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棉田秸秆覆盖应用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多油棉连作地区,在每年油菜脱粒收获后,普遍存在将残留在田间油菜秸秆焚烧掉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土壤碱化等诸多不良后果。如果在整地移栽棉苗前将散放在地里的油菜秸秆集中起来堆放在地头进行堆沤腐熟,再将腐熟的秸秆撒施于棉花畦面,即棉田秸秆覆盖。此举不但能净化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而且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促进棉花生长,争夺稳产高产。现将棉田秸秆覆盖效应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旱地棉田秸秆覆盖少耕土壤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在棉田中推行麦草覆盖技术,可提高秸秆利用率,改良土壤营养状况。据试验,棉田覆盖麦草后每667平方米(1亩)可增产皮棉10.5千克。为了确保麦草覆盖后的棉田稳产、高产,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覆盖麦草。小麦收割后将麦草用铡草机铡碎,按每667平方米200千克的用量均匀地铺于棉花行间,并撒  相似文献   

4.
新湖农场部分条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贫瘠,盐碱化程度高,土壤蓄水能力弱,棉花苗期出苗差,死苗率高,根系发育不良。为改造低产田,提高棉花单产,2006年特在这类棉田喷施欧甘叶面肥。  相似文献   

5.
在安徽省沿江棉区开展了油菜秸秆覆盖对棉田杂草发生、棉花生长及土壤杂草种子库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对棉田杂草的抑制效果增强。与未覆盖秸秆且不除草处理相比较,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棉花单株铃数和子棉产量显著提高。7000Kg/hm2秸秆覆盖量处理在覆盖后30d、60d和120d逐步减少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与全程除草剂处理较一致;随着覆盖量减少,对0-20cm土层杂草种子库密度降低幅度减小。全程除草剂处理降低0-5cm土层杂草种子库多样性,而油菜秸秆覆盖则可能增加0-5cm土层的杂草种子库多样性。3500Kg/hm2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处理的抑草效果和增产效果与全程除草剂处理一致。因此,在安徽省沿江棉区油-棉连作棉田推荐使用3500Kg/hm2油菜秸秆覆盖量+秸秆覆盖30d后喷施除草剂。  相似文献   

