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条件与棉苗冻害程度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苗期,出现大幅度降温、下霜、降水天气过程时,3天、6天棉苗,只要棉株上无水珠存留,在0 ̄-0.8℃气温下,持续3小时,棉株未见受冻害现象;6天的棉苗,气温为-1.5 ̄-2.8℃时,持续2小时,仍未见受在现象;若棉株上有水珠而结冰层,棉株抗冻性明显减弱,在0.4 ̄-0.8℃的气温下,持续2小时,子叶受冻害株率为50%。  相似文献   

2.
对瑟伯氏棉和武安中棉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9~1995年期间,用瑟伯氏棉(G.thurberiTod).武安中棉(G.arboreumL)与陆地棉栽培种进行种间杂文和复文,从其后代材料中,选育出6个丰产、优质、抗病新品系和5类36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新种质材料。(1)在分(44.0%~47.2%)种质。(2)纤维(33.80~40.10mm)种质。(3)纤维(强力4.50~7.46g,细度6010~7780m·g ̄(-1))种质。(4)纤维(主体长度29.66~40.10mm,红度5820~6290m·g ̄(-1),强力4.00~5.31m·g ̄(-1))种质,(5)枯萎病指0.21%~9.89%,黄萎病指9.80%~19.83%种质。这些新品系及新种质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是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的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3.
缩节安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棉花黄萎病(Verticiliumdahliae)发病初期田间用缩节安叶面喷施的方法处理棉株可减轻黄萎病的叶面症状,控制该病的发生扩展;在重病田以20、40、60mg·kg-1的浓度于7月上旬,在河南新乡叶面喷施1~2次,病指相对减退率为44.7%~66.7%,产量增加0.86%~9.59%。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衣剂──17%种衣剂17号北京农业大学种衣剂实验厂杨金朝1主要成分:三唑醇1.5%,多菌灵11.2%,呋喃丹4.3%,农药总含量17.0%,微量元素和稀土金属含量3.0%,为药肥复合型种衣剂。2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小麦种子包衣。3作用与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5.
陆海三系杂交棉的配制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具有哈克尼西棉胞质的不育材料采取转育为陆海三系,既能克服制种障碍,又能提高恢复系的恢复能力,在改进授粉技术之后,每个杂交人工可生产种子2 ̄3kg,制种田每亩(旧制,下同)产种子120 ̄200kg,供种能力达到30 ̄50倍,已能满足大面积机械化播种条件下的供种要求。陆海三系杂交棉较海岛棉对照增产55% ̄84%,较陆地棉对照增产10.0% ̄34.7%,纤维品质已相当于海岛棉对照新海3号,而且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6.
在棉花上应用бисол-2(草酸四甲基甲撑二元胺)和腐植酸钠可以获得良好的抗黄萎病结果。бисол-2可用于处理种子(0.1%溶液)和在3叶期、现蕾期与盛花至开始结铃期喷雾3次,分别为1.35、1.7和2.5kg·hm-2。种子处理刺激其萌发并防治根...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1)病害烂铃在棉株上的水平、垂直和外扩三方向上的分布模型均呈y=axb(b<0),以棉株基部1~3台果枝和2.6个圆锥体围层上的烂铃为主,分别占烂铃总数的89.22%和97.84%。(2)棉铃虫蛀害烂铃在棉株上的水平方向分布模型:3~10台呆枝上呈y=ax2+bx+c(a<0),另2~3果节上虫蛀烂铃最多;11~18台果枝上为y=axb(b<0),第1~2果节上虫蛀烂铃最多。垂直方向分布模型为y=ax2+bx+c(a<0),第11台果枝上虫蛀烂铃最多;虫蛀烂铃以11~15台果枝上的另1~2天节上分布为核心,占虫蛀烂铃总数的54.76%。(3)上述结果对指导棉花烂铃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来自5种植物根围土壤的5株芽孢杆菌对棉花立枯病菌、炭疽病菌、黄萎病菌、枯萎病菌、棉铃疫霉病菌和棉叶斑病菌均有较强抑制效果。室内发芽试验表明,C一62菌株显著促进棉子发芽,其余4个菌株对发芽无显著影响。5个菌株的培养液处理棉子后对棉苗病害的防治效果为60.O%~75.7%,株高、苗鲜重、真叶数及茎粗均高于对照及灵福合剂处理。以综合效果较好的C一62、C一37和C一54制成水剂和粉剂在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进行了2~3年小区试验,得到了一致的结果。以种子重5%~25%浸种或拌种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炭疽病等有40%~60%的防治效果,处理的棉子顶土快,棉苗素质。  相似文献   

