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公元前780年至2009年的龙门山断裂带的地震数据资料,系统分析了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的重复和迁移规律,并以1900年为界,讨论了该地区在历史和现代地震活动上的特征,总结了该断裂带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在长时间尺度下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强震活动在时间上呈现出平静期与活跃期交替出现、在空间上表现随经纬度交替迁移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震相反射特征、振幅类地震属性以及分频信息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钻井资料,对枣35断块沙三段3个火山口位置及火山岩分布范围进行了识别,发现研究区内火山岩主要地震反射特征为3类,分别为丘状地震反射、柱状地震反射和层状地震反射;研究区北部火山岩厚度明显大于西南部;分析认为研究区火山岩体顶部的地震频率多高于内部的地震频率;划分出了火山岩相包括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等;最后结合试油及生产数据,认为溢流相火山岩是枣35断块主要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兆的复杂性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前兆与地震关系的确认是地震预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地震预测和地震前兆异常两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的观测结果和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前兆异常和地震之间的关系;结合具体的地震观测资料,介绍了地震前兆的多样性以及地震成因的复杂性,进一步阐述了地震预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创意来源 我是一名科技爱好者,平时喜欢思考,也喜欢动手做一些小发明创造,最近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有关地震的话题,我们广东也是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偶尔都会有些小地震,白天晚上都有可能发生,于是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地震预警装置,如发生地震时能提醒身边的人。通过请教家长和老师,我成功完成了这个作品。  相似文献   

5.
以威尔逊提出的碳酸岩沉积相综合模式为理论,结合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生物发育等特征,将涪陵区块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相、4个亚相和10个微相。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局部地震异常的反射特征,对涪陵区块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飞一段至飞三段主要划分了前积、地层超覆尖灭、低频强振幅等局部地震异常。通过单井划分、沉积相对比、地震相分析及地震相图的勾绘,为沉积相图的编制、综合评价以及有利目标区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珊溪水库蓄水以来,珊溪水库库区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地震活动。通过对珊溪水库库区域内地震地质构造的阐述,分析了地震与水库水位的关系,以及珊溪水利枢纽管理单位积极应对地震的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所谓地震次生灾害,主要是指地震后引起的水灾、火灾以及有毒气体蔓延等。地震后要积极防止次生危害发生。对工矿企业中的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要严密监视。一旦发现剧毒或易燃气体溢出,应立即组织抢修。  相似文献   

8.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9.
地震时人们错误的应变行为是引起非地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地震人为灾害的概念。通过丰富的震害资料说明人为灾害的危害性,分析了产生人为灾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地震灾害对输油管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波影响的区域要比永久性地土移动所发生的区域广,破坏管道系统薄弱部分的可能性大;但是永久性地土移动比地震波产生的后果要严重得多。由地震引起的大规模永久性地土移动,如地表断裂、沙土液化、塌方等对输油管道的损坏最为严重。从管道损伤的角度来评价损坏的原因,对于规定地震危险等级和工程设施的定点都很重要。例举了1964年阿拉斯加、1971年圣费尔南多、1976年危地马拉和1987年厄瓜多尔发生的地震对石油  相似文献   

