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瓜菜》2017,(5):53-54
生菜做为冬季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蔬菜,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日光温室生菜栽培效益逐年提高,面积稳定增长。为保障居民生菜食用安全、菜农丰产丰收,对日光温室生菜生产规范栽培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日光温室生菜种植技术。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移栽、栽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日光温室安全、生菜、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邢万明 《蔬菜》2004,(8):16-16
生菜又名叶用莴苣,适宜于春季栽培。夏栽生菜具有良好的补淡作用,经济效益高。但夏季栽培生菜,生长前期温度高,植株生长缓慢,且易感受高温长日照引起花芽分化,造成先期抽薹,同时,病毒病发生严重,栽培难度很大。安阳市蔬菜研究所根据多年的观察试验,摸索出一套生菜越夏的高产栽培模式,现将其栽培技术简述如下。一、选择适宜品种生菜喜温暖环境,夏季栽培的生菜正值高温期,宜选择耐高温、抗抽薹能力强、抗病、商品性好,适于夏栽的品种,如奥林匹亚、皇帝、大湖336等,或选择抗性较强的不结球类型。二、低温催芽夏季播种时正值高温季节,种子发芽困…  相似文献   

3.
水培生菜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选择、栽培形式、播种育苗、营养液配制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适宜郑州地区的水培生菜技术。  相似文献   

4.
张铭 《上海蔬菜》2019,(3):36-37
该文介绍了以生菜和米苋为主的绿叶蔬菜周年栽培模式,并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生菜为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品种丰富,色彩多样,形态饱满、美观,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观光型设施农业栽培中。在众多栽培模式当中,生菜以营养液栽培为主。然而,受栽培设施及展示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菜需要长至一定大小(一般为3片真叶以上且根系达到5 cm以上)时才适宜定植,定植后存在一定的缓苗时间,影响成活率,同时也影响景观效果。因此,探索了生菜场馆定植前进行水培驯化措施,能缩短或消除生菜缓苗时间,提高定植成活率,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6.
牛小朋 《蔬菜》2012,(9):13-14
生菜在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大城市近郊栽培较多,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阐述了生菜的特征特性.并从土壤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6个方面介绍了生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生菜即叶用莴苣,系菊科一二年生蔬菜,它以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生长均匀整齐,清洁无污染、无虫害,商品率高而倍受青睐.1998~1999年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元土栽培温室内以"意大利全年耐抽薹"、"美国中兴"等生菜品种为材料,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无土设施中栽培试验,学习和掌握了生菜DFT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刘淑芳 《蔬菜》1998,(6):27-28
立壕式塑料拱棚番茄、苦瓜、生菜(叶菜类)立体栽培是我市近年兴起的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方式。这种栽培方式可合理地利用时间差、温度差和空间差,大大提高棚室的土地利用率、设施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品种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生菜为菊科生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主要食用嫩叶、叶球,鲜食或熟食均可。生菜在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普遍,主要采用地方品种及耐热散叶品种。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北方地区生菜栽培面积有逐渐扩大趋势。生菜已逐渐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成为人们喜食的一种日常蔬菜,同时,农民也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使生菜成为一年四  相似文献   

10.
<正>结球生菜内含乳状液、甘露醇、蛋白质等物质,是洋快餐及西餐的常用品,生食、熟食均可,深受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欢迎。近年来,我们在冬季开展温室栽培结球生菜试验,田间管理得当,3个月667m2收益2万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适宜大连地区气候条件的结球生菜品种,如绿翡翠。该品种颜色翠绿,圆形稍扁,适合当地消费习惯,667m2产量4000kg以上,667m2用种量20g。  相似文献   

11.
一、叶用莴苣 又称生菜。品种主要引自广州、日本和美国。如广州软尾玻璃生菜、黑籽散叶生菜、紫生菜、美国结球生菜、日本结球生菜等。 生菜有结球和散叶两个变种。结球生菜叶全缘,有锯齿或深裂,叶面平滑或皱缩,外叶子展,叶色浅绿或深绿,心叶形成叶球,叶球圆或扁圆,球叶白或浅黄色,质脆。散叶生菜叶片倒卵形,直立,全缘或锯齿状,叶面稍呈波状,叶色黄绿、青绿或外缘淡紫,叶薄而嫩,不结球。 栽培技术要点:春季栽培于1月底—2月上旬冷床播种育苗,3月上旬露地育苗,5—7天出苗。秋季栽培于8月上中旬播种,播种前需浸种催芽,低温处理。齐苗后间苗1—2次,3—4片真叶时带土定植。株行距结球生菜为30×30厘米,散叶生菜为20×20厘米。结球生菜定植后60天左右采收,散叶生菜定植后40天左右采收。  相似文献   