9.
用比色法测定了甲哌啶在棉子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在棉叶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棉子、棉叶和土壤的方法添加回收率71.5%~74.8%、72.8%~81.7%和83.3%~92.2%,变异系数4.98%~9.84%、4.79%~7.15%和5.16%~7.13%,最小检出浓度0.28、0.19和0.29mg·kg-1。测定结果表明,按照甲哌啶推荐用量处理棉花,棉子中未检出甲哌啶。甲哌啶在棉叶和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41~9.44天和8.2天。  相似文献   

10.
旱地棉花有限补水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旱地棉花不同生育期补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限补水棉花根系伤流量提高37.5%~56.3%,干物质和叶面积增多,光合势和净光合率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29.8%~47.1%。补水比不补水棉花产量增加22.0%~183.8%,其中补水3次>2次>1%>CK,不同干旱年型,有限补水关键时期不同,在前期干旱年型补蕾水,后期干旱年型补花水,补1水(蕾或花)棉花产量过750kg·hm ̄(-2),补2水产量(底+花或蕾+花)过1125kg·hm ̄(-2)。  相似文献   

11.
超干燥水稻种子贮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胡承莲  胡小荣 《种子》1999,(2):18-21
硅胶作干燥剂,超干燥水稻种子(灿,粳)。研究不同干燥方式的干燥速度及对种子生活力的影响。由含水量8.1% ̄9.4%干燥至7%、5%、4%、3%,2%后密封贮存于0℃,温室(15 ̄30℃),45℃。定期测定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结果表明,种子与硅胶重量之比1:10加风扇干燥速度最快,几种干燥方式对种子生活力没有影响。水稻种子的超干燥临界含水量为3%。经过5年3个月的贮藏后表明,贮于45℃老化的籼,粳稻种  相似文献   

12.
棉花无菌苗的制备和选择是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中的先决条件之一,适宜的无菌苗龄和下胚轴部位是否能促进转化作用,提高转化效果,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材料和方法1.1材料 棉花品种为冀合321。外源基因为中国科学院遗传所提供的三价抗虫基因( BT+ CPTI+GNA)。1.2方法 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三价抗虫基因导入棉花中,种苗培养基为1/2MS+琼脂6. 0%pH5.8用常规法种无菌苗,其它转化方法同常规法。无菌苗龄的制备。隔天播种棉花无菌苗,连续播种 10d:2d、3d、4d、5d、6d、10d。 下胚…  相似文献   

13.
不同植物营养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睿 《小麦研究》1996,17(2):18-20
小麦孕穗期叶面喷施植物营券生长调节剂MS增抗剂,PCR和906,有促粒增重,缓解灌浆期小穗间籽粒营养竞争,穗粒数提高1.4 ̄2.1粒,穗重提高49.1mg ̄3.0mg增产作用显著,顷净增产349 ̄949.5kg,增幅8.9% ̄24.1%。  相似文献   

