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瑞士乳杆菌发酵对牛乳中乳清蛋白抗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瑞士乳杆菌为发酵菌种,研究了脱脂乳发酵过程中乳清蛋白(β-乳球蛋白(β-LG)和α-乳白蛋白(α-LA))抗原性的变化规律及变化机制。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发酵能够显著降低脱脂乳中β-LG和α-LA的抗原性。发酵3~12h期间,β-LG和α-LA的抗原性迅速下降,继续发酵至48h,蛋白抗原性又出现缓慢升高。瑞士乳杆菌对乳清蛋白的水解作用导致其抗原性一定程度地降低;受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乳酸影响,β-LG和α-LA的抗原性随pH的降低呈现先逐渐下降后缓慢升高的变化规律。因此,瑞士乳杆菌的蛋白水解酶和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乳酸共同影响了发酵乳中β-LG和α-LA抗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β-LG)是乳清蛋白中最主要的过敏原之一,如何降低β-LG抗原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使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复合蛋白酶对牛乳清蛋白进行酶解,在不同酶解时间点取样,以β-LG抗原性为主要标准,筛选出各方案中β-LG抗原性最低的酶解产物,同时分析该产物的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情况,并与2款市售水解乳清蛋白产品进行苦味比较。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质量比1∶1复配水解牛乳清蛋白能够制备低致敏产品,其β-LG抗原性仅为0.798μg/mL,且苦味较低。酶解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15 g/100 mL、加酶量5 000 U/g(50%碱性蛋白酶+50%胰蛋白酶)、酶解温度48℃、酶解pH 8.0、酶解时间2.5 h。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德令哈地区56头柴达木黄牛和17头杂种黄牛的α-乳白蛋白(α-LA)和β-乳球蛋白(β-LG)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该地区柴达木黄牛的α-LA和β-LG位点均具有多态性,但α-LA位点的基因杂合度很低(0.0089)。(2)杂种牛的α-LA位点,只有α-LABB一种基因型而呈单态,β-LG位点有三种基因型而呈多态性,且基因杂合度较高(0.500)。  相似文献   

4.
前期的研究筛选出了一株降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干酪乳杆菌WPC09。研究表明,在脱脂乳中β-乳球蛋白抗原性降低率达到92.0%,且水解牛乳蛋白产生游离氨基酸的数量相当于341.5μg/mL酪氨酸。所以为了了解干酪乳杆菌WPC09降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机理,我们初步的考察温度和pH值对干酪乳杆菌WPC09降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影响,以及考察发酵上清液和活细胞悬液对β-乳球蛋白抗原性的降低能力。  相似文献   

5.
瑞士乳杆菌是潜在的功能发酵乳发酵剂,为改善瑞士乳杆菌的发酵特性,使用嗜热链球菌配合瑞士乳杆菌用于发酵乳制备。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与瑞士乳杆菌混合发酵将凝乳时间缩短了3.5 h,黏度提高了1.8 倍,改善了乳清析出和质构;嗜热链球菌的使用有效减弱了发酵乳的后酸化,贮藏20 d发酵乳的pH值仍大于4.2。为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测定发酵乳中的活菌数、乳糖消耗量、谷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表明,混合发酵乳贮藏期间具有较低的谷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乳糖利用量较低,这是后酸化减弱的主要原因。与嗜  相似文献   

