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咸宁桂花及其桂花食品湖北省咸宁市特产局史和平湖北咸宁市是全国“桂花之乡”。桂花栽培有500多年历史。品种有金桂、银桂、丹桂、山桂及四季桂等。丹桂香清、色橙红;银桂香幽,色乳黄;四季桂,山桂香温,色淡黄;金桂香浓、色金黄,品质最优。咸宁桂花产量高,肉质...  相似文献   

2.
咸宁桂花又获大丰收咸宁市信息协会徐孔章湖北咸宁是驰名中外的“桂花之乡”。咸宁桂花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桂花大有可为。该市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桂花生产的发展和加工利用。目前,全市桂花树苗已培育1100多万株,除为当地花农和机关、学校、工厂、居民等发展桂花提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概况及桂花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概况,分析了咸宁市桂花资源的优势,并从地理标志特征、地理标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探讨咸宁县桂花及其相关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强  朱岚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3):106-107114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桂花产业一直都是咸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咸宁桂花产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专业化、系统化的生产模式,必须延伸桂花产业的产业链。在咸宁现有桂花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咸宁桂花的资源现状、开发研究及产业现状的分析,找出产业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对策,以把咸宁桂花产业做强做大,提高桂花产业的产业价值,并逐步提高其在咸宁GDP中的贡献值。  相似文献   

5.
朱俊成  钟儒刚  杨益明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31-15336
茶产业是咸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茶产业发展是咸宁市政府提出的建设茶乡、桂花之乡、温泉之乡、楠竹之乡与苎麻之乡,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咸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并利用统计资料,结合对比研究,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从技术与创新、品牌培育、质量管理、产业链构建、文化与营销等角度提出了咸宁市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稻大垄双行南北插,是东北高寒山区一改传统水稻栽培模式,改变原来产量1000斤-1500斤/1000平方米提出来的栽培模式,产量可突破2000斤/1000平方米,可使产量稳定在1600斤-2000斤/1000平方米提出来的。其要点在:育壮苗、保行向、南偏西5-15度的影象,确定南北插,使每平方米保证在450个大穗(大行距为35厘米.小行距为15厘米,株距为13厘米;每平方米28簇。)可增产25%。其优势在于充分利用阳光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和时间,提高地温。  相似文献   

7.
数字     
600亿 中国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有“中国粮仓”之称的河南省今年夏粮总产首次突破600亿斤大关,达到612亿斤,比上年增产13.2亿斤,增幅2.2%,小麦总产占全国的1/4。  相似文献   

8.
咸宁地处鄂东南,是湖北省主要红壤区,红壤粘、瘦、酸、薄,水稻单产较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5%左右。分析了咸宁市水稻增产的有利条件和主要障碍,提出用养结合、配套沟渠、农技推广、利用资源等促进水稻增产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稻大垄双行南北插,是东北高寒山区一改传统水稻栽培模式,改变原来产量1000斤-1500斤/1000平方米提出来的栽培模式.产量可突破2000斤/1000平方米,可使产量稳定在1600斤-2000斤/1000平方米提出来的.其要点在:育壮苗、保行向、南偏西5-15度的影象,确定南北插,使每平方米保证在450个大穗(大行距为35厘米,小行距为15厘米,株距为13厘米;每平方米28簇.)可增产25%.其优势在于充分利用阳光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和时间,提高地温.  相似文献   

10.
韩春燕 《吉林农业》2011,(22):11-11
初步统计,2011年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突破2200亿斤,超过全国的20%;较去年增长250亿斤,预计占今年全国粮食增产的70%以上。辽、吉、黑粮食产量分别达到400、650、1150亿斤,均创新高。畜牧业发展保持平稳增长,东北三省肉、禽、蛋、奶产量同比均有所增加。其中猪肉产量达到322万吨。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科技》2007,(9):62-62
生产表现 高产稳产 产量结构好,亩穗数达45万~50万,穗粒数34个,千粒重40克左右,以穗数拿产量,自我调节能力强,抗御风险水平高,耐高水肥,增产潜力大。常规技术栽培,一般亩产1000斤以上,国家区域试验最高亩产1364.4斤,具有亩产1400斤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文登县火花农业社1956年利用人尿浇的冬小麦,每亩产量平均由140斤提高到220斤,增产57%左右。玉米每亩施400斤人尿比每亩施13斤硫酸铵增产21%,地瓜约增产66.7%。从以上材料来看,人尿今后在我省是一种大可发展的农家速效肥料。施用方法:我省大部份地区,除冬浇小麦人尿未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农业发展,不负众望。夏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初步统计,夏粮总产达到2408亿斤,比上年增加61亿斤。农业部负责人分析,目前早稻丰收在望,秋粮作物长势良好,如果下半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全年目标。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中国农垦》2010,(1):5-5
全国粮食总产逾10600亿斤 2009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预计10600亿斤以上。中国粮食产量实现42年来首次连续6年增产,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3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15.
《新农业》2012,(13)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说:2011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1424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8年增产,首次连续5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首次迈上1.1万亿斤的新台阶,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合计首次超过了1万亿斤,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我们作了小麦分层施用磷肥的试验,试验分100斤过磷酸钙撒垡头、掩底,70斤掩底和30斤撒垡头三种方法,与不施磷肥作对照。得到的平均试验结果是:30斤撒垡头和70斤掩底的产量最高、单产560.8斤,比对照不施磷亩产320.8斤增产74.8%;比100斤撒垡头亩产448.4斤增产25%;比100斤掩底亩产484.2斤增产15.8%,通过磷肥分层施用,增加了产量,提高肥效,100斤磷肥分30斤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队处豫西丘岭区,常年种谷子500亩上下,大部分是山岭旱地.几年来,由于重视探讨谷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不断改革种植方法,实行科学管理,产量逐年提高.1977年单产突破400斤,1980年在两次7——8级大风、雹袭击下,550亩夏谷平均亩产达到446.7斤,单产比历史上最高的1978年增产41.7斤.在同等条件下.谷子比玉米每亩增产22斤.粮草折价谷子多收39.81元,改变了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灵璧县高楼公社1960年共种植春玉米11,000亩(间作大豆),获得了空前大丰收。丰产的特点是,面积大,增产幅度大,产量均衡,全公社玉米的单产430.0斤,其中2,000亩丰产田单产735.5斤。  相似文献   

19.
一、生产概况大豆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它不仅是我省人民食油的主要来源,而且是重要的出口物資。就农业生产本身来說,大豆与粮食作物輪作还有养地和使作物均衡增产的作用。因此大豆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設。我省大豆播种面积历年都在8、9百万亩左右。单位面积产量解放当时为111斤。17年来除了个别水旱灾害严重的年头以外,平均亩产为138斤。但不同年份之間产量差距很大。如1956年全省1100多万亩大豆,亩产达180斤;  相似文献   

20.
我县种植蚕豆40多万亩,约占夏粮面积的50%左右.蚕豆产量的高低,对整个夏粮产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种植方式,以5.5~6尺组合,收两行蚕豆的稀播为主,后茬套种春玉米.随着生产条件改善,蚕豆产量也逐步提高.在六十年代100多斤的基础上,七十年代达到200多斤,1978年突破300斤,以后稳定在300斤以上.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363斤,比1983年增产2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