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水稻强化栽培插植规格对茎蘖成穗和穗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穗数型常规品种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组合粤杂122为试验材料,采用纸筒育苗移栽,设20cm×20cm(CK)、30cm×30cm、40cm×40cm、50cm×50cm等4个插植规格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研究其分蘖成穗和穗部性状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主茎穗、一级分蘖穗和二级分蘖穗的穗型增大且收获指数增高,单科主茎穗数相近,占茎蘖成穗数比例降低,主茎穗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也下降,一级分蘖穗数增多,其成穗数占全科茎蘖穗数的比例下降,产量也下降,二级分蘖穗数增多,成穗数和产量占比均提高,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均增多,且以二次枝梗数和总粒数的差异较大,但各次枝梗和各层的结实率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穗数型常规水稻粤香占和大穗型杂交水稻粤杂122进行强化栽培(SRI)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植规格增大,粤香占和粤杂122都表现出生育期延迟,个体分蘖数、成穗率、每穗总粒数和千粒质量也相应增加的特点.2个品种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有效穗都随着插植规格增大而减少,但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水稻品种粤香占在9 000 kg/hm2的条件下收获指数达到0.6以上,比普通品种提高约0.1.以粤香占为材料、七丝占(收获指数为0.4)为对照进行水稻收获指数相关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获得高收获指数不是仅靠增加单株产量,而要在增加单株产量的同时适当增加抽穗前植株高度使茎叶重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使始穗期后物质运输主要贡献在穗部,而非茎长增量;收获指数遗传力极低,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点,各收获指数有关性状间关系十分复杂,茎长增量、始穗株高和成熟株高也许可作为间接影响收获指数的要素.  相似文献   

4.
对比分析了不同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长丝占、粤秀占和五星丝苗1号产量构成因子的整齐度及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农艺性状各指标既存在品种间差异性,也有株间的差异性,更有单茎穗间的差异性,即其整齐度不同;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与单株内单茎穗间收获指数整齐度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单株之间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其单株内不同茎蘖间株高、穗长、总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实粒质量、秆质量、千粒质量的变异系数及极差总体上也低于低收获指数型品种;不同收获指数型品种之间抽穗后20 d、30 d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当天至30 d剑叶SPAD值均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且下降更为缓慢;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剑叶温度均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高收获指数型品种抽穗后20 d气叶温差低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抽穗后30 d则高于低收获指数品种;株高、穗长、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千粒质量、单穗实粒质量、单茎秆质量、着粒密度、单株总粒数、单株有效穗数等农艺指标的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均呈现负相关,其中单茎秆重的穗间变异系数与收获指数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0.942 7*),表明上述农艺指标整齐度高有利于提高水稻品种的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5.
粤农占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抗病育种研究室1999年育成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依照性状互补的组配原则,以收获指数高、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粤香占为母本,库容大、籽粒较细长的丰矮占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3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特征特性1.1 早晚兼用型,适应性广广州地区种植全生育期早造130天左右、晚造约118天,适合广东省除粤北之外各地早、晚造种植。1.2 农艺性状好粤农占株型好,叶色浓绿,生势壮旺,茎叶集散适中,穗大粒多,成穗率高。株高103cm,每667m2有效穗数21万条,穗长20cm,每穗总粒数1…  相似文献   

6.
采用^14C-葡萄糖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高收获指数型水稻品种粤香占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至成熟期间,^14C-葡萄糖从剑叶的总输出率为71.0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14C-葡萄糖向上运转于穗、穗颈的比例大,向下运转于戏叶的比例小,用于籽粒充实的绝对量高;穗对碳水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积累能力,光合产物向穗的运转具有流畅、量大的特点。组织切片显示,粤香占尽管穗颈节大维管束较少,但韧皮部发达,筛管数量多。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旱地小麦育种中可选择的表型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F3的2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WW)2种条件下种植,在旱作雨养条件下测量成株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正常灌溉条件下测量其小区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并分析农艺性状与旱作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指数表型变异广泛,由大到小依次为抗旱指数>不育小穗数>干旱产量>灌溉产量>分蘖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每穗小穗数;旱作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31,0.169,0.211,与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8;旱作雨养条件下株高与千粒质量、穗长、不育小穗数、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193,0.138,0.242;旱作雨养条件下分蘖数与产量、千粒质量、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155,-0.157,-0.242,-0.326;抗旱指数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分蘖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06,0.141,-0.212。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表型指标;旱作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发育,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旱地品种选育中,应选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种;旱作条件下品种的抗旱性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旱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选择旱作丰产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以黑麦、硬粒小麦、小黑麦、普通小麦(中国春和豫麦18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F1及其与亲本间株高、穗长、分蘖数、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芒的形状等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间各个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以中国春×黑麦的F1株高最高(152.0cm),分蘖数最多(49个);以小黑麦×豫麦18号的F1植株穗长最长(13.3cm)、小穗数和穗粒数最多(分别为34.4和76.4);以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千粒重最高(43.3g)。3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而硬粒小麦×小黑麦的F1各个性状表现为负向杂种优势,说明小麦不同杂交组合F1主要农艺性状表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水稻直播增产机理是基本苗增加,有效穗增加,单位面积总实粒数增加;营养生长期缩短,生育进程加快;分蘖发生快,分蘖势强,分蘖位点低,低节位分蘖成穗率高,易获得足够的穗数;单位面积光合速率增加,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干物质累积多,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因此,应选择分蘖能力强、矮秆、抗倒能力强的品种用于直播。  相似文献   

10.
分蘖对春播玉米长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00-704
2011—2012年连续2 a,以分蘖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先玉335为研究对象,通过保留与去掉分蘖2种处理,研究分蘖对玉米株高、穗位、茎粗、干物质积累、穗粒数、穗粒质量、灌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分蘖对玉米主茎株高与穗位没有影响,也没使主茎变细;若保留的分蘖萎蔫,对植株干物质、主茎果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无显著影响,若保留的分蘖正常发育,则植株干物质、主茎果穗粒数、千粒质量和穗粒质量显著高于去掉分蘖和分蘖枯萎玉米;分蘖叶片产生的有机物可向主茎果穗转移,保留分蘖玉米产量显著高于去掉分蘖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