6.
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乳铁蛋白,通过对酶解产物抗菌活性的测定,确定了胃蛋白酶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并研究了不同pH值条件和热处理对酶解产物抗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4.0~8.0范围内和80~121℃加热15min对胃蛋白酶酶解产物抗菌活性的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加热对牛乳中β-乳球蛋白(β-L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β-LG的来源与特性 牛奶包含了下列蛋白质:酪蛋白(casein)、乳清蛋白(whey,其中包括β-乳球蛋白和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蛋白(BSA)。β-LG是乳清蛋白中的主要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8400kDa,存在于反刍动物及一些非反刍动物的乳汁中β-LG在60年前已被发现,但对于其生理及生物化学方面的功能尚未明确β-LG是牛奶中主要热敏感蛋白.主要由162个氨基酸所组成,并且在C106-C119及C66-C160的位置上有双硫键的键结,在C121位置上具有单一硫键。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蛋白酶和干酪乳杆菌协同发酵对棉籽粕的营养价值及体外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一:以蛋白降解度和小肽含量的指标归一值(OD)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4因素3水平的BBD-RSM试验设计,考察酶解温度、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和pH对蛋白酶酶解棉籽粕效果的影响;试验二:将植物乳杆菌和蛋白酶协同发酵48 h,分为3个处理组,即不加植物乳杆菌和酶的棉籽粕(对照组)、酶解棉籽粕、菌酶协同发酵棉籽粕,评定3组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及进行猪胃肠道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添加量1%、温度40℃、时间8 h、料液比1:4 g/mL、pH 9.0;经过菌酶协同发酵预消化处理之后的棉籽粕与原棉籽粕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提高,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总的来说,蛋白酶与植物乳杆菌协同使用可以更大程度地降解棉籽粕中大分子蛋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提高非常规蛋白原料棉籽粕在饲料中添加比例,降低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9.
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得的乳清蛋白抗氧化肽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副产物少,有发酵的芳香,安全无毒。主要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乳清蛋白抗氧化肽,通过菌株的筛选及乳清蛋白肽制备条件的优化,得到乳清蛋白肽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选择瑞士乳杆菌CICC 22818发酵最终水解度为9.36%,菌株活力达到8.5 LogCFU/g,且产酸能力较强,因此选择瑞士乳杆菌CICC 22818作为最终发酵菌株。发酵乳清蛋白的最佳工艺为:乳清蛋白含量10%,发酵时间63 h、发酵温度43.3℃、接种量3.5%,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6.4%,同时乳清蛋白肽纯化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到35.62%,·O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20.58%。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种蛋白酶的试验比较,确定了碱性蛋白酶作为乳蛋白的水解工具酶。并探讨了碱性蛋白酶的最佳水解条件:酶解温度50℃,pH值10.0,底物浓度10%,酶与底物浓度比5%,酶解时间为150min。水解液的苦味可通过活性炭的吸附除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α-硫辛酸(α-lipoid acid,α-LA)对镉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效应,通过不同浓度的醋酸镉染毒PC12细胞,并用100μmol/Lα-LA联合作用,测定PC12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醋酸镉处理24h组细胞MDA含量和CAT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镉处理组细胞内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10和20μmol/L组SOD和GSH-Px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α-LA保护组与相应染毒组相比,MDA含量和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SOD和GSHPx活性有升高趋势,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镉可致PC12细胞发生氧化应激,α-LA可以提高PC12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镉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脱脂牛乳为原料,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AT)、复合蛋白酶(Protamex,PT)和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FT)处理对脱脂牛乳的抗原性、分子质量分布、滋味和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AT对主要致敏乳蛋白的脱敏效果显著优于PT和FT(P<0.05),当酶底比为500 U/g、酶解时间为20 min时,其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酪蛋白的抗原抑制率分别达到64.01%、76.00%和69.10%;AT、PT和FT处理后脱脂牛乳中低分子质量肽段明显增加,且苦味、涩味、苦后味、涩后味随酶解时间延长、酶底比的增加而升高,FT处理脱脂牛乳的滋味优于AT和PT;酶解脱脂牛乳的亮度值显著降低,红度值显著升高(P<0.05),透光性增加,AT处理脱脂牛乳的色泽更接近于牛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植物乳酸菌对豆粉进行液态发酵,在发酵24,36,48,60,72 h时采集发酵样品进行水解度和免疫活性的检测,结果表明:(1)48 h为植物乳酸菌发酵豆粉的最佳时间,可去除71.08%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64.22%的大豆球蛋白的免疫活性(P<0.01),对β-伴大豆球蛋白的去除程度显著高于大豆球蛋白(P<0...  相似文献   