14.
张志娥  石思信 《种子》1999,(1):16-18
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期中的人参湿润种子的含水量由47%降至9.4%和5.8%,形成干籽后保存于室温,0 ̄5℃和-196℃条件下1 ̄3年。保存后的形态后熟干籽再低温处理,继续完成生理后熟,结果显示,完成形态后熟的种子在1 ̄5℃保存1年后,种子胚根能萌发,但胚轴,胚芽不能正常生长,保存3年,种子丧失生活力;生理后熟期中的各子在0 ̄5℃保存1年尚能正常出苗,出苗率为44.0%,保存3年,种胚已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5.
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发育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棉花根系建成是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前提。本文针对留营养枝和整枝棉花在不同的种植方式、不同密度条件下进行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发育早,一般比整枝棉花早10~30d达到根系生长高峰期;(2)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生长量大,峰值高,比整枝棉花最大根长密度高1.8~3.4mm·cm-2,即高14.4%~16.6%;(3)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的生长速率大于整枝棉,一熟条件下可为整枝棉的3.2倍,达到0.99mm·cm-2·d-1;(4)留营养枝棉根系中后期易早衰。本文还研究讨论了留营养枝与整枝棉花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并针对留营养枝棉花根系的生长发育和分布特点,提出留营养枝棉花高产栽培中应注意早施肥、早浇水,而且肥、水量要比常规管理大,中后期应注重及时追施花铃肥和根外补肥,防止棉花早衰。这项研究对于制定棉花简化栽培规范化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侯燕  李厚英 《种子》1997,(2):38-39
父母本于9月上、中旬育苗移栽,较好的水平管理,抽苔现蕾后,通过连续两次摘苔可延迟开花20天以上,盛花期微粉减少到1.3 ̄1.4级,杂种不育株率下降到8% ̄15%,制种每公顷可达到900.0 ̄1350.0kg。  相似文献   

17.
棉花优化栽培的群体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探讨了密度、氮素、单株留果枝数及缩节安化控对棉花群体内光分布动态及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氮素是影响群体内光强大小及干物重高低的主要因子,7月31日左右是棉花群体内光强的最低阶段。叶面积系数和基部相对光强有极显著负相关(r=-0.9613),叶面积系数保持在3.56~3.82,可使棉株基部光强在蕾铃脱落临界光强之上。相对临界光强为1.92%~3.85%。此外,开花后干物质日增量与棉株叶片的净同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187)。  相似文献   

18.
田间试验于1994/1995、1995/1996年采用满播小麦、一熟棉花和麦棉两熟不同配置方式4种处理研究了共生期麦棉复合群体作物层温度分布和总积温。结果表明,不同熟制、麦棉复合群体不同配置方式作物层温度垂直和水平方向廓线不同。与一熟棉花相比,共生期52d不同群体近地面作物层日平均温度2a显著低,依次是:满播小麦低7.2和4.6℃d-1、3—1式麦带低5.6和4.1℃d-1、4—2式麦带低5.5和3.4℃d-1、3—1式棉带低2.9和2.9℃d-1,4—2式棉带南行低2.8和2.4℃d-1、4—2式棉带北行低2.6和1.6℃d-1;共生期52d近地面作物层≥15℃积温亏缺顺序是:满播小麦群体(-372.9和-241.2℃·d)>3—1式配置(-231.5和-184.6℃·d)>4—2式配置(-189.2和-128.7℃·d)。不同复合群体温度日较差大小的顺序是:一熟地(20.6℃d-1)>4—2式北行(19.6℃d-1)>4—2式南行(19.1℃d-1)>3—1式(17.9℃d-1)。共生期间温度日较差达到20℃,有利于棉花培育早壮苗,唯4-2式棉带北行棉花趋于一熟棉花。本研究揭示出麦棉复合群体的低热量胁迫  相似文献   

19.
大蒜茎尖脱毒技术及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山西栽培的5个地方名蒜茎尖离体培养,获得了无病毒蒜种。结果表明,茎尖大小为0.2 ̄0.5mm,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以B5或MS4,附加1 ̄2mg/L细胞分裂素和0.01 ̄0.1mg/LNAA,效果最佳。根系诱导在原培养基中加入0.2mg/L NAA,出根率可达90%以上。成苗后于12月份移栽到节能日光温室,成活率达90%以上。经对脱毒苗形态观察和染色体检测,没有发生异常变化。植株生长健壮,遗传性稳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96-1999年研究与实践,打破常规,开拓思路,在棉花品种、密度、栽培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组合,高密度植棉理论密度为1.5万-2.1万株/666.7m^2(即1亩,下同),采用中棉24等株型相对紧凑的中旱熟品种,在确保全苗的基础上,加强系统调控,科学运筹水肥、化调和整枝技术,协调好棉花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株高控制在60-65cm单株结铃4.5-5.0个,单铃重5g左右,衣分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