11.
地震过程中,地震力的方向是不定的,仅考虑水平的地震力对黄土边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足。利用地震角的影响,把地震力分解到潜在滑动面的法线和切线方向,计算相应的地震力,对黄土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对黄土边坡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地模拟接线路面特性,对其荷载-变形和损伤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接线路面板集中弹簧简化模型.基于此,采用SAP2000建立了某座全无缝桥梁动力计算模型.对该桥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地震时程分析,并与对应连续梁桥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还进行了桥长和接线路面刚度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低设防烈度地区,全无缝桥梁的地震响应只有连续梁桥的24%~35%,主桥处于弹性无损状态.可见,全无缝桥梁能大幅提升中低烈度地区公路中小桥梁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立式浮放储罐在三维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反应,进行了1000m3储罐模型地震动模拟试验,通过输入水平、竖向、三维地震激励,测试立式浮放储罐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储罐在三维地震动激励下的地震反应与一维激励相比具有较明显的放大效应。加速度反应放大1.76%~79.08%,平均放大幅度42.86%;三维激励下位移主要表现为放大趋势,平均放大幅度为31.83%;三维激励条件下储罐发生提离的概率及提离高度明显增大,增幅在20.47%~79.54%。建议立式浮放储罐应考虑三维地震动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4.
Laboratory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suggest that earthquakes are preceded by a phase of developing slip instability in which the fault slips slowly before accelerating to dynamic rupture. We report here that one of the best-recorded large earthquakes to date, the 1999 moment magnitude (M(w)) 7.6 Izmit (Turkey) earthquake, was preceded by a seismic signal of long duration that originated from the hypocenter. The signal consisted of a succession of repetitive seismic bursts, accelerating with time, and increased low-frequency seismic noise. Thes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earthquake was preceded for 44 minutes by a phase of slow slip occurring at the base of the brittle crust. This slip accelerated slowly initially, and then rapidly accelerated in the 2 minutes preceding th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储液罐在双向地震波激励下的地震响应,以15×104m3立式浮放隔震储液罐为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考虑接触非线性,进行大型立式浮放储罐隔震响应数值分析.整个系统主要分为基础隔离部件和液体-结构相互作用子系统两部分,分别利用壳单元和势流体单元模拟罐体结构和液体区域,并用弹簧-阻尼系统等效代替三维隔震.利用Ba...  相似文献   

16.
超大跨缆索支承桥梁通常选择隔震体系以减小桥塔的地震内力,但隔震体系会使得结构在强震下的梁端位移很大,必须采取控制措施以保证整体结构的抗震安全性。本文以主跨1 490 m的润扬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地震响应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振动控制的原理出发,探讨了控制超大跨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具体的措施及参数选择,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提出了地震响应综合最优控制的概念,构造了综合最优控制效果评估模型,并给出了该桥在给定地震输入下的综合最优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对于超大跨悬索桥,在塔、梁间设置弹性连接装置或阻尼器都能减小梁端位移响应,但综合考虑其它部位的响应,阻尼器的减震效果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7.
在改进能力谱方法和多水准抗震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位移能力谱的多水准抗震设计方法.利用位移能力谱方法,获得了结构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下结构的位移需求和延性系数,并构造出多水准需求谱.从多水准需求谱上得到多个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控制点,最终构造出结构设计能力基准曲线.基于结构设计能力基准线对结构进行设计,能使结构同时满足"小震不坏"的弹性位移需求和"中震可修"及"大震不倒"的弹塑性位移需求.根据一个单自由度桥墩抗震设计的全过程,说明了基于位移的多水准抗震设计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各个设防水准的需求,而且根据该方法设计的结构具有最优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A large geophysical program of exploration that uses deep seismic sounding has been under way in the Soviet Union for decades.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ves have been used as strong seismic sources since 1971. The wide spacing between these seismic sources-for example, 500 kilometers-has permitted seismic exploration of inaccessible areas in traverses up to 3000 kilometers in length. During the same time an ultra-deep drilling program has also been under way. The data gathered have been used to elucidate details of the crust as well as to describe layering and inhomogeneities in the underlying mantle. By Soviet account, deep seismic sounding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confirming the existence of numerous sedimentary structures containing oil and gas field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Siberia.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推导了大跨空间结构几何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的计算过程,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然后重点对圆柱面交叉立体桁架系巨型网格结构进行几何非线性地震响应时程分析.针对主体结构单独承载及子结构参与协同承载两种情况,分析了立体桁架拱内关键节点及关键杆件的地震响应时程曲线,了解了结构基本地震响应时程特性;进行了不同方向地震波作用时程对比分析,论证了该结构抗震验算需考虑三维地震作用;最后将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与时程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对于该结构,反应谱法可用作初步的抗震分析,但最终必须用时程法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20.
Double seismic zone for deep earthquakes in the izu-bonin subduction zo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double seismic zone for deep earthquakes was found in the Izu-Bonin region. An analysis of SP-converted phases confirms that the deep seismic zone consists of two layers separated by approximately 20 kilometers. Numerical modeling of the thermal structure implies that the hypocenters are located along isotherms of 500 degrees to 550 degrees C,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deep earthquakes result from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metastable olivine to a high-pressure phase in the subducting sl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