14.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改善茶渣营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康宁木霉固态发酵茶渣,提高茶渣营养价值,并筛选出最佳的发酵条件。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茶渣的基质比例(茶渣∶玉米粉=6∶4、7∶3、8∶2、9∶1)、料液比(3∶7、4∶6、5∶5、6∶4、7∶3)、接种量(2%、4%、6%、8%、10%)、发酵温度(25、28、31、34、37 ℃)和发酵时间(0、2、4、6、8、10、14、22 d)。以基质比例、发酵温度、接种量和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茶渣最优发酵条件。测定各组发酵产物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黄酮、皂苷和咖啡因含量,计算各组合的综合评分。确定最优条件后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了发酵前后茶渣的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中,以下条件的综合评分最高:基质比例为7∶3,料液比为5∶5,接种量为8%,发酵温度为31 ℃,发酵时间为6 d。2)正交试验表明,康宁木霉发酵茶渣(料液比为5∶5)的最佳条件是:基质比例为7.0∶2.5,发酵温度为31 ℃,接种量为7%,发酵时间为6或7 d。3)与未发酵茶渣相比,最优条件下发酵茶渣的粗蛋白质、还原糖、黄酮、咖啡因、多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风味氨基酸/总氨基酸均显著提高(P<0.05),皂苷含量显著降低(P<0.001),粗脂肪含量与未发酵茶渣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6和7 d的茶渣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康宁木霉发酵茶渣能够改善茶渣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牛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是婴幼儿重要的营养来源,牛乳蛋白也是诱发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5种市售婴幼儿乳粉进行体外模拟静态消化,通过电泳、水解度测定分析蛋白消化稳定性,并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评价乳清蛋白的抗原性。结果表明:5种配方乳粉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在样品1、2、4中具有较好的消化稳定性,胃肠消化后,样品1中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样品2中2种过敏原蛋白的抗原性增加,样品4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增加,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在样品3和5中消化稳定性较低,经胃肠消化后,样品5中2种过敏原蛋白的抗原性增加,样品3中α-乳白蛋白的抗原性增加,β-乳球蛋白的抗原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柴达木黄牛和青海东部黄牛HB,KE,TF,PTF,PA,AMY1,ALPA,ALPB,RBC-LDH1,S-LDH1,α-LA,β-LG,αs1-CN和β-CN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多态性的分的,研究青海本地黄牛的遗传变异性及两个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结果发现:(1)青海本地黄牛14个生化遗传基因座的Ppoly为85.7%,H为0.2662,Ne为1.4861个,H.I.为0.5798;(2)柴达木黄牛与青海东部黄牛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8,基因分化系数为0.0071,表明青海本地黄牛两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程度极小。  相似文献   

17.
β-Lactoglobulin (β-LG) is the major whey protein in the milk of ruminants and is able to bind and transport small hydrophobic molecules. However, its biological role is mainly unknown (G odovac -Z immermann 1988). Previously three genetic variants have been found in sheep: A, B and C. The genetic variants A and B differ at amino acid position 20, where variant A has a His and variant B has a Thr (K olde and B raunitzer 1983). The variant C is a subtype of variant A with a single amino acid exchange of Arg→Glu at position 148 (E rhardt et al. 1989). The genotype β-LG BB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milk yield, whereas genotypes AA and AB had a higher milk protein and casein content as well as yielding more curd (G arzon and M artinez 1992). No data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β-LG C allele and production traits or milk properties. Since DNA-based genotyping has already been performed for alleles A and B (S chlee et al. 1993),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 DNA-base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β-LG C variant. Howeve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typing has been established (P rinzenberg and E rhardt 1999) recently, and this study show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detect β-LG 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