6.
7.
<正>在棉花田中覆盖麦草,可提高秸秆利用率、改良土壤营养状况,提高棉花产量。据试验,棉田覆盖麦草后,每667米2可增产皮棉10.5千克左右。为确保麦草覆盖后的棉田稳产、高产,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水旱轮作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旱轮作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与全磷含量增加,提高土壤肥力。通过对水旱轮作水稻、玉米研究发现:轮作区田块在夏作成熟期细菌数量均高于连作,而真菌与放线菌数量低于连作。而针对水稻、棉花水旱轮作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文从土壤生物活性角度研究水旱轮作,以期为解决棉田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长江流域棉田杂草防控及棉花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该区域棉田化肥和除草剂减量综合技术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Bt抗虫棉GK19为试验材料,以无秸秆覆盖为对照(M0,CK),设3个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处理[15000 kg/ha(M1)、20000 kg/ha(M2)和30000 kg/ha(M3)],观察棉田不同生育期内杂草防效、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叶绿素含量、株高、果枝数、成铃数等农艺性状指标。【结果】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棉田整个生育期内杂草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控效果。秸秆高量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P<0.05),并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M0处理的棉田土壤含水量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基本维持在20.79%~21.70%,而小麦秸秆高量覆盖棉田土壤含水量可达26.25%~35.65%。小麦秸秆高量覆盖还可显著促进棉花的快速生长及提高叶片叶绿素合成,但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其增长幅度不显著(P>0.05)。另外,小麦秸秆高量覆盖对提高棉花的果枝数、蕾数和成铃数也有显著促进作用,M0处理在吐絮期的果枝数和成铃数仅为8.0和10.7,而小麦秸秆不同高量覆盖处理可达12.2~13.2和25.9~29.9。【结论】长江流域棉花定苗后,一次性覆盖15000 kg/ha小麦秸秆可有效抑制全生育期内的棉田杂草,并对棉花生长及产量形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可有效降低化学除草剂及化肥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0.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物理条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凌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18(5):311-313,320
利用秸秆覆盖农田,是减少棵间无效蒸发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有效措施。在封丘三年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秸秆覆盖麦田可耕层土壤(0-50cm)温度提高0.5-2.5℃,土壤含水率提高4.2%,土壤总也隙度增加2%;覆盖后减少棵间蒸发量26.1mm,节约灌溉水量270m^3/hm^2,其工同理主要是覆盖麦田可产生调节地温,蓄水保墒的作用,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12.
永州地区十年九旱,七、八月常遇伏旱,严重影响葡萄生产.经过四年的葡萄园稻草覆盖试验证明: 适时适当对葡萄园提供覆盖,夏季能降低土温,保持土壤水分,冬季则提高土温;并且保持土壤疏松,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从而促进葡萄园在干旱情况下丰产、稳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吡虫啉处理对棉田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不同使用剂量对种子的安全性、天敌、红蜘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金尔大红袍吡虫啉还是福蝶吡虫啉的处理均不用防治苗期蚜虫,且对种子安全;金尔大红袍吡虫啉750 g/100kg用量的防治效果最好,此试验为吡虫啉拌种防治蚜虫提供了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的植被进行调查,确定了该区域有7个植被群落。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植被群落覆盖和同一植被群落盖度对不同深度(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50 cm)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胡杨-铃铛刺群丛覆盖下,0~60 cm土壤有机质随盖度的增加而增加,胡杨-多枝柽柳群丛和多枝柽柳群丛覆盖下,0~150 cm土壤有机质随着盖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这7个植被群落中,以胡杨-芦苇群丛覆盖下,0~10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胡杨群丛和多枝柽柳群丛覆盖下,0~10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果园秸秆覆盖技术就是将适量的秸秆等覆盖在果树周围裸露的土壤上。据山东平阴县测定,覆盖果园全年每667平方米减少蒸发水量约200毫米,保水效果明显。该技术还具有培肥、稳温、灭草、免耕、省工和防止土壤流失等多种效果,在干旱时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一、技术机理由于秸秆覆盖在果园空旷的土壤表面,能减轻太阳照射,减少地面蒸发,使土壤一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对梨园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 3种梨园———不灌覆盖园、不灌无覆盖园和灌溉园不同土层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后 ,梨园表土层 (0~ 2 0cm)中的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所提高 ,而下层 (2 0~ 4 0cm)土壤中的含量却有所降低。不同土层中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明显增高 ,尤其是速效磷 ,表土层中的含量增加了 3倍以上 ,平均增加约 1倍半。表土层中的速效氮有所降低 ,但下层土壤中的含量却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播种技术 1.1土壤耕作.春季棉田耕作任务是松土.其作用是增温和保墒.同时,结合春耕增施肥料. 1.2施基肥.基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60%~70%.抗虫棉易发生早衰,因此,要多施基肥.要求结合春耕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4方、二铵2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尿素10~20公斤、硫酸锌2公斤、硫酸亚铁1公斤、硫酸镁5公斤(非盐碱地)、硼砂1公斤.有条件的可增施100公斤充分腐熟的饼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对三峡库区巫溪县生态修复区以华山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马尾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杉木-马尾松为主的混交林、柏树-马尾松混交林、榛子纯林与对照地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有林地的土壤化学性质与对照地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明显高于两种对照地,而且在各个林区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中全N、P、K和速效养分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及抗虫杂交棉的普及、推广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棉花发育提早,单株结铃多而早。连作棉田棉花极易早衰。在已覆盖地膜的棉田覆盖秸秆既可促苗早发,又能防止棉花早衰,因此棉花覆盖栽培技术越来越受棉农的重视。 目前长江、黄河流域棉区常采用2行根区覆盖,新疆棉区多采用4行、6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小麦秸秆覆盖还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1999-2001连续3年的定点研究表明:小麦秸秆覆盖还土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有效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且有保墒、保温、疏松土壤等特点。小麦秸秆还土比对照未覆盖的玉米增产,尤以覆盖小麦秸秆+酵素菌催腐后增产效果最优,比对照增产11.7%,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