12.
露地生菜在生长过程中.因品种、环境、栽培、田间管理不适,植株时常会发生病害,造成品质、产量和效益的下降。特别是近几年生菜栽培技术的提高和大棚、温室面积的扩大.全年都可种植生菜,这样以来,不但增加病菌的来源,而且加重病害的危害程度。据去年调查表明,生菜...  相似文献   

13.
油麦菜采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麦菜属菊科蔬菜,是生菜的一个变种,也称尖叶生菜,其叶片呈披针形,叶长30-35厘米,叶宽 5厘米左右。质地脆嫩,纤维少,可凉拌、热炒或做汤,有的品种有香米的浓厚香味,颇受消费者的喜爱。油麦菜生长期短,适应性强,容易栽培,病虫害少,可作绿色无公害栽培。目前,我省栽培面积逐年上升。现将其采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生菜营养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菜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带,隋唐时传入我国,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生菜也由宾馆、饭店进入寻常百姓的餐桌。生菜种类很多,有结球、半结球和不结球等品种,结球的一般又称"西生菜",菜色浅绿,肉厚水分多,可切丝做沙拉;不结球的菜色较深绿,多用作铺垫菜式装饰用。选择生菜时,茎部愈带白色的愈新鲜,菜叶愈浅绿的,吃起来愈爽脆,而菜叶较绿的咀嚼起来有渣。  相似文献   

15.
<正>生菜是松江区主要种植的绿叶菜品种之一,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其喜冷凉、忌高温,高温季节栽培时极易出现先期抽薹现象。为了筛选出适合在高温季节栽培的生菜品种,2013年松江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引进了12个生菜新品种,并进行了耐热性等性状比较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有意大利耐抽薹全年生菜(广东大腾牌金记种业)、玛丽娜(惠和种业)、意大利半结球(四川种都)、辛普森精英(寿光丽林种业)、西班牙绿(北京鼎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秀(北京东升种业)、现代舞裙(哈尔滨佳禾农业)、申选一号(上海农  相似文献   

16.
水培生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培生菜生长周期短,产品产量高、无污染、品质好,深受人们喜爱.从水培生菜栽培设施建设、品种选择、营养液配制、育苗方法、苗期管理、定植及生长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水培生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叶用生菜是欧美的色拉用菜。它富含多种营养,V_C、V_A及C_a的含量很高,而且以凉拌为主,食用简便,符合现代消费者的营养卫生和饮食心理。因此,深受本市广大市民的欢迎,生产发展很快。由于生菜大面积栽培时间较短,菜农对生菜的品种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在生产上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现就其栽培技术提出如下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发展蔬菜立体生产,提高种菜效益,我市蔬菜科技示范基地经多年实践,成功地创立了大棚番茄、萝卜、生菜、香瓜立体栽培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也提高了光、水、肥的利用率。每亩(667m2)产番茄3000公斤(kg)、萝卜600公斤、生菜400公斤、香瓜1000公斤,总产值达8000元以上。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主茬:番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1.1 品种选择 宜选适应本地消费习惯的耐低温、耐弱光、优质高产抗病,不易产生畸形果、裂果的早熟番茄品种,如美国合作906、海粉901等。1.2 栽培技术1.2.1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采用大棚…  相似文献   

19.
罗云米 《西南园艺》2001,29(2):30-31
生菜即叶用莴苣 ,原产地中海沿岸 ,分为结球、半结球和散叶 3种类型。它富含维生素A和E ,含铁质较多 ,对坏血病有特效 ,欧美各国常年需要 ,普遍作色拉冷盘食用。它与番茄、黄瓜并列为无土栽培三大蔬菜。我所近年通过试验研究 ,确立了适宜重庆地区的生菜无土栽培技术。1 选用适宜品种  品种可选日本大湖系列、江户川、冈山、北山二号、美国皇帝、凯撒、奥林匹亚、意大利耐抽苔生菜、玻璃生菜和日本直立生菜等。2 设置栽培形式  生菜宜采用水培方式种植 (NFT和DFT均可 ) ,重力循环供液。2 .l “M”式水培  用红砖和水泥砌…  相似文献   

20.
叶用生菜几种栽培方法李洵(长春市南关区农业局)叶用生菜学名叫莴营,以食用鲜嫩叶片著称,是蔬菜中之佳品。规将生产中采用的几种栽培方式介绍如下。一、早春日光温室前茬栽培叶用生菜原产地中海地区,喜冷凉气候,较耐低温,0~10℃条件下生长缓慢,栽培性状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