)根系极其发达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对象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刺槐属于浅根性树种,侧根和须根极其发达。且集中分布在表土层5厘米-50厘米内,呈放射状伸展。植株间的根系纵横交错,交织成网,与土壤紧紧结合在一起,有效地防止了表层土壤的流失。(二)适生范围广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约在1900年经欧洲引入我国山东省,目前栽植已遍及全国,均生长良好,防护效益极佳。退耕还林工程范围内的广大地区都能栽植。(三)对劣质土壤及沙化地的适应性强。刺槐属于豆科刺槐属植物,根瘤菌可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素,为刺槐提供氮素营养。使刺槐在劣质土壤上、在酸性、中性、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在土壤瘠薄的荒山及沙化地上,甚至在流沙地均能正常生长。(四)综合经济价值高1.生长快。刺槐栽植后的前5年生长迅速,为高生长最快时期,5年—10年间为粗生长最快时期。8年即可长成坑木。间伐后,可萌发出大量萌蘖条,经修剪抚育又...  相似文献   

14.
根系的生长潜力是树木的一个重要生物学特性。它对植苗造林的成活率以及幼树保存率和高生长有明显影响。用恢复率这一相对标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7个主要造林树种根的生长潜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白榆、刺槐、杜梨、沙棘、侧柏、小叶锦鸡儿和油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宁市山地刺槐人工林立地条件、生长规律及生态效益等调查,结果表明,在类似北宁生态条件的半干旱地区的山地,适宜于培养小径级刺槐人工林;造林地要选择在阳坡、半阳坡、山中下腹土层较厚的地块;造林前需要整地;这些地区营造刺槐人工林,有助于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促进造林地植被变化,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危害。  相似文献   

16.
刺槐具生长快,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适宜在我省发展,是我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因此合理的确定其造林密度,对提高刺槐林的产量相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刺槐的造林密度应根据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材种、经营措施等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分因子是反映黄土高原不同造林立地类型宜林性,以及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这一观点,运用SPAC理论,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主要造林树种幼对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重量衣外观反应。并将试验结果应用到田间主要造林立地上,用2a的造林地土壤水分实测值,对侧柏,油松,刺槐,北京杨在3种造林立地上的适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侧柏,刺槐在黄土阳坡适性,油松在黄土阴坡适生,北京杨在黄土塬面适生,这与造林地已栽植幼  相似文献   

18.
陕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营造林抗旱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陕西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一直被列为陕西省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重点,研究总结和推广渭北旱塬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技术,围绕解决造林地的蓄水、保墒和多种综合抗旱技术的应用,对有效地解决造林地“水”的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尽快恢复这一地区的森林植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9.
结合当地造林的立地条件和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干旱区刺槐育苗造林技术实践措施,包括苗木的培育、造林整地的方式方法、栽植季节的选择、栽植方法和技术的运用以及造林后的抚育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在178块刺槐人工林标准地上进行各个立地因子和优势水平均高的调查,测定、分析、对比,找出影响刺槐生长的最主导因素为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对当地众多立地因子的数量化,并结合改算为同一基准年龄(14年)的各个标准地刺槐林优势木的平均高进行运算,提出不同立地条件下优势木的预测方程,编制出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由立地指数表看出,影响刺槐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为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母质,这四个因子恰可集中地综合地反映出影响刺槐生长最主导因素(土 水分状况)的分析和变化,据此,可应用地形,母质立地因子的外部特征及立地指数表提出刺槐立地条件类型表,它可反映刺槐适应的立地条件类型及其在基准年龄的生长指标,这个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有其科学基础和实用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